冯天策
-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强化对工人阶级的信仰导向被引量:1
- 2000年
-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队伍存在严重的思想问题:阶级意识淡化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总体上说,工人阶级的政治素质是好的。他们顾全大局,拥护改革,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部分职工出现了阶级意识淡化的问题,影响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淡漠。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和党的阶级基础,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 冯天策
- 关键词:国有企业阶级意识
- 论真理的局限性
- 1989年
- 一、真理在认识上的形式主观性表现为实践中的理解歧义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某一真理的客观内容,只要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迟早会被人发现。但在真理形成过程中,主体因素不可避免地参与进来,并决定着真理的具体形式和表达方式。
- 冯天策
- 关键词:真理马克思主义主观性歧义性
- 旗帜鲜明地反对信仰虚无
- 1999年
- 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发展起来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在根本上影响着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虚无现象,妨害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信仰虚无在今天主要是指共产主义信仰虚无,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怀疑、动摇乃至放弃。信仰虚无是和党员的基本要求相违背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可以说,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必然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信仰。建党70多年来,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 冯天策
-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虚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论人类信仰活动中的情感因素被引量:7
- 2006年
- 情感与人类的信仰活动有着天然的契合关系。一方面,情感为信仰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还为信仰的强化与扩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另一方面,信仰活动为人的情感需求、情感满足与发挥以及情感的约束与培养提供了最充分的内容和最适宜的条件。人类的依赖感、神秘感、爱恨感、神圣感与信仰活动有密切关系。
- 冯天策吴瑞敏
- 关键词:情感依赖感神秘感
- 略论“神”的人类精神价值
- 1999年
-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神对人类精神发展、优化的价值:神给人类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第一个抽象思维的集中点;神使人类精神自由的本质得以想象性实现,又得以在现实中规范和确定;神既契合了人类的信仰本性,又是人类精神对兽性的超越和人性的追求的一个寄托点。但“神”作为一个虚幻、荒诞的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
- 冯天策
- 论情感在人类信仰活动中的二重性作用和历史消长被引量:6
- 2004年
- 信仰是人类意识对自身生存背景、生存条件、生存结局的全面反映与反思,是对自身存在与外界关系的自觉体认与主动调整,是对终极性人生目标的确认与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仰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观念和生存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笔者拙见,人类自古迄今的信仰,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原始信仰,以自然崇拜和远古神话、巫术活动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宗教信仰,以主神崇拜和天国与尘世的二元对立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哲学信仰,以人为本,以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性与科学构想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如资产阶级理性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等。
- 冯天策
- 关键词:情感依赖感神秘感
- 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贡献被引量:1
- 2004年
- 邓小平理论对民族精神的清理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辩证的义利观克服了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为民族的发展注入了精神活力;用市场经济和商业精神更换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和民族气质,打碎封闭观念,更新小农意识,向全世界开放;突破传统的“大一统”国家统一观,用“一国两制”的新思路丰富了爱国主义内容;用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树立起精神支柱。
- 冯天策
- 关键词:义利观小农意识一国两制民族复兴
- 论毛泽东作为信仰领袖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毛泽东作为信仰领袖对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革命性的情感价值。以毛泽东为主要创立者的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成为民族信仰,给中华民族贡献了崭新的信仰理论,成为自儒家信仰以后最深入人心的完整的信仰体系。毛泽东在长期复杂的革命实践中屡次站在正确的方面,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政治领袖地位,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依赖感。毛泽东伟大的人格、崇高的无产阶级品德以及巨大的传奇色彩给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以极大的满足。毛泽东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和尊严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深远谋略,使备受列强欺压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 冯天策王善英
- 关键词:毛泽东情感价值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信仰引导
- 1998年
-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是我国今后15年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这里的理想、信念,实际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仰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坚定正确的信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发展起来的精神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信仰的思想内容一般以观念形态出现,却非一般的观念文化,它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乃至社会心理的最高意识形式。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指南。历史上具有生命力的信仰体系,都是由杰出的思想家对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文明综合加工的成果,表现为某种形式的宇宙学、社会学、人类学。信仰通过这些学说,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宇宙图式”、“社会模式”和价值尺度,信此为真的人便可得到明确的生存背景、生活准则和生活目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不仅会对个人的生存意义茫然失措,而且会在社会生活中无所适从,生活在空虚和迷茫当中。
- 冯天策
-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精神精神文明建设信仰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
- 信仰的本质与价值被引量:24
- 2006年
- 冯天策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信仰马克思主义进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