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广京
- 作品数:31 被引量:42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2011年国内土地科学重点研究评述及2012年展望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采用文献统计方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分析研究2011年中国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家土地政策与土地科学领域热点问题,展望2012年国内土地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土地”为关键词的文献共计17551篇,
- 戴晴陈美景冯广京
-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不动产估价师培养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被引量:16
- 2006年
-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文献资料和因果分析方法,在回顾中国不动产估价制度形成历史和分析中国学科划分与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基础上,解析中国不动产估价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与培养模式。研究结果: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现状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都应该成为中国不动产估价师的培养基地,特别是应当把不动产估价师的培养列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结论:在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下,借鉴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模式,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确定不动产估价师的专业方向。
- 卢新海黄善林冯广京
- 关键词:学科建设土地资源管理
- 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和方向被引量:24
- 2016年
-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研究提出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和方向。研究方法:基于微观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和实践,从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中国土地市场供需信号传导、市场主体构成和市场供需平衡,探求推进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成为土地市场中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了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政府与市场的进退,关键考量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把控能力能否优于建设一个相对竞争充分的土地市场。(2)土地市场供需信号失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土地要素让渡市场,一方面市场失灵导致企业追求高利润过滤真实需求信号而不受市场之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市场定位放大市场有偏信号,两者共振,形成土地市场整体的有偏预期,共同引起土地市场失衡。研究结论:推进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关键是引导土地市场向满足公众真实需求的方向转化、生产企业向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变;(2)重点是逐步实现土地征收市场与土地让渡市场的对接,实现土地供需信号畅通传导并有效指导企业开展满足公众需求的生产活动;(3)方向是弱化政府在土地要素让渡市场和征收市场中的市场主体地位,强化并发挥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管理、监督和调控的作用;(4)途径是继续强化和充分发挥政府在土地规划、土地市场、土地供应、农地制度改革中的规制作用。
- 冯广京
- 关键词:土地经济
- 城镇化建设资金规模及土地财政改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评述被引量:61
- 2013年
-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规模,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改进、完善方向。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及筹集渠道,分析指出土地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方向。研究结果:(1)综合已有研究,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2)基于目前财政分税制的现实,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在推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3)尽管土地财政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可持续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存在金融风险等问题,急需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1)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央政府需要在资金筹集和供应方式上统筹改革,通过推进财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可持续、可控风险的财政体制,以改进、完善并最终取代土地财政。(2)改进、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体制,需要理论、制度和技术创新。目前可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包括:推进税收性土地财政,发展、规范投资基金融资平台,推广市政债等债券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方法。
- 薛翠翠冯广京张冰松
- 关键词:土地经济新型城镇化土地财政融资代偿机制
- 2010年国内土地科学重点研究评述及2011年展望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梳理、分析2010年中国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国家土地政策与土地科学领域热点问题,展望2011年国内土地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土地”为关键词的文献共计16817篇,
- 陈美景冯广京薛翠翠
-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社会发展
-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被引量:23
- 2014年
-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201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分析和展望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lsevier、Springer、ProQuest等电子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按期刊属地划分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01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与方法创新、土地市场的完善和土地价格、农地保护政策、农用地的生态功能、农民的保护意愿、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和工程技术研发等方面。(2)2013年国内外研究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从保护对象来看,国外研究更注重对土地私人产权的保护,国内研究更加强调对公权利的维护;从研究数据来看,国外积累了大量长期的历史数据可以深入研究,而国内以短期积累以及调研数据为主;从研究视角来看,国外研究更关注宏观系统的研究,而国内更注重从具体问题出发开展相关研究。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土地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4个方面:(1)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体系。主要集中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以及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2)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技术,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机理与路径,多规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等。(3)重视耕地质量提升,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农用地质量建设新路径与新技术、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生态红线划定、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标准化、土地整治监督
- 冯广京林坚胡振琪朱道林丰雷张清勇郎海鸥陈美景仲济香戴晴张禹平罗洁李婧怡
- 关键词:土地管理
- 地籍学演进及其理论体系框架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研究目的:研究地籍学的演进逻辑、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完善地籍学科体系。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归纳已有地籍学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地籍学的发生、发展进程,揭示地籍学的演进逻辑,构建地籍学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研究结果:地籍学源于调整并规范人与地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土地利用初始秩序,尔后沿着地籍制度形成、地籍理论提出、地籍学科形成、地籍学科完善的时空轨迹发展递进而成。研究结论:(1)地籍源于人类初始调整并规范人与地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秩序需要,起步于采用国家意志建立租税制度并规范土地利用秩序,发展于人地关系的演变和技术进步,完善成熟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但是地籍学真正形成于21世纪初。(2)地籍学是一门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交叉科学。(3)地籍学的理论体系框架,由地籍学范式所规范和决定,其核心内容是地籍管理;主要支撑技术是地籍测量(调查);核心理论是土地权籍理论,由实现"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的地籍确权理论和表达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的地籍时空理论组成;研究内容体系包括学科基础、地籍制度和地籍措施三个部分。(4)地籍学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有关土地权籍理论的细化与深化、土地(不动产)权籍的确认与调处、3R(权利、责任、限制)不动产登记制度、地籍信息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地籍信息"筒仓"问题等。
- 詹长根冯广京
-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籍学地籍地籍管理学科
- 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被引量:12
- 2016年
-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政策与法律、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现代测量技术、土地信息技术和土地整治工程等方面的重点进展研究。(2)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市场结构、土地财政与税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用途管制、土地督察、规划体制改革、现代测量技术等方面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在土地产权边界、土地制度演化、土地利用冲突、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属性与规划原则、土地测量方法优化与对比、土地信息获取技术优化等。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在实践推动下,研究面有所拓宽,学科体系研究得到加强,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土地经济关系与市场机制、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体系与法律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土地工程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 冯广京朱道林林坚胡振琪丰雷张清勇郎海鸥陈美景仲济香郧宛琪张立新晏学丽张珂
-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经济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
- 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及土地科学学科演进研究被引量:21
- 2016年
-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揭示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方法:借助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分析理论和未来光锥理论原理,分析人类发展和土地利用历史进程,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存在于四维空间之中,是一个时间的函数;(2)土地科学研究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较早,但扩张较慢;(3)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是一个敞口向上不断扩张的倒锥筒;(4)土地科学学科的交叉性源于其内生扩张性。研究结论:(1)时空锥模型反映了土地科学学科及其研究域发生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内在规律,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性;(2)时空锥模型揭示了土地科学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独立"知识体系",揭示了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扩张的本质和驱动力;(3)时空锥模型预示着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未来仍然具有长期的扩张性,这种扩张的结果会逐渐形成土地科学学科的专用理论和技术。
- 冯广京
- 关键词:学科建设
- 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如何推进土地市场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的思考被引量:27
- 2016年
-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出发,明确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分类,通过总结浙江、深圳和上海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政策供给的不足;(2)土地供应的政府垄断地位;(3)城乡二元发展体制限制农村土地作为资产和资本的属性;(4)土地市场供给机制的不完善。研究结论:(1)加大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供给力度;(2)打破政府垄断供应局面,实现土地供应主体多元化;(3)建立健全完整统一的土地市场;(4)多角度完善土地市场供给机制。
- 王克强郑旭张冰松刘红梅冯广京胡国俊
- 关键词:土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