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在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论为原则进行临床指导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采用DCS原则(初始简化手术、液体复苏和确定性手术)实施救治的严重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54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0.0%;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达10.0%。结论在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中运用DCS理论为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并减轻手术和麻醉的创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03—2015-03间收治的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和对照组(TC组),每组各3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初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初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加速康复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AS理念指导LC与传统围手术期准备方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患者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发展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目的检测钙蛋白酶1(CAPN1)在胆囊癌(G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对人GBC细胞系(GBC-SD)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B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组织中CAPN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体外培养GBC-SD细胞和正常胆囊上皮细胞,将GBC-SD细胞分为CAPN1-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病毒感染7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细胞中CAPN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GB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CAPN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病理分化和有无远处转移的GBC患者CAPN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CSD细胞中CAPN1 m 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胆囊上皮细胞(P<0.05),感染CAPN1-si RNA后,GBC-SD细胞中CAPN1 m 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si RNA组GBC-SD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CAPN1在GBC组织中高表达,CAPN1沉默可抑制GB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可能作为潜在生物靶标应用于GBC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