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IBL背景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
- 2012年
-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发现该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在培养学生探究、沟通、合作等能力方面,以及对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一定成效,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 刘兰萍
-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综合英语课程改革
- 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3年
- 每个民族都有体现其自身特点的文化 ,并且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去认知、理解他方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各民族对文化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交际障碍与冲突 ,严重的还会造成文化休克。对文化语境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用规则 ,同时还有助于尊重、兼容交际双方文化的差异 ,从而避免或消除文化休克现象。
- 刘兰萍
- 关键词:文化语境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休克
- 称赞与应答相邻配对中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被引量:2
- 2007年
- 称赞与应答是人们日常交流常见的一种属配对性结构的会话模式。这种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称赞语对回应语进行制约,被称赞的人要对称赞做出相应回答。由于受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这种程式化模式在句法表现上不尽相同,其中也折射出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
- 刘兰萍
- 关键词:称赞文化差异
- 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 2003年
-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推崇交际能力,但它并不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交际能力为目标,把传统教学法、听说法和交际法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外语教学中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法、听说法与交际法的主要优势和不足,在重新认识交际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有效发挥这三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切实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
- 刘兰萍
- 关键词:教学方法交际能力外语教学语言知识
-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以宁波大学教学督导工作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以宁波大学十多年教学督导工作为实例,阐明教学督导如何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能动作用:督导结合,以导为主,大力帮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咨询建议,为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出谋划策;参与推进青年教师业务提高的各项活动,发挥督导的"传、帮、带"作用。
- 贺秉元金涛施敏刘兰萍
- 关键词:教学督导师资队伍建设能动作用
- 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辩证应用
- 2002年
- 本文简述了Drashen的第二语习得理论,讨论对该理论提出的一些异议,并指出我们要理性地运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有机地将语法教学融于各种交际活动中,加强学习策略训练,输入与输出并举,最终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 李晓东刘兰萍
- 关键词: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教学语法教学语言交际能力
- 新闻采访中的话轮及角色转换被引量:4
- 2004年
- 新闻采访中话轮及角色的转换比较频繁复杂,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话语语境。文章拟以BBC真实录像材料为对象,分析其话轮及角色的转换过程和特点,旨在说明新闻英语话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 刘兰萍莫莉莉
- 关键词:话轮角色语境
- 试论话语中的非言语特征被引量:4
- 2003年
- 英语会话中,尤其是真实录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语体特征,其非言语特征也表现得非常突出.文章主要从话语录音材料语言符号外即非言语语境的有声信号入手,分析其非言语特征,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语用含义及语义功能.
- 刘兰萍
- 关键词:语境语义功能英语会话跨文化交际
- 试论非语言行为与英语教学被引量:6
- 2001年
- 作为人类进行交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起构成完整的交际体系。同语言交际一样 ,非语言行为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并时时传递文化信息。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非语言行为带来的文化差异干扰 。
- 刘兰萍
- 关键词:非语言行为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 小组学习法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被引量:9
- 2003年
-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目的语,在实际工作活动中驾驭并灵活运用目的语这门工具,真正达到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小组学习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意识的学习、通过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性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并积极促使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转化,成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 刘兰萍
- 关键词:小组学习法交际能力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