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然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中段
  • 2篇上侏罗统
  • 2篇侏罗统
  • 2篇川西坳陷
  • 2篇川西坳陷中段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须家河组
  • 1篇岩相
  • 1篇岩相古地理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展布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砂体
  • 1篇砂体展布
  • 1篇上三叠统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刘安然
  • 2篇赵军寿
  • 2篇徐胜林
  • 2篇陈洪德
  • 1篇林良彪
  • 1篇郭龙龙
  • 1篇寇磊

传媒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南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意义——以石宝向斜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川南地区是我国页岩气资源最富集的区域,经过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已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获得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四川盆地发育多套富有机质炭质泥页岩含气层系,且具备较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川南地区石宝向斜上二叠统龙潭组炭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剖面和钻井资料,结合岩心、露头观察和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系统分析了沉积环境、炭质泥页岩分布、岩石学、地球化学指标、储集性参数、岩石力学、含气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该炭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分流间湾沉积,累计厚度超过50m,满足页岩气成藏条件,具备良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是未来关注的重要方向。
刘安然巫晓兵胡俊仁
关键词:页岩气龙潭组
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积体系,建立了海陆过渡三角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两种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还显示,本区沉积体系主要受控于古气候、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古气候控制着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特殊的砂、泥间互的沉积结构及生储盖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着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不同物源区母岩性质影响沉积物的组分与结构。
赵军寿陈洪德林良彪徐胜林刘安然郭龙龙寇磊
关键词:主控因素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展布被引量:9
2013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1,MSC2和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的沿龙门山前缘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砂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砂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刘安然陈洪德徐胜林赵军寿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砂体展布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相研究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查阅前人研究资料成果,通过大量野外露头剖面、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测试分析数据等研究方法,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进行了沉积体系研究、层序地层划分以及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绘,以...
刘安然
关键词:川西坳陷蓬莱镇组层序地层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