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岩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共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实生
  • 1篇胚珠
  • 1篇配子体
  • 1篇配子体发育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发育
  • 1篇无菌萌发
  • 1篇萌发
  • 1篇果实
  • 1篇果实生长
  • 1篇发育
  • 1篇雌配子体
  • 1篇雌配子体发育

机构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植物园

作者

  • 2篇刘岩
  • 2篇程瑾
  • 2篇张毓
  • 1篇张启翔
  • 1篇潘会堂
  • 1篇齐霁

传媒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叶兜兰的种子发育和无菌萌发被引量:14
2014年
为建立小叶兜兰的繁育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无菌播种的方法,辅以TTC生活力测定等方法,比较了小叶兜兰种子在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率,对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探讨种胚发育程度与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阶段对萌发的影响最大,授粉后255 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90.71%),该阶段种子仍呈白色但微干燥,种胚刚发育至球形胚阶段,胚柄尚存。1/4MS和1/2MS为小叶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 mg·L-1的土豆汁对小叶兜兰的无菌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尤佳妍张毓刘岩程瑾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无菌萌发种子发育
小叶兜兰的果实生长和雌配子体发育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濒危兰科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ang et Wang)胚珠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60-75 d 的蒴果内种子数量迅速增加,到授粉后120 d 时种子充满整个蒴果.授粉后40 d 的胎座上分化形成多数由1 层表皮细胞包被1 列细胞的胚珠原基;授粉后60 d 时位于胎座指状结构末端处紧靠表皮细胞下方的孢原细胞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之后,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成熟胚囊;授粉后135 d 胚囊发育成熟,附着在胎座上的种子个体分化明显.小叶兜兰胚囊的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胚珠为倒生胚珠,薄珠心,单珠被,成熟胚囊为8 核.这为小叶兜兰的生殖生物学及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刘岩齐霁吴记贵蒋万杰蒋健王丹张毓程瑾
关键词:雌配子体胚珠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