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介入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房颤
  • 2篇导管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他汀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负荷量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1篇刘广安
  • 4篇王炳银
  • 4篇陈润祥
  • 3篇刘峰
  • 2篇邵波
  • 2篇游斌权
  • 2篇程海
  • 2篇刘峰
  • 1篇刘戎
  • 1篇王以进
  • 1篇刘建平
  • 1篇吴明双
  • 1篇柳标
  • 1篇程海
  • 1篇李勇
  • 1篇王成焘
  • 1篇刘峰
  • 1篇孟祥飞
  • 1篇吴晶晶

传媒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0
  • 1篇198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律失常诱发的心肌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心律失常与心肌病的因果关系一直是心血管病领域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严重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心脏扩大的并发症之一.但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导管消融根治时代,许多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律失常根治后,扩大的心脏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这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统称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ia-induced cardiomyopathy,AIC).
刘峰刘广安王炳银
关键词:心肌病心律失常
髋关节的松动机理及其改进
1990年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人工髋关节引起的松动的原因,并进行了松动实验和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改进的办法,提倡使用多孔材料进行生物学固定,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王以进刘广安王成焘
关键词:髋假体多孔材料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作用和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机制。方法将58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术后30 d均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并分别检测PCI前、PCI后24 h及10 d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LT和CK等指标,随访所有患者PCI后30d内心血管事件。结果①2组所有病例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在PCI后10 d比PCI前和PCI后24 h均有显著下降(P<0.01);②负荷量组hs-CRP在PCI后24 h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Lp-PLA2水平仅轻度下降,组间无差异。Lp-PLA2和hs-CRP在PCI前和PCI后10 d组间均无差异;③负荷量组PCI前后ALT和CK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而负荷量组PCI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1.7%(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强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能进一步降低冠心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并且安全可靠。
刘广安刘峰陈润祥程海刘建平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心血管事件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
陈润祥刘峰游斌权王炳银刘广安李小芬
经食道超声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食道超声(TEE)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分析法对本院自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TEE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的术前筛选、术中引导监测、术后随访评估等方面作用,显示有突出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中测得左心耳最大开口径范围15~29mm,使用21~33号封堵器,术后封堵器的位置固定良好,随访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来检测、引导定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明双方军刘广安唐屹青柳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房颤动
人工并节松动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广安
植入性循环记录仪协助诊治心源性晕厥一例
2014年
心源性晕厥因其不可预测性及猝死率高而受到广泛重视。有研究表明心源性晕厥年死亡率高达18%-33%,其最常见病因是心律失常,临床实践中有时很难获得晕厥时的心电学证据,给诊断带来困难。现就一例植人性循环记录仪协助诊治心源性晕厥患者报道如下:
刘广安王炳银程海陈润祥刘峰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记录仪诊治植入性可预测性年死亡率
CARTO系统指导下153例房颤导管消融术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年
目的以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联合其他消融术式观察并分析术后90 d的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心内科2006—2014年153例房颤导管消融术患者,依据术前诊断分为阵发房颤组(98例)和持续房颤组(5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并达到完全阻滞,必要时联合其他消融术式,连续跟踪随访90天,以心电图(ECG)、经胸心脏超声(TTE)及动态心电图(Holter)等检查结果分析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100%,术后90天维持窦性节律115例,总体成功率75.2%,复发率24.8%。其中阵发房颤组98例术后90天仍维持窦律者77例,成功率达78.6%,复发率21.4%;持续房颤组有55例,术后90天仍为窦律者38例,成功率为69.1%,复发率30.9%。阵发房颤组成功率高于持续房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阵发房颤组TTE提示左心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P>0.05),持续房颤组LAD有减小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维持窦律者术前LAD(44.27±3.49)mm比术后LAD(40.16±3.05)mm有所减小,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应用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持续性房颤、术前LAD增大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9%,其中严重并发症(心包压塞)1例,发生率为0.7%,其他并发症(如穿刺点血肿、围术期感染)共8例(5.2%),无心房食管瘘及死亡。结论 Carto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术短期疗效明确且安全性良好。
刘广安刘峰陈润祥吴晶晶游斌权程海王炳银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复发安全性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TMZ)对AMI再灌注治疗的影响。方法分析行直接PCI血流达TIMI2-3级的60例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冠心病2级预防用药外,30例直接PCI前使用TMZ作为研究组,30例未使用TMZ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确诊AMI后即刻服用TMZ60mg,随后20mg,3次/d。比较两组直接PCI前后的心电图ST段降幅,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直接PCI后ST段下降幅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TnI于PCI治疗后6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到24小时P<0.01;两组4周末LVEF,LVFS均较入院24h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MI患者在直接PCI前使用TMZ可增加ST段的降幅,减少心肌损害,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明显,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李勇刘峰邵波刘广安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细胞保护心功能
负荷量他汀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应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比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
刘广安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介入疗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