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原发性副神经节瘤18F-FDGPET/CT显像一例
- 2017年
- 患者男,62岁,发现上腹部包块半年余,未予重视,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包块增大,CT检查提示肝脏尾状叶占位,遂入住本院。体格检查:血压125/72 mmHg(1 mmHg=0.133 kPa);腹部膨隆,剑突下触及一大小约10 cm×8 cm包块,质韧,活动度欠佳,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AFP 11.70(正常参考值范围:0~10) μg/L,余无特殊异常。B超检查:肝脏尾状叶部位探及大小约11 cm×6 cm的不均质性稍低回声,边界尚清尚规则,与下腔静脉紧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检查意见:肝脏尾状叶实性占位(癌可能)。18F-FDG 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 16型)全身显像(图1):PET示肝脏尾状叶区见团块状、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SUVmax为9.6,延迟显像SUVmax为9.1;同机CT示肝脏尾状叶区见一大小约7.8 cm×7.1 cm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影,CT值约48.4 HU,部分边界稍欠清,邻近腔静脉受压推移;
- 刘飞汪世存潘博展凤麟倪明刘昕
- 关键词:PET/CT显像肝脏尾状叶18F-FDG副神经节瘤原发性上腹部包块
- ^(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13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8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认识,所有病例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13例腺样囊腺癌中,其中位于右颌下腺3例,左颌下腺2例,而位于左上唇、左侧鼻腔、右侧鼻腔、右侧蝶窦及筛窦、右上颌窦、气管下段、口底、右侧硬颚各1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局部复发2例,未见局部复发11例,PET/CT诊断复发5例,未见局部复发8例,PET/CT对术区局部复发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6%;远处转移9例,PET诊断转移7例,转移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其中4例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双肺转移4例,肝脏及骨骼多发转移1例,双肺、骨骼转移1例,同时并双肺、肝脏、骨骼多发转移1例。肿瘤局部复发病例中,SUVmax最大值为15.3,SUVmax最小值为7.4;转移性病变中,其中SUVmax最大值为15.8,SUVmax最小值为0.8。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慢、手术治疗后易局部复发和长期随访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因此,18F-FDG PET/CT一次显影全身显像,不仅对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有无复发有重要诊断价值,而且对远处转移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 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刘昕谢强谢吉奎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 影像学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2年
- 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已成为外科手术和TACE以外的另一有效治疗方法,消融后的疗效评价问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影像学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评价RFA治疗PHC疗效中的价值及有关的新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 刘昕吕维富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诊断显像
- 儿童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MT)是一种少见间叶组织来源梭型细胞肿瘤,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现报道一例儿童肺部18F-FDGPET/CT显像.
- 展凤麟潘博倪明刘昕谢吉奎谢强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