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雪 作品数:7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巴彦淖尔市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治 2012年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具有遗传性。因此,对一些父辈有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史的青少年儿童特别是肥胖儿、久坐儿应引起关注。并为其定期作血压监测,以及早发现并控制高血压这一危害性疾病。 刘映雪 赵莉 范惠莲关键词:青少年 高血压 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2012年 【摘要】目的根据孕期妇女PR间期的心电图表现,探讨短PR间期在孕期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1636例按是否怀孕分两组(孕妇组1356例,健康未孕组280例)。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孕期女性按年龄分为3组(21~25岁组,26~30岁组,31~40岁组);按孕周数分为3组(即孕5~12周组,13~24周组,24周以上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孕妇组心电图短PR间期115例(8.5%,115/1356);健康未孕组心电图短PR间期5例(1.8%,5/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年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孕期与早、中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非孕期,并与妊娠时间有关。 赵俊英 刘映雪关键词:孕期 心电图 妊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以计算机的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图形处理和数据库技术与功能为载体,运用化学和生物信息学提供的信息资源,直接模建或间接虚拟靶点图像,根据分子匹配理论和计算化学方法,模拟和计算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并对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进行辅助解释和预测,设计出有效的先导物,再对先导物进行优化与改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既可用于先导物的衍生,也可以用于先导物的优化,是实现基于结构和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的技术手段。 刘景陶 刘映雪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分子对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6年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针对药物作用靶点和药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与药物作用方式,来设计作用专一、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的新药。药物分子必须分布到受体生物大分子部位并与受体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药理作用。准确预测药物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结合的复合物的结构和结合位点,是药物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现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发现的目标。作为药物设计的核心技术,"分子对接"是基于受体分子结构虚拟筛选的核心,是一种模拟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三维结构及其结合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分子对接(docking)的方法,确定小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构象,并评价其与受体的结合活性。 刘景陶 刘映雪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设计 分子对接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体会 2012年 目前,我国已步人老年社会。老年的界限为大于60岁,即大于60岁者发生的高血压为老年高血压病。而高血压病程长、进展缓慢,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其发病机制即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通过什么途径和环节升高血压,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而老年高血压的血压控制差,难度大,老年人常见收缩期高血压,而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脑血管危害性较舒张期压升高更大。 刘映雪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社区预防高血压的探讨 2012年 目的 :预防和降低社区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方法 :对社区人群进行血压监测。结果 :降低了高血压疾病对社区人群的危害。结论:通过干预和药物的治疗,高血压病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 刘映雪 赵俊英 范惠莲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控制 分子对接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8年 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其过程涉及化学、药学、医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药物研发的理想策略是能够同时直接针对药物研究的两个对象:受体和药物。药物分子必须分布到受体生物大分子部位并与受体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药理作用。药物设计的目的是预测小分子与受体大分子的结合位点,最终目标是发现全新的先导化合物。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高、创新性强的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探测受体大分子的性质,解释实验结果以及预测由于配体和受体结构变化而引起的新性质;通过改变配体和受体分子形状和方向的操作,非常直观地看到小分子与受体大分子在靶点的相互作用,由此确定受体和药物的结合位点,还能对配体小分子结构进行修饰,提出改善药物的药效学和动力学性质的改良方案。 刘景陶 刘映雪关键词:药物研发 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