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晶

作品数:10 被引量:9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梗死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脑卒中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手术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2篇动脉
  • 2篇血压
  • 2篇血脂
  • 2篇预后
  • 2篇他汀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患者预后
  • 2篇高血压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10篇刘晶晶
  • 3篇王晶
  • 3篇毕齐
  • 2篇祖晓麟
  • 2篇于洋
  • 2篇郭兆慧
  • 1篇刘家丰
  • 1篇朱小玲
  • 1篇刘悦
  • 1篇林淑芝
  • 1篇李红丽
  • 1篇王力
  • 1篇吴杨
  • 1篇张茁
  • 1篇平晓川
  • 1篇高海
  • 1篇王成刚
  • 1篇曾亚平
  • 1篇刘金凤
  • 1篇张锋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2014北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通过对6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分析,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收录本院自2007年至2009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1例,其中青年组123例(年龄≤45岁);中年组255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40.8±4.3)岁;老年组223例,年龄>65岁,这些患者均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治疗者。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0.8±4.3)岁,(53.7±6.6)岁及(68.3±4.5)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单支病变为主,犯罪血管以前降支病变占主要部分,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方面,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方面患病率更低。青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0.9±3.5)岁,青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0.6±4.1)岁,在吸烟史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年女性患者与青年组患者犯罪血管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以前降支病变为主,所有女性患者均有长时间烟草暴露史。结论:中、老年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多为长期病变急性加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受累主要累及前降支,病变相对单一。被动吸烟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得到关注。
祖晓麟刘晶晶朱小玲平晓川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青年烟草暴露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风险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并比较不同基线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风险,并分析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的4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TYG指数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TYG≤8.02,114例)、Q2组(8.028.85,115例)。比较各组基线临床资料情况和随访2年的卒中发生情况(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Cox回归分析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4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51例(54.7%),女性208例(45.3%),年龄65~79(71.7±6.2)岁。四组基线资料(均P<0.05)。中位随访33个月,失访55例,50例(10.9%)患者发生卒中,包括17例(3.7%)出血性卒中和33例(7.2%)缺血性卒中。Q1、Q2、Q3和Q4组分别有6例(5.3%)、10例(8.7%)、15例(13.0%)和19例(16.2%)卒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3组和Q4组的卒中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016倍(95%CI:0.933~1.106,P=0.715)、1.264倍(95%CI:1.067~1.497,P=0.007)和1.472倍(95%CI:1.119~1.936,P=0.006)。其中,Q3组和Q4组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均增加(分别为HR=1.313,95%CI:1.016~1.697.P=0.037;HR=1.509,95%CI:1.113~2.046.P=0.008),Q4组的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增加(HR=1.132,95%CI:1.021~1.255,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HR=1.336)、吸烟史(HR=1.485)、高脂血症(HR=1.216)、既往卒中(HR=1.547)、睡眠呼吸暂停(HR=1.484)、舒张压(HR=1.114)、血红蛋白(HR=0.962)、白蛋白/肌酐比(HR=1.31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1.125)、TYG指数(HR=1.293)、左心室质量指数(HR=1.103)和抗血小板治疗(HR=0.874)是发生卒中的相关因素。结论TYG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访发生卒中风险,特别是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关,提示TYG指数在优化患者脑血管风险分层方面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张锋曾亚平王成刚刘晶晶祖晓麟高海
关键词:高血压卒中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脑血流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分别联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依达拉奉联合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中剂量组(依达拉奉联合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高剂量组(依达拉奉联合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各27例。对比三组疗效、血脂、炎症因子、脑血流指标、相关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P<0.05)。治疗14 d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5)。治疗14 d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P<0.05)。治疗14 d后,三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外周阻力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三组间平均血流速度和外周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患者,可更加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机体血脂、炎症因子,较为安全可靠,但有关脑血流的改变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无关。
刘悦王力王超刘晶晶刘广志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血脂炎症因子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6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并于发病30d时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定预后。对不同预后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30d时,mRS评分0—2分(预后良好组)342例;mRS评分3~6分(预后不良组)33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386.56±31.22)μ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79.84±33.71)μ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3,95%CI.1.537—3.862,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晶刘晶晶刘金凤郭兆慧李红丽
关键词:D-二聚体急性脑梗死预后
CC/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毕齐刘晶晶
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324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241例与对照组(Hcy<10μmol/L)8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至出院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入院时的血脂、血糖、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90 d病死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入院及90 d时的NIHSS评分升高,BI评分及mRS评分为0~2分的比例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47,95%CI(1.878,5.248),P=0.027〕。结论合并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预后不良。
王晶刘晶晶吴杨刘家丰于洋
关键词: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预后
CC/PCI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背景 围手术期脑卒中是心脏导管术(coronary catheterization,C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未...
刘晶晶毕齐
关键词:心脏导管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围手术期
CC/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刘晶晶毕齐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影响。方法血脂在正常范围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26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35例和对照组1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口服,疗程为12个月。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治疗6、12个月后检测2组血脂、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6、12个月后2组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即使血脂水平正常也应尽早应用他汀类药物,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王晶刘晶晶郭兆慧于洋林淑芝林淑芝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血脂
儿童卒中
儿童卒中是指14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的脑卒中.近年来,对儿童卒中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有关文献,对儿童卒中从病因到治疗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刘晶晶张茁
关键词:脑卒中病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