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洪洪

刘洪洪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肉瘤
  • 6篇骨肉瘤
  • 5篇肿瘤
  • 5篇病理
  • 3篇显像
  • 3篇临床病理
  • 3篇骨肿瘤
  • 3篇病理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扩张
  • 2篇血管扩张型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效果
  • 2篇化疗效果评价
  • 2篇肌肉
  • 2篇骨显像

机构

  • 15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医研究院骨...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山市小榄人...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15篇刘洪洪
  • 5篇彭京京
  • 4篇杨芳
  • 3篇蔡槱伯
  • 2篇黄啸原
  • 2篇牛晓辉
  • 2篇刘流
  • 2篇冯瑾
  • 1篇史争鸣
  • 1篇赵雨辰
  • 1篇张鋆歆
  • 1篇李淳
  • 1篇杜平
  • 1篇郭笑磊
  • 1篇吴大东
  • 1篇彭本刚
  • 1篇孙宇庆
  • 1篇金铂
  • 1篇张清
  • 1篇张鹏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 14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组织行病理观察 ,并对 12例随访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多见 (9/14 ) ,平均年龄 2 3岁。肿瘤多数位于下肢长管状骨 (10 /14 )。X线片示广泛的单纯溶骨病灶 ,骨皮质虫蚀样破坏 ,4例展现爆发式膨大改变 ,病理性骨折 6例。病理形态学表现 ,肉眼标本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 ,为含血的单房或多房囊腔。光镜下 ,含血囊壁及间隔处见高度间变的肿瘤细胞及少量纤细或小片状骨样基质。获随访材料的 12例中 ,7例肺转移病例 6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 ,另 5例无瘤存活。结论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少见的、独特的骨肉瘤亚型 ,肿瘤的高度恶性。
刘洪洪黄啸原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骨肿瘤骨肉瘤病理学
尿道损伤后上皮修复过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观察尿道损伤后上皮的修复过程,为提高手术效果寻求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只成年雄犬,于阴茎中段切取3cm长一段尿道,然后尿道内留置支架管,并行膀胱造口术转流尿液。术后不同时段行尿道造影、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尿道上皮的修复情况。结果2周时尿道黏膜大部缺损,造影剂外渗明显;4、6周时创面已基本被上皮覆盖,但上皮厚薄不一且缺乏极性,造影剂仍有少量外渗;8周时创面被较厚的复层上皮覆盖,上皮形态均匀一致,与正常上皮无明显差别,无造影剂外渗。结论尿道上皮的修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尿道上皮修复完全与否与尿外渗的有无关系密切,尿道手术后应根据有无尿外渗来确定拔除尿管的时间。
黄广林刘流王晓峰夏春雷刘洪洪
关键词:尿道损伤尿道上皮上皮修复造影剂外渗膀胱造口术
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病理变化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了解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变化。 方法 对 7例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穿刺结果阳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药物去势治疗 ,对比观察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灶组织去势前后变化。 结果  7例治疗后 2个月前列腺肿物消失。 5例PSA在 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中 2例因脊髓压迫症状行骨科手术 ,骨病灶病理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消失 ,肿瘤骨小梁数量减少 ,免疫组化PSA染色阴性。 2例局部骨灶进行性发展者行骨病灶切除 ,病灶处组织学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 ,其中夹杂大量的肿瘤样骨组织 ,免疫组化PSA染色阳性。PSA及影像学检查见有与骨灶局部改变相对应的表现。 结论 去势治疗可使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的肿瘤细胞部分或全部消失 ,PSA及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骨转移灶的相应变化 ,并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刘流梁德江刘洪洪郝林赵雨辰夏春雷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
幼儿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一例被引量:2
1997年
幼儿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一例黄啸原刘洪洪蔡雷患儿男性,4岁,右膝疼1个月就医,X光片示右胫骨近端干骺部溶骨破坏,边缘不清楚,有明显骨膜反应。继而在某院内服与外敷中草药1个月,X光片示病灶明显膨胀性扩大,于1996年9月25日转来我院治疗。CT片示纯溶骨膨...
黄啸原刘洪洪蔡雷
关键词:骨肉瘤幼儿
鼻根部腱鞘巨细胞瘤1例
2008年
彭本刚苗旭涛王欣李淳刘洪洪朱思翔张鹏
关键词:鼻肿瘤巨细胞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骨肉瘤(CMF-like 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CMF-like OS进行病理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女性,9岁,病理性骨折。影像学表现:左股骨下段溶骨破坏,Codman三角及软组织包块;组织学呈分叶状结构,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不明显,可见上述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宿主板层骨被肿瘤侵蚀破坏。免疫组化vimentin阳性。结论CMF-like OS是普通型骨肉瘤的一种亚型,较为罕见,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刘洪洪张鋆歆杜平
关键词:骨肿瘤骨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临床病理学
^(18)F-FDG显像对骨肉瘤化疗效果评价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显像对术前骨肉瘤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骨肉瘤患者7例,化疗前后分别接受两次18F-FDG显像。观察化疗前后两次图象特征,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公式(TNR1-TNR2)/TNR1计算获得化疗前后放射性计数率的变化率。经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肿瘤坏死率。结果:7例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图象相比,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程度均有减低,化疗前后最大计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前后平均计数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患者中,4例获得病理组织学坏死率疗效判定。3例肿瘤坏死率大于90%,1例肿瘤坏死率为80%,18F-FDG显像半定量分析,化疗前后计数率的变化率与坏死率具有正相关关系,(TNR1-TNR2)/TNR1max与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94,(TNR1-TNR2)/TNR1average与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84。结论:18F-FDG显像可用于判断骨肉瘤的化疗效果,半定量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坏死率有正相关关系,有助于准确评估骨肉瘤的坏死率和化疗效果。
冯瑾彭京京刘洪洪杨芳牛晓辉
关键词:骨肉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药物疗法
^(99)Tc^m-MDP骨显像诊断甲状旁腺瘤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诊断甲状旁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甲状旁腺瘤患者骨显像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甲状旁腺瘤显像的特点,并与其他相关疾病相鉴别。26例皆行B超检查,其中18例行^(99)Tc^m-MIBI颈部显像。结果 核素显像诊断的26例甲状旁腺瘤皆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例为异位甲状旁腺瘤,1例为甲状旁腺癌。26例^(99)Tc^m-MDP骨显像皆清晰,呈全身骨转换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征,代谢指数≥5,典型表现特点为“黑颅”和骨显像清晰。18例^(99)Tc^m-MIBI显像皆可见甲状旁腺瘤,其中3例B超检查未见。结论 对骨痛和病理性骨折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代谢性骨病的病因诊断,与甲状旁腺瘤显像联合应用,可准确诊断和定位甲状旁腺癌。
彭京京张洪夏福容蔡槱伯尹大庆杨芳史争鸣赵景明刘洪洪
关键词:^99TC^M-MDP骨显像甲状旁腺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以手部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08年
We reported a rare case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presenting small muscle atrophy of the right hand as an initial sign.A 39-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complaining of chronic muscle atrophy and subtle headache.Electromyography(EMG) showed brief small denervation and no signs of sensory-motor conduction impairment.CT and MRI revealed multiply expansive intracranial lesion in left hemisphere,which was highly suspected of cerebral echinococccus or Balo disease.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and pathological report was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with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of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We reviewed clinical features,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y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with medical literature documents.
郭笑磊钟延丰孙玉衡刘洪洪金铂梁伟李晓松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肌萎缩顶叶
201^T1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连娜彭京京刘洪洪杨芳蔡槱伯
关键词:铊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显像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