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性细胞
  • 1篇摘出
  • 1篇摘出术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细胞
  • 1篇特异性细胞毒
  • 1篇特异性细胞毒...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检测
  • 1篇内障
  • 1篇无缝线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小切口无缝线
  • 1篇小鼠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机构

  • 2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刘聪
  • 1篇唐红
  • 1篇唐红
  • 1篇刘丽
  • 1篇李水仙
  • 1篇丁柳
  • 1篇刘聪
  • 1篇周陶友
  • 1篇刘瑞斌
  • 1篇赵连三
  • 1篇赵连三
  • 1篇赵连三
  • 1篇刘文军
  • 1篇刘丽
  • 1篇贾文祥
  • 1篇王松
  • 1篇刘聪

传媒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体外检测近交系小鼠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1998年
通过磷酸钙法用含HBVS基因的质粒pRc/CMVS与含筛选标记基因—neor基因的质粒pSV2neo对BALB/C近交系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株—P815细胞进行了质粒共转染,并经G418筛选得到了G418抗性细胞,即P815S细胞。斑点杂交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证实P815S细胞内有HBVS基因的存在;P815S细胞浆内和膜上有HBsAg的表达。表明了P815S细胞可作为体外检测BALB/C小鼠HBsAg特异性CTL的靶细胞。进一步对P815S细胞成功地进行51Cr标记,以及标记靶细胞51Cr最大释放值和自然释放值的测定表明:利用51Cr释放法体外检测近交系小鼠(BALB/C)HBsAg特异性CTL功能的方法被建立。
李水仙贾文祥赵连三赵连三赵连三刘聪唐红唐红刘丽
关键词:细胞毒性表面抗原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 ( 4 4眼 )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3天和 2月时视力≥ 0 .5者分别占 73.1 %和 89.9%。术后3天和 2月时平均散光为 ( 1 .98± 1 .0 6)D和 ( 1 .0 2± 0 .76)D ,与同时进行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 50例 ( 61眼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效果与超声乳化相媲美且费用低廉 ,在国内实用 。
刘瑞斌刘文军刘聪
关键词: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晶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