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60例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采取非手术治疗的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2年7月-2011年7月10年期间60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和MRI检查,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以牵引和手法按摩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了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椎动脉血流等方面的改变,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脑供血改善,临床治愈40例,占66.7%;显效10例,占16.7%;好转6例,占1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王锡三陈明玉刘诚刘赫王敏曾娘华杨大志
- 关键词:颈椎病交感神经症状按摩疗法
-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随访3个月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良.
- 杨大志易伟宏王尔天王敏刘诚
- 关键词:椎间盘镜神经根型颈椎病
- 硬膜外复合液注射对实验动物兔组织光镜结果及神经电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兔光镜结果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的方法,将3种不同配方的复合液分别注入兔的硬膜外腔,然后用光镜及丹迪CantataTM型肌电图仪进行检测,观察给药前后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电生理学的变化。结果:硬膜外腔给药后,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电生理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硬膜外腔给药后4周、8周,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组织病理有改变。结论: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后,硬膜外腔、脊髓、神经根周围的组织病理学产生了变化,但脊髓和神经根未发生器质性改变,对兔脊髓和神经根的电生理方面不会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王锡三刘赫刘诚胡广询杨大志曾娘华王敏
- 关键词:硬膜外腔神经根电生理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共110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PKP或合并另外一侧椎体成形术(PV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方式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110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所有96个患者手术效果均满意,椎体骨水泥分布比较理想,手术时间约20~40min/椎体,骨水泥注射量约5.4ml/椎体,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大部分渗漏发生在椎体前缘及前侧的静脉丛,总体发生率为56.3%。随访36个患者的40个椎体,1例有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1例患者治疗椎的前上缘(无骨水泥填充部位)发生了轻度的塌陷,但患者无不适。结论PKP或结合PVP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 王锡三王敏刘赫刘诚胡广询刘东宁
-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术中并发症及预防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s)的...
- 王锡三刘诚刘赫杨大志胡广询李莉曾娘华易伟宏
-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60例分析
- 目的:对采取非手术治疗的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10年期间60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和MRI检查,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采...
- 王锡三陈明玉刘诚刘赫王敏曾娘华杨大志
- 关键词:颈椎病交感神经症状按摩
- 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实验动物影响的病理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后实验动物硬膜外腔及神经根的病理学观察,了解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是否会引起椎管内粘连以及能否产生神经根的炎症反应。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单纯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6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为给药组:B组为激素+麻醉剂组、C组为激素+麻醉剂+维生素B组、D组为激素+麻醉剂+维生素B+中药组。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的方法,将3种不同配方的复合夜分别注射到兔的硬膜外腔。每只动物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4次,分别于停止给药后的第1周、第4周进行取材、固定及制片,然后进行观察。结果:肉眼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光镜下HE染色可见有部分标本硬膜外有炎性渗出,可见多数炎性细胞,硬膜外神经根内有炎性渗出。特殊染色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染色,4周时B、C、D 3组硬膜下及硬膜外渗出物中含有Ⅱ型胶原纤维,8周时B、C、D 3组硬脊膜厚薄不一,局部硬膜外可见有少量Ⅱ型胶原纤维增生。电镜观察4周时,B组可见1成纤维细胞,C组可见1个巨噬细胞,D组有髓神经纤维局部髓鞘增厚,神经内膜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原纤维;8周时,B、C、D 3组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多。结论:每周1次、连续4次的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在4周内即可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的轻度炎症反应及轻度的Ⅱ型胶原纤维增生,8周内这种变化仍然存在,但脊髓和神经根未发生器质性改变。如果穿刺部位准确,该治疗方法应该是安全可行的。
- 王锡三李莉刘诚刘赫胡广询王尔天王敏安洪
- 关键词:硬膜外腔注射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