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风花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宫颈
  • 6篇新辅助化疗
  • 6篇化疗
  • 6篇辅助化疗
  • 5篇鳞癌
  • 5篇宫颈鳞癌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增殖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内膜
  • 3篇内膜癌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宫内膜癌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增殖细胞

机构

  • 13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新乡市第一人...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4篇刘风花
  • 9篇王莉
  • 6篇刘若男
  • 1篇游言文
  • 1篇韩云志
  • 1篇余朴
  • 1篇李长生
  • 1篇巴玉峰
  • 1篇王玎玎
  • 1篇刘永刚
  • 1篇田新红
  • 1篇郝莉
  • 1篇马杰
  • 1篇于庆凯
  • 1篇寇歆馨
  • 1篇程秀娟
  • 1篇陈四清
  • 1篇李雷
  • 1篇刘依凝
  • 1篇杨宝锋

传媒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B方案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证明HPB方案(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博莱霉素BLM)是宫颈鳞癌新的、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用HPB方案对107例宫颈鳞癌Ⅰb~Ⅱb期病人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前后宫颈肿瘤体积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化疗反应分级,双重判断化疗效果。比较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国外常用化疗方案B IP比较化疗的毒副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 i-67表达的变化及化疗前CD44v6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调亡指数(AI)。结果:巨块型宫颈癌的显效率(CR+PR)为71.43%,总有效率(CR+PR+SD)为98.41%。进一步研究的显效率(CR+PR)为78.2%,总有效率(CR+PR+SD)为100%。病理显著反应(Ⅱ+Ⅲ)率为73.9%。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非化疗直接手术者无差别(P>0.05)。化疗的毒性反应中骨髓Ⅲ~Ⅳ度抑制和消化道Ⅲ~Ⅳ度反应均明显低于国外B IP方案(P=0.000,P=0.030)。化疗前后PCNA、K i-67的表达和AI的检测值分别为:0.386±0.078、0.550±0.127...
王莉刘风花寇歆馨
关键词:顺铂羟基喜树碱博莱霉素新辅助化疗宫颈鳞癌
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B亚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该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进行了检测,并在蛋白水平上观察经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后,PR阴...
刘风花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孕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子宫内膜癌
文献传递
新辅助化疗宫颈鳞癌的分子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 2 4例宫颈鳞癌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方案进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对化疗前后的宫颈鳞癌组织分别进行如下检测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PCNA、Ki- 6 7的表达 ;运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 (AI)。结果 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Ki- 6 7的表达及AI检测值分别为 0 .386± 0 .0 78、0 .5 5 0± 0 .12 7、0 .0 5 2± 0 .0 2 7,1个疗程结束后 3d重新取材检测的结果分别为 0 .12 5± 0 .0 4 0、0 .2 37± 0 .0 76、0 .2 4 8± 0 .0 78,化疗前后三者的检测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统计值分别为t =2 2 .85 9、t =15 .813、t =16 .0 6 ;化疗后PCNA、Ki- 6 7的表达量下降分别为 0 .2 6 2± 0 .0 5 6、0 .313± 0 .0 97,化疗后AI表达高于化疗前 0 .196± 0 .0 6 0 ,三者表达变化程度之间无相关性P>0 .0 5。结论 对宫颈鳞癌进行顺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的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凋亡 ,PCNA、Ki- 6
王莉刘风花刘若男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鳞癌分子机理癌细胞增殖癌细胞凋亡
DNA甲基转移酶DNM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4年
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基因失活有关,是诸多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而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及表达量的异常导致此过甲基化现象.
王莉刘风花刘若男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失活抑癌基因CPG岛
Ⅰb-Ⅱb期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治疗的疗效。方法 实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 4 6例Ⅰb -Ⅱb期宫颈鳞癌给予羟基喜树碱、顺铂、博莱霉素化疗 1~ 2个疗程 ,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 ,对照组为 32例宫颈鳞癌患者直接给予根治性手术。通过观察研究组患者病灶大小改变、术后病理反应 ,及两组的术后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的长短来评价新辅助化疗在Ⅰb -Ⅱb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作用 ,同时观察化疗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以评价化疗的安全性。结果 化疗组临床有效为 36例 (78 3% ) ,其中完全缓解 8例 ,病理证实的完全缓解为 6例 ;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 (4 /4 6 ) 8 7%、(6 /32 ) 18 7% ,差异无显著性P =0 30 2 ;化疗组无化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 HDB方案有效、低毒、易控 ,采用该方案在宫颈癌根治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对Ⅰb -Ⅱb宫颈鳞癌治疗具有较高疗效 。
王莉刘风花刘若男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顺铂羟基喜树碱博莱霉素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24例宫颈鳞癌进行1个疗程的以顺铂为主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方案的新辅助化疗,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后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58.3%;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由(0.386±0.078)降至(0.125±0.040),差异显著(t=22.859,P<0.001),而AI由(0.052±0.027)升至(0.248±0.078),差异显著(t=16.06,P<0.001);化疗后临床有效者AI升高程度高于无效者,差异显著(t=2.398,P=0.029)。结论对宫颈鳞癌进行顺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的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凋亡,PC-NA表达的下调及AI上调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莉刘风花刘若男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增殖细胞核抗原凋亡指数
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开腹组21例行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腔镜组39例行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存活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均<0.05);腹腔镜组切口脂肪液化、尿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均<0.05),两组患者淋巴囊肿、切口感染、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存活、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影响程度较低,且术后短期内未出现复发转移。
李梅芳李雷刘风花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不同缝合方法在宫颈HSIL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中不同缝合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宫颈HSIL冷刀锥切术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例。将使用连续褥式锁边环形缝合方式的患者作为连续褥式锁边环形缝合组;将使用W缝合方式的患者作为W缝合组;将使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方式的患者作为改良Sturmdorf缝合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结果、治疗效果及术后宫颈管粘连、宫颈狭窄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W"型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多于连续锁边环形缝合组、改良Sturmdorf缝合组(P<0.05),且连续褥式锁边环形缝合组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改良Sturmdorf缝合组(P<0.05)。连续褥式锁边环形缝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W"型缝合组、改良Sturmdorf缝合组(P<0.05),且改良Sturmdorf缝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W"型缝合组(P<0.05)。连续褥式锁边环形缝合组的治疗效果高于"W"型缝合组、改良Sturmdorf缝合组(P<0.05),且改良Sturmdorf缝合组的治疗效果高于"W"型缝合组(P<0.05)。结论在宫颈HSIL冷刀锥切术中所使用的连续褥式锁边环形缝合组缝合方法优于W缝合、改良Sturmdorf缝合方法,其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促进机体的康复,保障其治疗安全性,具有理想效果,值得推广。
李梅芳刘风花
关键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
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指标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CD4 4v6作为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治疗敏感性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4例宫颈鳞癌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方案进行术前 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 ,对化疗前的宫颈鳞癌组织进行如下检测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CD4 4v6及DNA指数 ,研究二者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CD4 4v6及DNA指数检测值分别为 0 .4 81± 0 .15 0、1.345± 0 .2 4 6 ;化疗后肿瘤病灶缩小程度平均为 0 .6 33± 0 .2 14 ,临床观察化疗有效率为 83.3% ;化疗后肿瘤病灶缩小程度与CD4 4v6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 3,P <0 .0 1) ,与DNA指数检测值无显著相关性 (r=- 0 .332 ,P >0 0 5 )。结论 CD4 4v6可以作为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治疗敏感性预测指标 。
王莉刘风花刘若男
关键词: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CD44V6DNA指数化疗后负相关
血VEGF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癌组织血管生成及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2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12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4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中VEGF水平,同时以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MVD)的生成密度。结果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VEGF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686.28±149.68)ng/L、(750.28±90.12)ng/L和(1183.23±293.22)ng/L(P<0.001),肿瘤组织中微血管(MVD)的生成密度依次升高(P<0.001);上皮性卵巢癌中患者血VGEF与组织中MVD表达正相关(r=0.625,P<0.001),并在浆液性卵巢腺癌、低分化卵巢腺癌中水平明显升高(P=0.046、P=0.029),而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血VEGF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相关,可作为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预后。
韩云志游言文陈四清刘风花田新红王玎玎郝莉程秀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卵巢上皮性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