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

作品数:32 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沉积物
  • 4篇污染
  • 4篇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葡萄
  • 3篇葡萄柚
  • 3篇流域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物质
  • 2篇施肥
  • 2篇施肥处理
  • 2篇湿地
  • 2篇石漠化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污染风险
  • 2篇污染风险评价
  • 2篇污染评价
  • 2篇磷形态
  • 2篇景观

机构

  • 32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江西省科学院

作者

  • 32篇刘鹏
  • 15篇刘惠民
  • 14篇王妍
  • 12篇王连春
  • 8篇刘云根
  • 5篇郑元
  • 4篇罗明灿
  • 3篇唐军荣
  • 3篇张太奎
  • 3篇高柱
  • 3篇马焕成
  • 3篇郭晓月
  • 2篇李乡旺
  • 2篇李璐
  • 2篇郭玉静
  • 2篇李明伟
  • 2篇刘婷
  • 2篇袁晓慧
  • 1篇吴海波
  • 1篇王锦

传媒

  • 5篇经济林研究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柚种子无菌苗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被引量:9
2015年
以葡萄柚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萌发的幼苗作为外植体供体,子叶切断作为丛生芽初代诱导培养的接种材料,以MT作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组合、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选择最佳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对葡萄柚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葡萄柚种子经预处理后,先用75%酒精表面灭菌15 s,再用0.1%Hg Cl2浸泡20 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为18.33%,萌发率为89.91%;(2)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T+1.0 mg·L-16-BA(6-苄氨基腺嘌呤)+0.2 mg·L-1IBA(吲哚丁酸)+0.2 mg·L-1GA(赤霉素)+蔗糖40 g·L-1,腋芽诱导率较高,为93.33%;(3)浓度为0.2 mg·L-1的GA能提高初代培养的腋芽诱导率,但还达不到显著水平;(4)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T+0.5 mg·L-16-BA+0.2 mg·L-1IBA+0.2 mg·L-1GA+蔗糖40 g·L-1,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4.25,芽深绿色,茎粗壮,节间较长,生长旺盛;(5)浓度为0.2 mg·L-1的GA能显著提高继代培养的增殖系数;(6)最适合继代培养的蔗糖浓度为40 g·L-1,丛生芽长势极好;(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T+NAA 0.2 mg/L+蔗糖40 g·L-1+AC 0.1%,生根率达68.89%,根粗壮;(8)生根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在75%以上。该研究建立了葡萄柚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为葡萄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依据。
叶维雁郭晓月刘惠民王连春刘鹏吴海波
关键词:葡萄柚种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初代培养继代培养
普者黑岩溶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9年
为探究典型岩溶湿地沉积物营养物质的污染状况及其富营养化风险,以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内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和河流湿地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质(OM)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类型湿地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以期为岩溶湿地水-沉积物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普者黑表层沉积物TN的质量分数范围为893.57-4841.85mg·kg^-1,平均值为1949.09mg·kg^-1,TP的质量分数范围为235.81-1439.58mg·kg^-1,平均值646.06mg·kg^-1,OM的质量分数范围为1.10%-6.27%,平均值为2.58%,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流域中游>流域下游>流域上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塘湿地的TN、TP和OM相关性最显著(P<0.01),河流湿地的TN、TP和OM相关性次显著(P<0.01),湖泊湿地的TN和OM相关性显著(P<0.05),沼泽湿地的TN、TP和OM无显著相关性(P>0.05)。流域综合污染指数整体上呈中度-重度污染,沼泽湿地污染比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及库塘湿地严重,而有机污染指数整体上呈中度污染。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类型湿地表层沉积物TN、TP和OM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污染水平呈中度-重度污染,其内源负荷不容忽视。
张紫霞刘鹏王妍张超刘云根杨波张叶飞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营养物质污染评价
牛角瓜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被引量:13
2015年
野外调查发现,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的自然坐果率较低,影响了利用其种子纤维的开发前景。研究了牛角瓜的传粉生物学,观察了云南元江牛角瓜居群的开花进程、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检测了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对其进行了人工授粉辅助试验。结果表明:(1)牛角瓜花为聚伞形花序,花冠蓝紫色,花期全年,单花花期7-8 d,在开花整个过程中花粉一直保持较强活力且柱头具有可授性,花药一直低于柱头,由蜡质薄膜包裹的花粉粒形成花粉块,无法散落至柱头,花药和柱头间存在空间隔离。(2)牛角瓜的杂交指数为4,说明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人工授粉试验显示,牛角瓜不能在柱头表面完成授粉,而是在柱头腔中,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没有自发的自花传粉现象,在自然条件下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人工异株授粉结实率比自花授粉结实率高。(4)昆虫借助足部特殊结构将花粉块移出并将花粉块通过花药裂口插入柱头腔中以完成授粉;牛角瓜访花昆虫共有10余种,传粉昆虫主要有膜翅目的黑小蜜蜂、圆柄木蜂和木蜂。花粉限制是牛角瓜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放养传粉昆虫来提高牛角瓜的坐果率,从而增加其种毛纤维的产量。
刘鹏刘惠民王连春李璐郑元张太奎
关键词:传粉生物学花部特征
不同施肥处理对牛角瓜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给牛角瓜经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牛角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元江县的干热河谷地区,就氮、磷、钾肥的不同用量水平对牛角瓜株高、地径、叶片数和冠幅生长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开展了"3414"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其株高的影响极显著;对其东西冠幅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最后变为极显著;对南北冠幅的影响,由极显著变为显著;对地径、萌蘖和叶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对花序数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最后变为不显著。氮、磷、钾肥对牛角瓜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目前的土壤肥力条件下,配施尿素65.22 g/株、过磷酸钙37.50 g/株、硫酸钾24.00 g/株所得牛角瓜的产量最大。
袁晓慧刘惠民王连春刘鹏叶维雁
关键词:施肥
干热河谷地区牛角瓜不同叶位光合日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给牛角瓜的优质栽培和田间管理提供依据,用LI-6400型光合测定仪于2014年5月观测了元江干热河谷不同牛角瓜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特征,对牛角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角瓜上下叶位叶片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中叶位呈单峰曲线,上叶位叶片有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日变化由高到低依次均为上叶位、中叶位、下叶位;胞间CO2浓度呈相反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叶位、中叶位、上叶位。研究发现,牛角瓜不同叶位全天最大净光合速率值出现在9:00~10:00,光合“午休”主要是由于叶肉细胞羧化能力下降引起的;除光照因素外,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
黄北刘惠民王连春刘鹏舒蛟靖
关键词:叶位日变化净光合速率
基于信息熵与层次分析法的石漠化形成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以喀斯特石漠化分布较多的地区云南县域尺度石漠化分布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子,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重要性排序为人口数量(0.278)>农业生产(0.223)>工业活动(0.187)>经济因素(0.123)>气候因素(0.080)>土壤因素(0.044)>地形地貌(0.043)>植被因素(0.023);人口自然增长率、土地利用方式、采矿挖煤、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陡坡耕作是石漠化形成的核心驱动因素;云南省中、高山地区是石漠化最为集中的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达280.3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97.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及耕地类型下石漠化面积分布最广,为184.6万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4.1%。从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来看,过度樵采和毁林(草)开荒造成的石漠化面积最多,程度也最严重。
刘鹏张紫霞杨波王妍王妍李乡旺刘云根
关键词:石漠化层次分析法信息熵
牛角瓜的研究动态被引量:9
2015年
牛角瓜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区,具有药用、纤维、能源等开发利用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生态经济型植物。通过对牛角瓜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介绍牛角瓜在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繁育技术、生物生态学、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展望其在药用、纤维、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分析牛角瓜在开发与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旨在为牛角瓜的资源开发及产业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郑元罗明灿高柱唐军荣刘鹏王连春马焕成刘惠民
关键词: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
施永屯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施永屯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封禁灌丛、封禁草丛、坡耕地、自然恢复灌草地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计算,以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土壤稳渗速率为指标,对不同利用类型下的表层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对充分发挥土壤功能、进行土壤改良、合理配置土地、科学把握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参考意义。
李佳璇张紫霞刘鹏王妍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
黑斑侧褶蛙反季节养殖技术
2020年
本人从蛙场选址、大棚建设、池水和温度调节、蝌蚪孵化和饲养、成蛙饵料、消毒等方面介绍了黑斑蛙反季节养殖技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黑斑蛙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刘鹏赵晨光尤昌建尹煜翔袁智勇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反季节养殖技术
pH对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底泥氮形态及氨氮释放通量影响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山地农村沟渠底泥中氮释放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沟渠水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上覆水pH变化对沟渠底泥中氨氮释放和氮形态转化具有潜在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未灭菌和灭菌处理,上覆水pH分别为5.5、7.5、9.5和11.5的环境条件,分析滇池上游典型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底泥中氮形态转化规律,估算底泥-水界面氨氮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底泥中各形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强氧化剂浸取态氮(SO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浸取态氮(WAEF-N)>强碱浸取态氮(SAEF-N),其中IEF-N、SAEF-N和SOEF-N含量均随pH增加呈减小趋势,而WAEF-N含量则随pH增加而增加,同一pH条件下灭菌和未灭菌处理对农村沟渠底泥中氮形态转化无显著影响。(2)酸性(pH=5.5)和强碱性(pH=11.5)条件下上覆水氨氮浓度和释放通量均显著高于pH=7.5和9.5条件,酸性和强碱条件下未灭菌处理氨氮释放通量分别为pH=7.5条件下的8和6倍,而灭菌处理均为2倍。(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pH与IEF-N呈正相关,而与SAEF-N、SOEF-N和WAEF-N呈负相关;pH=7.5时pH与IEF-N、SOEF-N和SAEF-N相关性较差;偏碱性(pH≥9.5)条件下pH与TN、WAEF-N呈正相关,与SAEF-N、SOEF-N和IEF-N呈负相关,而DO和Eh与TN和IEF-N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偏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底泥中氮释放能力最强,pH=7.5条件下氮释放最弱;而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微生物会促进上覆水氨氮浓度和氨氮释放通量增加,pH=7.5和9.5条件下氨氮浓度则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农村沟渠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龚云辉刘云根王妍王妍刘鹏杨思林
关键词:PH氮形态氨氮释放通量微生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