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加雨灵

作品数:1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城市
  • 4篇健康
  • 3篇公共空间
  • 2篇生态修复
  • 2篇碳排放
  • 2篇碳排放强度
  • 2篇能耗
  • 2篇能耗强度
  • 2篇平视
  • 2篇旅游
  • 2篇旅游发展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建筑
  • 2篇建筑能耗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公共服务设施
  • 2篇公共建筑
  • 2篇公共建筑能耗
  • 2篇公平视角
  • 2篇滨湖地区

机构

  • 16篇北京市城市规...

作者

  • 16篇加雨灵
  • 7篇甘霖
  • 6篇王雅捷
  • 2篇王亮
  • 2篇朱洁
  • 2篇邱红
  • 2篇赵丹
  • 1篇杨明
  • 1篇石晓冬
  • 1篇伍毅敏

传媒

  • 4篇北京规划建设
  • 2篇2013中国...
  • 1篇规划师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全市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对北京市近30年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空间扩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方向性特征。而城市空间结构在2001年以前日趋紧凑,城市扩展围...
王亮加雨灵
健康公平视角下的脆弱群体健康风险识别与规划应对
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所有人的健康与发展,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应回归为公众健康而规划的初衷,重视健康公平。研究从健康平等与健康公平的概念甄别出发,梳理国内外行动共识和研究共识;继而借助2018年北京市居民健康问卷调查展开健康...
甘霖王雅捷加雨灵
关键词:健康公平
文献传递
大都市区人口就业圈层分布与演变特征——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的经验与启示
2023年
参考既有研究,以5 km、15 km、30 km半径为界,将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大都市区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开展同尺度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大都市区人口分布形态较为多样化,而中心地区普遍经历了人口先扩散再回流的历程;就业主要建立在共有的强单中心模式基础上,新城规划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中心-外围关系有显著影响,当前演化趋势是外围地区次中心提升与中心地区内部分化并行;职住空间组织模式分为以纽约为代表的“内外各自平衡”模式和其他大都市区的“圈层梯度平衡”模式。北京及其他发展中的国内大都市区应基于相同空间尺度和相近发展阶段,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为未来的长远发展留有调整余地。
伍毅敏石晓冬杨明王吉力加雨灵
关键词:人口就业圈层
公共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的公共建筑数量多、规模大,成为各类建筑中能耗占比很大的建筑类型。现有公共建筑存在实际能耗及碳排放量远高于规划设计指标、生产和建筑本身的能耗分不开、对标工作没有展开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由于其职能特点,大多有较好的管理...
加雨灵王雅捷
关键词: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
文献传递
人人健康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研究
2022年
GEHL事务所2020年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城市交通出行量显著减少,而在公共开放空间中的休闲与锻炼活动显著增加,近域开放空间对于所有市民的健康服务意义扩大。其中有五个结论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能满足安全社交距离的宽敞空间重要性凸显;二是社区内空间使用量增加;三是公共空间中老人与儿童数量增加;四是步行和骑行成为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五是多样化的空间使用方式不断涌现,如空地作为滑板公园,休憩占领街道,广场成为露天音乐厅,等等。种种现象表明,后疫情时代,居民迫切需要更近、更大、更便利、更丰富的健康活动空间载体。
甘霖王雅捷加雨灵邱红
关键词:锻炼活动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可达性城市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与特定人群空间匹配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为宜居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吴良镛先生提出人居环境由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等五大系统组成,涉及的领域和要素非常庞杂,很难面面俱到.因此,本文仅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资源分配公平性和设施高需求人群的空间匹...
加雨灵甘霖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
兼顾生态功能和健康福祉的北京城市绿地生态修复策略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资源。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城市中的自然空间不仅能够调节城市微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改善空气质量1,还能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城市绿色景观通过促进身体锻炼、舒缓精神压力.
加雨灵赵丹
关键词:城市微气候绿色景观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热岛
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案例研究
湖泊与城市共生与发展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配合《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搜集了全球范围内与巢湖类似大小的湖泊,经比较分析,选择了国内位于长江流域的另外四大淡...
朱洁加雨灵
关键词:滨湖地区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旅游发展
文献传递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与特定人群空间匹配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为宜居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吴良镛先生提出人居环境由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等五大系统组成,涉及的领域和要素非常庞杂,很难面面俱到。因此,本文仅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资源分配公平性和设施高需求人群的空间匹...
加雨灵甘霖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匹配度宜居
文献传递
以健康为导向的北京线性开放空间识别、评估及提升策略
2022年
引言开放空间是为各类人群提供休闲、游憩、锻炼的空间,在促进居民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线性开放空间不仅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市民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弥补高度城市化健康服务空间的不足,有效织补蓝绿空间,促使各类开放空间形成网络连接,提升整体健康服务价值。
加雨灵王雅捷甘霖
关键词:网络连接高度城市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