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鉷
- 作品数:31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庞德《神州集》中的东方主义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该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框架,对庞德《神州集》的书名与内容进行考察,指出《神州集》的书名显示出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中国,其充满悲愁的内容则显示出一个荒原式的中国。这种文不对题反映了当时西方人中国观的转变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也反映了《神州集》的东方主义特性。
- 区鉷李春长
- 关键词:书名文不对题东方主义
-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被引量:2
- 2008年
-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布莱克关于对立面共处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关系的努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又使他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的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布莱克对多元性的内在追求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即虚构与事实的结合、文学拼贴画、互文性。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表明,对多样性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而是内在于整个现代历史的。布莱克对多元性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超越其所处时代的价值。
- 区鉷陈尧
-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后现代主义多元性互文性
- 透过莎士比亚棱镜的本土意识折光被引量:5
- 1999年
- 区鉷
- 关键词:莎士比亚本土意识莎士比亚研究司汤达棱镜SHAKESPEARE
- 《时震》中的时空错乱与两面神精神被引量:6
- 2003年
- 本文对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封笔小说《时震》的时空错乱和“两面神”手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作者在小说中通过运用以上两种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 区鉷曹山柯
- 关键词:《时震》冯内古特后现代小说
- 文化传播中的民族文化意识
- 2016年
- 民族文化意识是传统的一部分。传统可以改造,可以突破,但你不可能同传统彻底决裂,因为它是多因素的、历时的,试问谁能割断历史呢?
- 区鉷
- 关键词:民族文化意识文化传播
- 菲利浦·拉金诗歌中的两性伦理思想被引量:4
- 2009年
- 两性题材的诗歌在英国当代诗人菲利浦·拉金的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拉金的女性观为视角,解读拉金的两性题材诗歌、阐释其诗歌的意义与价值。拉金的女性观包含其厌女的情愫和对女性膜拜的矛盾双方。事实上,在拉金表面厌女情绪下隐含了诗人对女性的深切痛爱。拉金的女性观折射了诗人对英国伟大传统文化的保护性的爱,表达了诗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英国性"思想倾向。拉金的女性观蕴涵诗人对两性伦理的关注和思索。他的诸多两性题材诗歌中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两性伦理思想。两性伦理思想是拉金"英国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诗人女性观中折射出的明耀而美丽的思想光芒。
- 区鉷吕爱晶
- 关键词:菲利浦·拉金两性伦理
- 叶芝与陶渊明的隐逸世界被引量:13
- 2005年
- 爱尔兰和英国现代诗人叶芝渴望在仙境中与精灵为伍,忘却人世的烦忧,或者在小岛上遁世寡居,享受内心的宁静;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追求与人为伍,躬耕田园,融入自然,或者幻想一个了无纷争的桃源世界。两人作品中描绘的隐逸世界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却也表现了他们共同的逃避现实的倾向,折射出了人类心灵的共性,即追求幸福。
- 区鉷蒲度戎
- 关键词:隐逸仙境
- 悲喜交织的“变老”——论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中的“悲剧中的喜悦”被引量:5
- 2011年
- 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体现了尼采,也是叶芝崇尚的悲剧精神——"悲剧中的喜悦"。诗歌中的"喜悦"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剧烈的情感如嘲讽、愤怒、疯狂甚至邪恶。叶芝"变老"诗歌中"悲剧中的喜悦"展现了老年主人公的力量和勇气,是对"变老"这一悲剧的积极反抗。"悲剧中的喜悦"使叶芝的"变老"诗歌脱离了哀伤的基调,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叶芝通过"悲剧中的喜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有尊严的变老之路。
- 区鉷周芳
- 关键词:勇气
- 诗歌·意象·无意识:“深层意象”阐释被引量:11
- 2007年
-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 区鉷肖小军
- 关键词:意象黑暗无意识
- 加里·史奈德与中国文化
- 区鉷
- 关键词:美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