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来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转录因子KLF6对大鼠趋化因子CCL5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结合部位
- 刘玉虞天一张婧何风霞卢燕来周梦雅王璐璐赵聃邱文王迎伟
- 转录因子ATF3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结合部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构建大鼠生长阻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gene 45,Gadd45)β/γ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s,GMCs)中过表达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后分别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ATF3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将扩增出的大鼠Gadd45β基因启动子全长(-1 105^+236 nt)和Gadd45γ基因启动子全长(-913^+72nt)分别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获得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Gadd45β/γ-FL),再将p GL3-Gadd45β/γ-FL分别与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ATF3过表达质粒(p IRES2/ATF3)共转染GMCs,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以确定ATF3对Gadd45β/γ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上ATF3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据此构建4个Gadd45β和3个Gadd45γ基因启动子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筛选ATF3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 GL3-Gadd45β/γ-FL分别和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发现,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将Gadd45β启动子全长及4个截短质粒分别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后显示,p GL3-Gadd45β-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Gadd45β-FL、p GL3-Gadd45β-1、p GL3-Gadd45β-2和p GL3-Gadd45β-3。提示ATF3可能结合在Gadd45β基因启动子的(-146^+23 nt)区域。同样,将Gadd45γ启动子全长及3个截短质粒分别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后显示,p GL3-Gadd45γ-2、p GL3-Gadd45γ-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Gadd45γ-FL和p GL3-Gadd45γ-1。提示ATF3可能结合在Gadd45γ基因启动子的(-456^-61 nt)区�
- 周梦雅何风霞张婧刘玉虞天一卢燕来王璐璐赵聃邱文王迎伟
- 关键词:启动子活性
- 转录因子MZF1对大鼠RGC32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结合部位
- 2015年
- 目的 :构建大鼠补体应答基因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RGC32)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人胚肾细胞(HEK293)过表达髓锌指基因1(myeloid zinc finger gene1,MZF1)对大鼠RGC32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MZF1结合位点。方法:将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686^-1 nt)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获得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RGC32-FL)后,再将p GL3-RGC32-FL与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MZF1表达质粒(p IRES2-EGFP-MZ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以确定MZF1对RGC32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GC32基因启动子上转录因子MZ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据此构建3个RGC32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 GL3-RGC32-1、p GL3-RGC32-2和p GL3-RGC32-3)。将上述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Z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筛选MZ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大鼠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 GL3-RGC32-FL和p IRES2-EGFPMZ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RGC32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 GL3-RGC32-FL、p GL3-RGC32-1、p GL3-RGC32-2和p GL3-RGC32-3分别与p IRES2-EGFP-MZ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显示,p GL3-RGC32-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RGC32-FL、p GL3-RGC32-1和p GL3-RGC32-2。提示MZF1可能结合在RGC32基因启动子的-286^-86 nt区域。结论 :成功构建了大鼠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证实过表达MZF1可促进RGC32基因的启动,并初步筛查出转录因子MZF1在RGC32基因启动子上可能的结合区域。
- 王璐璐何风霞赵聃虞天一张婧卢燕来邱文王迎伟
- 关键词:启动子活性
-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被引量:14
- 2019年
-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是我国培养卓越医生的一种新模式。鉴于医生在诊治疾病时,需要应用逻辑思维与推理,故“5+3”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培养环节中,增加科研思维与实践的训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作者结合自身课题组带教“5+3”临床医学生的经验,介绍了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对这些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训练的方法,同时还对目前培养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 王迎伟邱文赵聃张婧卢燕来
- 关键词:医学生
- 转录因子ATF3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结合部位
- 周梦雅何风霞张婧刘玉虞天一卢燕来王璐璐赵聃邱文王迎伟
- RNA干扰沉默p300基因对亚溶解型C5b-9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ATF3乙酰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构建大鼠p300基因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观察沉默p300基因对亚溶解型(sublytic)C5b-9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GMC)凋亡和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乙酰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DNA重组技术针对p300基因不同位点设计3个shRNA序列,然后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Csi-U6/Neo/GFP/shRNA中,经电转染入GMC,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Western blot筛选干涉效果最佳的p300 shRNA,流式细胞术检测GMC凋亡率,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和Western blot联合检查ATF3乙酰化水平。结果:核酸测序表明p300 sh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300 shRNA-2具有最佳沉默效率。p300 shRNA处理GMC后,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凋亡率显著下降,同时ATF3乙酰化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p300 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证实了p300能够促进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300乙酰化修饰ATF3有关。
- 张婧何风霞邱文赵聃卢燕来王迎伟
- 关键词:RNA干扰P300乙酰化
- 人γδT细胞对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及假病毒的免疫应答研究
- 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是流感病毒表面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负责与宿主受体结合,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固有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γδT细胞是一种表面表达TCRγδ分子的T细胞亚群,能被病...
- 卢燕来
- 关键词:ΓΔT细胞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细胞毒活性免疫应答
- gammadelta T细胞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血凝素蛋白的识别和免疫应答研究
- 卢燕来马驰何维崔莲仙
- 转录因子KLF6对大鼠趋化因子CCL5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结合部位
- 2015年
- 目的:构建大鼠趋化因子CCL5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中过表达Kruppel样转录因子6(Kruppel-like factor 6,KLF6)对CCL5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KLF6与CCL5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将扩增出的大鼠CCL5基因启动子全长序列(-1744nt^-14nt)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获得CCL5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CCL5-FL)。然后,将p GL3-CCL5-FL与大鼠野生型KLF6表达质粒(p IRES2/KLF6)共转染GMC,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CL5基因启动子上KLF6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据此构建出4个CCL5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 GL3-CCL5-1~4)。将上述CCL5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与KLF6过表达质粒共转染GMC,再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测定,初筛KLF6可能的结合部位。结果:菌液PCR以及核酸测序结果证实,上述所有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p GL3-CCL5-FL和p IRES2/KLF6共转染GMC结果显示,CCL5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显著增强。p GL3-CCL5-FL、p GL3-CCL5-1~4分别与p IRES2/KLF6共转染GMC后发现,p GL3-CCL5-4的启动活性显著降低。提示KLF6可能结合在CCL5基因启动子的-343nt^-191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CCL5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KLF6在CCL5基因启动子上可能的结合部位在-343nt^-191nt区域。
- 刘玉虞天一张婧何风霞卢燕来周梦雅王璐璐赵聃邱文王迎伟
- 关键词:CCL5肾小球系膜细胞启动子活性
- γδT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学作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γδT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细胞,主要位于皮肤、小肠等黏膜及皮下组织和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功能包括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监视、免疫调节和维持免疫耐受等作用。在病毒入侵机体的过程中,γδT细胞表型和功能发生变化,搭建了固有免疫细胞及免疫细胞的桥梁,除了起到直接的细胞毒杀伤作用,还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发挥了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 卢燕来朱于莉何维
- 关键词:ΓΔT细胞病毒细胞毒免疫调节抗原递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