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林浩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船级社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船体
  • 6篇船体结构
  • 5篇船舶
  • 4篇船舶检验
  • 3篇无人机
  • 2篇等强
  • 2篇等强度
  • 2篇优化设计
  • 2篇有限元
  • 2篇中国船级社
  • 2篇目标检测
  • 2篇雷达
  • 2篇机器人
  • 2篇激光
  • 2篇激光雷达
  • 2篇板格
  • 2篇船级
  • 2篇船级社
  • 1篇地图构建
  • 1篇悬停

机构

  • 12篇中国船级社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南京鹏畅科技...
  • 1篇南京智慧水运...

作者

  • 14篇向林浩
  • 3篇吕品
  • 3篇赖际舟
  • 1篇张少雄
  • 1篇李位星
  • 1篇喻之凯
  • 1篇李志敏
  • 1篇刘孟云
  • 1篇蔡玉良
  • 1篇戴斌

传媒

  • 6篇船海工程
  • 3篇中国船检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航海技术
  • 1篇导航定位与授...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epLabv3+的船体结构腐蚀检测方法
2024年
利用图像识别方法对无人机、机器人所采集的实时图像开展船体结构腐蚀检测,可有效提高检验检测效率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将改变传统的船体结构检验检测方式。提出一种基于DeepLabv3+的船体结构腐蚀检测模型,通过收集图像样本并进行三种腐蚀类别的分割标注,基于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进行网络的训练,预测图片中腐蚀的像素点类别和区域,模型在测试集的精准率达到52.92%,证明了使用DeepLabv3+检测船体腐蚀缺陷的可行性。
向林浩方昊昱周健张瑜李位星
关键词:船体结构
基于目标检测技术的主船体结构外部裂纹检测方法
2024年
设计一种基于目标检测技术的主船体结构外部裂纹自动检测模型,该模型以YOLOv5为框架,首先基于路面开裂等公开数据集中已有的各类表面裂纹样本对模型进行预训练,再利用主船体结构外部裂纹数据集进行迁移训练。最终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测试情况:当交并比大于0.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为0.92,证明了使用目标检测技术检测船体结构裂纹的可行性。利用该模型对无人机、机器人所采集的实时图像开展主船体结构外部裂纹检测,可提高验船师检验效率并降低检验成本。
方昊昱向林浩尹康迪贾普阳
关键词:船体结构目标检测
面向结构化场景的激光雷达点云高精度配准与定位方法被引量:4
2021年
在基于先验地图的激光雷达室内导航方案中,通常采用点云配准的方法进行无人设备位姿初始化。在结构化场景下,传统配准算法特征鲁棒性较差,导致点云配准的误差较大且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平面空间模型的点云快速配准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特征直方图的思想对空间点云进行快速粗聚类,根据平面一致性将粗聚类后的点集进行合并形成面特征,从而对密闭空间进行平面模型化表示。随后通过空间平面排序实现了面特征的快速关联,并利用线性匹配方法实现了两帧点云的精确配准,从而解算出机体在先验地图中的相对位姿。最后通过Gazebo搭建的仿真环境与室内结构化模拟环境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大型结构化场景下,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以及更高的计算效率,能够快速为无人系统提供精准的地图初始位姿。
何洪磊赖际舟吕品向林浩李志敏
关键词:激光雷达
基于等强度板格稳定的船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以一艘110 m江海直达散货船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船有限元直接计算,对货舱区各主要构件的板厚进行优化,使船中0.6L(即0.2L^0.8L)范围内构件的屈服强度、屈曲强度都在IACS《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规定的许用标准之内(或不超过许用标准5%),并且没有较大富余(至少有一种强度余量在±5%以内)。在参考其他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推出了适合文中模型的算法,通过计算证明该算法是可行的,收敛速度也比较快。
张少雄喻之凯向林浩
关键词:优化设计等强度
基于船舶辅助检验设备的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2024年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爬行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设备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将无人机、爬行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设备作为新型检验方式替代传统检验方式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无人机、爬行机器人及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可以比验船师更容易的进入检验区域,尤其是一些不易到达和容易出现危险的检验区域,这样可以提高检验质量和检验效率,降低检验成本和现场检验工作强度。
吴子刚向林浩郑佳楠
关键词:水下机器人爬行机器人验船师无人机
中国船级社“5G+”船舶实时远程检验技术解决方案被引量:6
2021年
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对船舶检验、审核、证书的有效期带来影响,满足因疫情防控而显著增加的船舶远程检验要求,以及在后疫情时代以“无接触”方式进行船舶检验、执行国际公约、落实国际规则,为切实保障船舶检验质量、切实维护水上交通安全,中国船级社利用5G、自组网、AR眼镜、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开展了面向年度检验的船舶实时远程检验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5G+自组网”船舶封闭处所通信、“5G+AR眼镜/智能手机/无人机”数据采集+专业检验交互平台、基于船岸协同的场景化检验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实船示范验证效果良好。
向林浩唐伟强周增辉
关键词:交互平台自组网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智能手机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目标检测算法被引量:2
2021年
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算法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典型船舶结构趾端和纵骨贯穿结构节点的自动检测,通过收集趾端与纵骨贯穿结构节点的图像样本,采用迁移学习的训练方式训练Faster R-CNN模型,模型精度达到90%以上,无人机实际拍摄趾端与纵骨贯穿梁结构的视频识别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行。
向林浩郑佳楠周国豪刘锐刘伟建
关键词:船体结构目标检测
数据驱动的船舶检验应用技术
2024年
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船舶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船舶及设备运行数据的船岸互通,为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船舶检验创造了条件。文章阐述了数据驱动技术及其在船舶检验中的应用优势,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船舶检验应用方案,分析了检验数据获取方式、方法和步骤,以及数据分发与验证的要求,可以为开展船舶结构及其设备的状态、完整性、符合性等检验要素的数据验证提供参考。应用数据驱动技术,有利于推动船舶检验模式逐步从“传统检验”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船舶检验的辅助决策,让船舶检验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
刘孟云刘军朴向林浩王剑凡戴斌
关键词:船舶数据驱动
面向大型室内场景的无人机三维激光雷达解耦SLAM方法被引量:6
2022年
大型室内场景通常在高程方向结构较为相似,导致激光雷达扫描点云在高程方向特征退化,传统激光雷达SLAM的无人机定位方法易发生高程特征误匹配。针对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高度传感器信息辅助的机载三维激光雷达解耦SLAM算法:将高度传感器、惯性姿态引入点云初始化过程,提高初始位姿匹配精度;将基于多元正态分布的点云配准算法在水平、高度通道解耦,约束点云配准方向,提高高程退化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同时使得传统SLAM六维位姿解算降为三维,降低了计算量。通过Gazebo构建船舱仿真场景,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提高在高程特征退化下的激光雷达SLAM定位精度,比传统算法提升40%以上,并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
付林郑佳楠何洪磊向林浩吕品赖际舟
关键词:激光雷达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无人机
面向船舶检验的无人机关键技术解决方案被引量:11
2020年
针对目前无人机技术应用于船舶检验的局限性,提出面向船舶检验的无人机智能感知与避障、自主容错导航、一体化设计等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仿真实验、实船实验和示范应用,实现了无人机在“无卫星信息、无光照、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增稳悬停、自主避障以及超高清图像实时传输、无限续航等功能。
蔡玉良向林浩何洪磊赖际舟吕品石昌俊蔡小飞
关键词:船舶检验无人机自主避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