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科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危重患者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脑卒中、脑炎、癫痫等危重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效果差,影响预后。近年来连续性床旁血滤为危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将我科2009年至今15例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危重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 吕娟王润青刘威
- 关键词:血液滤过危重症
- 低血糖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心悸、晕厥、出冷汗、血压轻度升高、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但也有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甚至孤立的、局灶的神经体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时应警惕低血糖合并脑梗死。现将我院2000年至今所见9例低血糖并发脑梗死的病例分析如下。
- 吕娟王润青秦晓明
- 关键词:低血糖脑梗死
- 丹酚酸B诱导血管新生和缓解氧化应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生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4组:健康组(Ctrl);加药组:健康大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50mg/kg体重;模型组:参考文献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模型;模型加药组(MCAO+SalB):在建模前3d向大鼠腹腔注射SalB50mg/kgBW,每天1次,再灌注后2h给药;各组大鼠在建模后24h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检测p38、Hsp27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显著的组织病变;凋亡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和LDH的含量明显上升(P<0.01);ICAM-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VEGF及受体分子VEGFR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p38和Hsp2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加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SOD含量显著上升,MDA和LDH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ICAM-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VEGF和VEGFR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p38和Hsp2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丹酚酸B可能通过诱导血管新生、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吕娟赵红梅孙桂芳王润青
- 关键词:丹酚酸B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新生氧化应激
- 加兰他敏通过激活Nrf2/ROS通路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反应和诱导神经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加兰他敏(GA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反应和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30):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I/R模型组,I/R加低剂量GAL组,I/R加高剂量GAL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I/R大鼠模型。HE检测病理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200、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排斥导向分子(RGM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还原型辅酶氧化还原酶1(NQ0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I/R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CA1区出现明显缺血病变; NF-200密度下降,NF-200蛋白表达显著下调,GAP-4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RGMa表达显著上调;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8的含量显著上升; Nrf2、HO-1、NQO-1的表达显著下调; ROS的含量显著上升。GAL加药组与I/R模型组相比,大鼠CA1区缺血病变明显改善; NF-200密度上升,NF-200蛋白表达显著上调,GAP-4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RGMa表达显著下调;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8的含量显著降低; Nrf2、HO-1、NQO-1的表达显著上调; ROS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GAL激活Nfr2/ROS细胞信号通路,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应激反应,诱导神经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
- 吕娟赵红梅孙桂芳王润青
- 关键词:加兰他敏NRF2脑缺血再灌注免疫反应神经再生
-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组(治疗组)与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稳定斑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75mg/d,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 刘喜灿王润青吕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糖尿病
- 脊髓神经根神经炎一例
- DP与急性脊髓炎均是可能与感染有关的、由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神经病,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错误的识别,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自身抗体及针对神经组分的免疫应答,引起神经纤维脱髓鞘。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纤维轴索周...
- 吕娟赵美英王润青
- 关键词:病理机制药物治疗
- 初诊疑为脑梗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李国华,女,61岁,以"烦躁、意识障碍27 d"为代主诉于2010-04-20T18∶50入院。约41 d前晨起家属发现患者烦躁,胡言乱语,不会计算,左右辨别不能,当时呈发作性,给予镇静等对症治疗,烦躁减轻,期间诉头晕,坐起明显,伴视物不清,左上肢持物无力,左下肢尚能抬离床面,
- 吕娟王润青赵杰
- 关键词:脑梗死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 PWI指导最后正常时间>4.5 h醒后脑卒中静脉溶栓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指导最后正常时间>4. 5 h醒后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最后正常时间>4. 5 h醒后脑卒中患者,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磁共振检查,对存在缺血半暗带且同意静脉溶栓治疗的36例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WUS组);同时将发病时间<4. 5 h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溶栓对照组。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 h、24 h、7 d、出院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并进行比较,复查头颅CT,监测并发症。结果 2组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WUS组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 05),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溶栓后7 d、出院前明显降低(P<0. 05)。2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溶栓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4. 5 h的醒后脑卒中患者,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指导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吕娟赵红梅赵杰王润青
-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成像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血半暗带
-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0例。实验组实施替罗非班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47例(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39例(78.0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4.00%)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16.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替罗非班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 吕娟王润青
- 关键词:替罗非班卒中患者
- 心房静止并心肌纤维化致青年卒中一例及文献复习
- 2023年
- 近年来,青年卒中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病因复杂且多样化,而因心房静止引起的青年卒中较少见。心房静止是一种罕见的心律失常,常因交界性逸搏心律不规则而误诊为心房颤动,临床上可表现为晕厥、卒中,甚至猝死。心肌纤维化临床上可表现为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进一步加强对心房静止并心肌纤维化导致的卒中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报道1例由心房静止并心肌纤维化所致的青年卒中病例。
- 赵杰庞杰赵红梅吕娟李江涛李亚楠刘俊中刘畅王润青
- 关键词:交界性逸搏心律青年卒中心房静止心肌纤维化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