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涛
- 作品数:17 被引量:270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情况下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茵陈蒿汤中绿原酸、京尼平苷、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和大黄酸5个有效成分的HPLC方法,考察药材不同配伍对其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茵陈蒿汤不同配伍水煎液冻干粉中5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R(钻石)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00~400nm范围内全波长检测。结果:建立的茵陈蒿汤中5个成分同时测定的HPLC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所测5个成分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和绿原酸溶出率变化不大,京尼平苷和大黄酸的溶出率在配伍茵陈蒿后明显降低。结论:茵陈蒿汤主要有效成分可能存在一定的有效比例。
- 闫广利王喜军吕海涛孙文军
- 关键词:茵陈蒿汤溶出率配伍
- 肝损伤的代谢组学及中药的保肝作用研究
- 目的:系统评价化学性肝损伤的的毒性机制, 寻找代谢产物层面的损伤生物标记物,并阐明中药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以 CCL、ANIT 及 ETOH 诱导的肝毒性,制备肝损伤动物模型,并分别给予中
- 王喜军吕海涛刘莲孙文军孙晖邹迪新王萍吴泽明
- 关键词:肝损伤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肝保护作用
- 文献传递
-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其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对其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技术核心,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找到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
- 王喜军孙文军孙晖邹迪新吕海涛王萍刘莲
- 关键词:方剂配伍规律茵陈蒿汤血清药物化学血中移行成分
- 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74
- 2006年
- 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UPLC/QTOF分析系统为核心手段,结合生物样品分析制备方法,研究CCL_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变化,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伤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并结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还原肝损伤的机理与实质,以及茵陈蒿汤的肝损伤防治机理,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全新解释。
- 王喜军孙文军孙晖吕海涛邹迪新吴泽明王萍刘莲吴修红
- 关键词:代谢物组学茵陈蒿汤肝损伤
- 刺五加活性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主要体内移行成分的代谢规律
- 孙晖孟祥才李廷利王振月周忠光隋金婷吕海涛张艳梅孙文军
- 刺五加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中药的出口品种,年需求量为5000余吨,而我国目前每年仅产2000吨左右,市场缺口约为3000吨,其中尚不考虑野生资源的递减。可见,解决野生刺五加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需求的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 关键词:
- 关键词:刺五加活性成分中药
-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其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对其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技术核心,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
结果:找到并鉴定了...
- 王喜军孙文军孙晖邹迪新吕海涛王萍刘莲
- 关键词:茵陈蒿汤方剂配伍血清药物化学
- 文献传递
- 基于UPLC-Q-TOF联用技术的长期引流采胆熊及正常熊的代谢物比较研究
- 尿中的代谢产物可反映生命个体的生理状态,为了考察长期引流取胆汁熊和正常熊尿中代谢物的差别,本文采用UPLC-Q-TOF联用技术分析了38个随机尿样的代谢产物组的轮廓图,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出9种可能与长期...
- 吴修红孙文军腾毅吕海涛吴泽明王喜军
- 关键词:熊胆动物药代谢组学
-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其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对其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技术核心,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找到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
- 王喜军孙文军孙晖邹迪新吕海涛王萍刘莲
- 关键词:方剂配伍茵陈蒿汤药物化学移行成分
- 文献传递
- 茵陈蒿汤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系统评价茵陈蒿汤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按体重分别给予茵陈蒿汤冻干粉,连续给药14天,于第10日起模型组和给药组同时灌胃给予乙醇50%(v/v)连续5天(5g/kg),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第15日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液,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乙醇脱氢酶(ADH)、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活性和效价,观察肝脏组织学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ADH、γ-GT及TG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仅轻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也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剂量轻微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GS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中也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组高剂量中轻微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组织病理学也得出上述相同的结论。结论:茵陈蒿汤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刘莲孙晖王喜军王萍吴泽明吕海涛孙文军
- 关键词:茵陈蒿汤急性肝损伤肝保护证本质研究
- 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被引量:7
- 2006年
- 中药及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是当今探讨体内过程和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前沿热点领域,也为深层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创新以及中药制药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中药及其复方体内代谢研究有助于揭示药效物质基础、药效成分的体内动态规律,明晰体内药效成分与表观药效间的时量与时效间的关联,破译合“诸药之长”以成“有制之师”背后隐藏的配伍规律科学真谛,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提供契机。对于建设符合中医药学科规律的ADME/Tox新药筛选平台,指导脱胎于中医经方又高于经方的创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 孙晖吴泽明吕海涛王喜军
- 关键词:中医药药物代谢药效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