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先军

作品数:177 被引量:1,047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2篇水稻
  • 52篇杂交
  • 42篇基因
  • 26篇倍体
  • 22篇育种
  • 22篇杂交水稻
  • 17篇不育
  • 16篇选育
  • 16篇高产
  • 15篇性状
  • 15篇不育系
  • 14篇二倍体
  • 12篇三系杂交
  • 11篇蛋白
  • 11篇基因定位
  • 11篇后代
  • 10篇突变体
  • 10篇籼稻
  • 9篇植物
  • 8篇同源

机构

  • 174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四川省农业科...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江汉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4篇乐山师范学院
  • 4篇内江市农业科...
  • 3篇德州学院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宜宾职业技术...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成都市农林科...
  • 2篇种都种业科技...
  • 2篇仲衍种业股份...

作者

  • 177篇吴先军
  • 80篇张红宇
  • 74篇汪旭东
  • 68篇徐培洲
  • 46篇陈晓琼
  • 40篇廖泳祥
  • 27篇周开达
  • 18篇刘禹彤
  • 15篇彭海
  • 15篇李仕贵
  • 14篇王彬
  • 13篇李云
  • 13篇彭永彬
  • 12篇牟春红
  • 11篇谢兆辉
  • 10篇韩赞平
  • 10篇韩磊
  • 8篇汪秀志
  • 8篇周黎军
  • 8篇韩保林

传媒

  • 14篇杂交水稻
  • 13篇种子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Journa...
  • 9篇中国水稻科学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中国稻米
  • 5篇中国种业
  • 5篇作物学报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核农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遗传
  • 3篇全国农业科技...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Acta B...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9篇2006
  • 17篇2005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新的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fon(t)的鉴定及分析(英文)被引量:7
2007年
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fon(t)是在单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F2代发现的,经过多代种植,已稳定遗传。以fon(t)为父本,以日本晴、93—11和R527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根据F2代表型及)χ2测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因为对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曾有报道如fon1、fon2和fon3,所以该突变体暂定名为fon(t)。该突变体导致内外稃开裂,花器官外露;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均增多,雄蕊一般6-9枚,雌蕊1-2枚;浆片同源转化为类内稃的结构;个别的花器官中还出现花丝上伸出类柱头的结构,浆片上部同源转化为类柱头或者类雄蕊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fon(t)基因可能影响水稻第三、四轮花器官的数目以及第二轮浆片的发育。
李云徐培洲张红宇彭海张全芳汪旭东吴先军
关键词:SATIVA花发育
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5183的选育被引量:1
2020年
蜀恢5183是利用成恢727作母本与蜀恢498杂交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易于制种和稻瘟病抗性较强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四川省田间技术鉴定。所配组合内优6183(内香6A/蜀恢5183)和川康优583(川康606A/蜀恢5183)已分别通过四川省审定和重庆市初审。介绍了蜀恢5183的选育体会并对水稻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廖泳祥徐培洲吴先军张红宇陈晓琼田芸峰刘禹彤高克富杨洪松郑建国罗泉兴向光荣姜建莲高晓彬敬树忠余毅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
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目的】研究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60个SSR引物和22个水稻功能基因标记检测了32个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6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88个等位基因,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126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在2~6之间,平均为3.13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6~0.744,平均为0.467±0.175。32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6之间,平均为0.697。聚类分析将32个香稻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分为籼、粳两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分析比较吻合。【结论】SSR分子标记在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功能基因标记检测表明,部分功能基因在所研究材料中不存在等位变异。而存在等位变异的功能基因标记则表明不同产地来源、不同生态类型的香稻品种具有不同的等位基因。抗稻瘟病基因标记检测出宜香B、香恢1号和丝苗香3个品种同时含有两个抗稻瘟病等位基因,为香稻抗性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张涛郑家奎徐建第蒋开锋吴先军汪旭东
关键词:香稻SSR标记聚类分析功能基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0
2005年
本文回顾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基、培养方法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简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应用研究领域所获得的突破 ,包括作物育种中各种抗性突变体的获得、优良恢复系的选育、育种周期的缩短以及适宜株高的获得 ,在良种快繁、转基因植物的获得以及具有药用和保健作用的次生物质的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韩磊汪旭东吴先军张红宇
关键词:育种周期抗性突变体快繁植物组织培养株高组织培养技术
一种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制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制种的方法,根据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选择合适种植区域,根据生育期决定种子播种时间;制种的不育系植株在种子处于蜡熟后期、完熟初期即可收获,根据当地的季节特点调整机械化收割的高度;对制种...
徐培洲吴先军张红宇陈晓琼廖泳祥彭永彬刘禹彤吴挺开傅瑶顾朝剑郭岱铭
文献传递
一种控制水稻花时提前的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水稻花时提前的相关蛋白,属于水稻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相关蛋白命名为OsEMT3,所述相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 D No.1所示。通过基因编辑敲除OsEMT3蛋白的编码基因能够获得水稻花时提前...
吴挺开徐培洲吴先军宋佳贺方永琼周婷婷王锦豪张红宇廖泳祥陈晓琼周浩
文献传递
杂交早代稳定的材料与普通水稻杂交的早代稳定性分析
利用杂交早代稳定后代D优19和429与普通水稻浙优15和E杂交,其F、F经过统计和SSR分析表明D优19与浙优15的杂交组合具有早代稳定特性,而429与E的杂交组合没有有早代稳定的特性。
彭海汪旭东吴先军周开达张静
关键词:杂交
文献传递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水稻紫米花色素与相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在水稻紫米发育过程中,对花色素、类黄酮、多酚、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提取和测定,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酚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对花色素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类黄酮对花色素的偏回归系数达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对花色素的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建立了最优二元回归方程。用标准偏回归系数测得类黄酮对花色素的相对影响占0.5723,多酚氧化酶活性对花色素的相对影响占0.5725。花色素与类黄酮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类黄酮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偏相关系数不显著。
韩磊汪旭东吴先军
关键词:花色素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
双胚苗水稻单倍体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特异位点的分析及功能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技术对水稻单倍体SARⅡ-628及它与蜀恢527、蜀恢363的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位点进行了分析。用1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在双亲及杂交后代中共检测到765个DNA甲基化位点,与双亲相比,杂交后代DNA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分析两个杂交组合与双亲的甲基化带型差异,发现非单倍体遗传及单倍体独立遗传两种甲基化差异位点。对部分甲基化位点的序列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位点主要涉及细胞构造、代谢途径、应激反应等生物学功能。推测这类功能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调控着相关基因的开启与关闭,为植物的生存、生长、发育及进化提供动力。
吴绍华薛晶晶张红宇徐培洲吴先军
关键词:双胚苗水稻单倍体DNA甲基化
水稻不同外植体培养效果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以23个水稻品种(组合)或品系(基因型)为材料,对不同外植体(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差异明显。花药与幼穗、成熟胚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幼穗与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呈显著正相关;绿苗分化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4 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无相关性。
王秀红史向远吴先军
关键词:外植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幼穗绿苗分化率幼胚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