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远程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随机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远程预处理组(R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制备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将动物处死,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值、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肺组织W/D值、MPO和MD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R组上述指标高于S组但低于I/R组(p<0.05);与S组相比,I/R组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R组上述指标低于S组但高于I/R组(p<0.05)。结论远程预处理在肺缺血再灌注时的抗氧化性,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及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 吴建魏耿智隆肖建斌吴芳
- 右美托咪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以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前15min,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 ug/kg,S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D组给予0.2 ug/(kg·h)的右美托咪啶持续泵入,而S组持续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泵药前(T0)、诱导前(T1)、置入喉管前(T2)、置入喉管后(T3)、拔出喉罩时(T4)、拔管后2 min(T5)、拔管后5 min(T6)、拔管后10 min(T7)时MAP、HR,术后苏醒和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T0相比,D组T1、T2、T4、T5、T6、T7时MAP升高(p<0.05),而T1、T2时HR降低(p<0.05);与S组相比,D组T1、T2时MAP升高(p<0.05),T4降低(p<0.05);而T1、T2、T4、T5时HR降低(p<0.05)。停药后D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略少于S组(p>0.05),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S组(p<0.05)。与S组相比,D组患者能耐受喉罩,拔出喉罩后患者意识基本清楚,无躁动,无上呼吸道梗阻,拔除喉罩时未见呛咳、体动、寒战,且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发生例数显著减少(p<0.05)。D组VAS评分术后1 h显著少于S组(p<0.05),两者术后6、12 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喉罩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高,术后舒适度高。
- 宋志刚吴建魏
- 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探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地区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所教学型附属中医院的案例调查,解剖麻雀,小切口深分析,分析近十年来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和政策,不仅可以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更可以结合案例实际,拓展思路,大胆创新,设计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构建出一套符合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三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验证人才培养效果,提出完善中医药附属中医院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的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性措施。结论从而使我们的研究不再流于空泛,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直接为全国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单位实践和制定政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 谭利斌吴建魏黄鹤聪
- 关键词:临床带教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目的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8只,体重2.0~2.5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左侧肺门穿线但不结扎,旷置观察340 min;缺血再灌注组(...
- 吴建魏耿智隆刘东曹虹陈烨
-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肢体缺血预处理
- 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性及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高剂量组等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于麻醉前2 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开胸后左肺门不进行夹闭,旷置240 min;模型组大鼠于麻醉前2 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左肺门夹闭,左肺不张60 min再灌注180 min;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分别于麻醉前2 h腹腔注射姜黄素50、200 mg/kg,行夹闭左肺门6 min再灌注18 min。造模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MPO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O活性及TNF-α、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大鼠MPO活性及TNF-α、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其中姜黄素高剂量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抑制MPO活性,从而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吴建魏黄觉生谭利斌李向宇叶飞何强
- 关键词:姜黄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髓过氧化物酶
- 肢体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肢体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8只,体重2.0~2.5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远程缺血预处...
- 吴建魏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细胞因子
- 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低剂量组(C50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C200组),每组12只。C50组和C200组分别于麻醉前2 h腹腔一次性注射姜黄素50 mg/kg和200 mg/kg,行夹闭左肺门60 min再灌注180 min。S组于麻醉前2 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开胸后左肺门不进行夹闭,旷置240 min。IR组于麻醉前2 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左肺门夹闭,左肺不张60 min再灌注180 min。于缺血前、再灌注60、120、180 min时采集右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呼吸指数(RI)。再灌注末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湿干重比(W/D),检测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前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P<0.05)。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C50组和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50组比较,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减轻肺水肿,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和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 吴建魏刘洁谭利斌李向宇叶飞何强
-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姜黄素氧化应激动物实验
- 远隔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细胞因子和呼吸指数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远隔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呼吸指数(RI)的影响。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远隔预处理组(R组),每组6只。分别于肺缺血前、再灌注60、120、180min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浓度。于肺缺血前、再灌注15、30、60、120、180min时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氧分压(PaO2)及RI(RI=A-aDO2/PaO2)。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左肺舌段组织测湿干重(W/D)比值;左肺下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计算肺通透性指数;取左肺中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DAD)评分。结果与I/R组比较,R组再灌注后血清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R组DAD评分、W/D值和肺通透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R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R组和C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I/R组。与缺血前比较,I/R组再灌注后60、120、180min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0浓度降低,以再灌注60min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预处理可调整机体促炎系统及抗炎系统动态平衡,对I/R损伤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吴建魏耿智隆刘东曹虹吴芳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类
- 远程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呼吸指数的影响
- 目的观察远程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呼吸指数的影响,以判断其是否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远程预处理组(R组),每组6只...
- 耿智隆吴建魏刘东曹虹吴芳
-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水平预处理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8只,体重2.0~2.5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左侧肺门穿线但不结扎,旷置观察34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旷置100min,阻断左侧肺门,左肺不张后60min再灌注180min;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组)捆绑双后肢10min,松开10min,反复3次后恢复灌注,60min后阻断左侧肺门60min,再灌注180min。于缺血前、再灌注15、30、60、120、180min时采集左颈内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于再灌注180min时处死动物,取左肺上叶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肺湿于重比(W/D);取左肺下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计算肺通透性指数;取左肺中叶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DAD)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IR组RI、MDA含量、MPO活性、肺W/D、肺通透性指数和DAD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L组RI、MDA含量、MPO活性、肺W/D、肺通透性指数和DAD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L组和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S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吴建魏耿智隆刘东曹虹陈烨
- 关键词:下肢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