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初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通城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缓释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23
- 1996年
-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ARA诊断标准的2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14例,采用雷公藤缓释片(TW-SR)治疗,每次2片,每天2次,连服4周;对照组112例采用雷公藤片(TW)治疗,每次2片,每天3次,连服4周。结果表明:,总有效率TW-SR和TW分别为92.11%和90.65%(P>0.05);不良反应率TW-SR和TW分别为20.18%和70.54%(P<0.01)。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W-SR与TW一样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TW-SR毒性明显小于TW。
- 李瑞琳刘沛霖吴旭初魏建军夏利华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
- 穴位注射热痹灵治疗热痹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将111例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热痹灵组和针刺对照组。经治疗后,穴注热痹灵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止痛、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穴注热痹灵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热痹灵组在改善白细胞功能、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方面显著优于针刺对照组。热痹灵经长期应用无毒副作用。
- 杨承智颜虹吴旭初
- 关键词:热痹穴位疗法中医药疗法
- 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并与肿瘤转移相关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LA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在60对新鲜人体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经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LAT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LAT1表达量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应用R3.5.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Student t检验分析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AT1 mRNA的差异表达.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LAT1蛋白表达与CR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表明LAT1 mRN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RT-qPCR表明LAT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4.448±2.276)中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1.604±0.947)中升高(P<0.01).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在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6例高表达LAT1蛋白,14例低表达LAT1蛋白;而在6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48例低表达LAT1蛋白,12例高表达LAT1蛋白,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LAT1蛋白(P<0.01).此外,结合临床特征分析表明LAT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肝转移(P<0.05)和TNM分期(P<0.05)明显相关.结论 LAT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量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
- 王昕朱瑞平王华桥朱雄斌吴旭初周芬芳卢作鹏陈志芬冯茂辉
-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
- 穴位注射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 1996年
- 自1992~1995年,我们应用针灸穴位注射方法对热痹进行了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现将穴位注射中药热痹灵对 AA(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实验部分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药物与试剂热痹灵由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每毫升含0.5g 生药,针剂。强的松由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弗氏完全佐剂自配。2.
- 杨承智吴旭初
- 关键词:穴位注射治疗红细胞免疫功能热痹佐剂性关节炎造模
- 腹腔镜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分为紊乱组(35例)和非紊乱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腹腔镜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发病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术后感染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紊乱组患者年龄>50岁、穿孔直径>8 mm、合并糖尿病、术后肠梗阻、术后幽门梗阻、血清白蛋白≤30 g/L占比均高于非紊乱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孔直径>8 mm、术后肠梗阻、术后幽门梗阻、血清白蛋白≤30 g/L均是影响腹腔镜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穿孔直径>8 mm、术后肠梗阻、术后幽门梗阻、血清白蛋白≤30 g/L均是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 吴旭初王昕朱雄兵
- 关键词:十二指肠穿孔
- 通腑活血方对大鼠术后肠粘连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制作术后肠粘连SD大鼠模型,证实通腑活血方能有效防治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10)、模型组(n=10)、大黄虫丸组(n=10)和通腑活血方组(n=10),术后第7天观察各组大鼠肠粘连等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IL-6、TNF-α血清浓度,同时在X线和B超下观察其肠腔扩张及血运情况。结果大黄庶虫丸组和通腑活血方组肠粘连等级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第7天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X线和B超观察发现:通腑活血方组较模型组肠管血供较好,肠管蠕动更频繁且肠腔积气明显减少。结论通腑活血方能够降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管扩张,从而防治大鼠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 孙建飞张习禄李展绒吴旭初雷霆周军
- 关键词:术后肠粘连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针灸治疗关节炎进展及展望
- 1996年
- 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多采用中药和针灸法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免疫反应有关,且顽固难愈。现就针灸治疗该病的情况概述如下。实验研究针灸治疗关节炎的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关节具有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穆氏应用耳针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局部镇痛及机制,结果证实耳针具有全身镇痛作用,主要通过MSL(吗啡样物质)的释放起作用。陈氏应用针刺治疗,观察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血小板聚集、血浆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与空白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提示免疫学因素可能参与血瘀形成过程。陆氏采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关节炎大鼠。
- 杨承智吴旭初
- 关键词:关节炎针灸疗法
- 穴位注射中药“风湿灵”治疗热痹58例临床和实验观察
- <正>热痹之证:以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特征。临床上治疗较为艰巨,为探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祛风、清热、利湿、通络的治疗原则用中药“风湿灵”穴位注射治疗58例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收到...
- 吴旭初曾振秀帅松芳文毕玲吴贺算李秋华
- 文献传递
- 雷公藤缓释片与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被引量:12
- 1995年
- 类风湿关节炎12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男性18例,女性46例;年龄46±s13a)采用雷公藤缓释片(TW-SR)2片,po,bid×4wk。对照组62例(男性18例,女性44例;年龄46±15a)采用普通雷公藤片(TW)2片,po,tid×4wk。结果:总有效率TW-SR组和TW组分别为94%和9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和56%(P<0.01),表明TW-SR优于TW。
- 李瑞琳吴旭初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雷公藤内酯醇迟效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