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婷

作品数:43 被引量:25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植被
  • 4篇入侵
  • 4篇生境
  • 4篇生态
  • 3篇正颌
  • 3篇正颌外科
  • 3篇植物
  • 3篇入侵植物
  • 3篇生态恢复
  • 3篇生态控制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住宅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患者
  • 3篇群落
  • 3篇住宅
  • 3篇外科
  • 3篇外来入侵
  • 3篇外来入侵植物

机构

  • 43篇中山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昆明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司法鉴定科学...

作者

  • 43篇周婷
  • 31篇彭少麟
  • 15篇陈宝明
  • 3篇林真光
  • 3篇任文韬
  • 3篇甘倩
  • 2篇曾融生
  • 2篇肖小华
  • 2篇陈伟彬
  • 2篇李攻科
  • 2篇虞依娜
  • 1篇张代贵
  • 1篇李富荣
  • 1篇蔡俊超
  • 1篇赵文胜
  • 1篇胡远东
  • 1篇彭华
  • 1篇田志慧
  • 1篇李旭
  • 1篇廖文波

传媒

  • 9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科学:生...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郊公路廊道旁适生植物
2024年
公路是人为修建用以促进人文交流与物质联通交换的廊道,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由于公路廊道与林地生境条件相比差距较大,导致植物不易生长,如何通过生态恢复构建道旁植被,成为公路廊道生态建设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广州郊区18条经历较长时间恢复的郊区道路设置了道旁样地,共144个样方,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和数据综合分析;比较了6条公路与邻近林内生境的环境因子;进一步测定了代表性优势适生物种的生理生态指标。试图解决如下科学问题:(1)道旁与林内相比,限制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有哪些?(2)在道路旁有哪些自然适生植物?(3)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在道旁环境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广州郊区公路道旁生境较之林地,对植物的生长起了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是强光照、高温以及干旱。(2)筛选出33种道旁恶劣生境下自然生长的植物优势适生种,其中16种广泛分布在道旁和林地,17种广泛分布在道旁;常绿种有2种、落叶种有9种,落叶占比27.3%;乔木有24种、灌木有6种,藤本有3种,乔木占比约72.7%。(3)道旁自然生长植物具有阳性树种种数与数量增多,树木形态矮化,尖削度高,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增厚等适应性变化特征,以及具有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加快的生理生态特征;这些特征也很好地解释了其适应的机理,可作为道旁恢复物种筛选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揭示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在广州市郊区公路道旁生境下自然适生的机理,丰富了公路生态廊道生态建设理论;本研究所提出的适生优势种,可作为广州市郊区公路廊道植被快速生态恢复的优先物种选择,对其他区域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彭少麟许为欣周婷廖慧璇陈宝明
广东韶关丹霞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空间定位
2024年
丹霞山复杂地形地貌塑造了很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的景观多样性,全面的系统分类、空间定位和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对该区域的生态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UCN全球生态系统分类框架,结合植被类型和特殊地形地貌特征,对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研究,并利用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对各级生态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可视化制图。结果显示:(1)该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可划分为81类,包括3个I级类型、6个Ⅱ级类型、12个Ⅲ级类型、28个Ⅳ级类型和81个Ⅴ级类型;(2)除空间定位与格局分析外,特别对丹霞山的4个大类的特色生态系统进行了单独的空间展示,包括用面来展示的山顶生态系统23类和沟谷生态系统13类,用点来代表的洞穴生态系统4类,用线来代表崖壁生态系统4类。本研究关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及空间定位,揭示了丹霞山地区的独特地形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深化了丹霞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理解,结果可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婷周若琪赵文胜郭剑强陈再雄陈昉彭少麟
关键词:丹霞地貌制图
华南森林有害植物的生态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有害植物的生态控制方法,首先清除枯死的乔灌木和入侵植物;然后在清除了入侵植物的地域,种植幌伞枫、橄榄、朴树、五指毛桃、鸭脚木、展毛含笑、锥栗、阴香或潺槁中的几种土著植物,进行植被重建;植被重建后,及时...
彭少麟陈宝明周婷廖慧璇甘倩刘景昱
文献传递
东江河岸带各区段景观格局对水体恢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对东江流域1998年,2006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rc Gis对东江主干沿岸边缘做10km的缓冲区,通过监督分类划分出6类地物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集水区的范围分出河岸缓冲带的上中下游区域。以Fragstats为工具,分别计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进而分析河岸带各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重点分析了河岸带各区段景观指数变化对水体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年的变迁,东江河岸带水体的恢复在各区段有不同的表现。上游地区水体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破碎化程度降低,聚集分布,中下游地区水体面积增加,同时破碎化加强,水体斑块分散分布。河岸带不同区域中植被斑块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植被覆盖率增大。区域中耕地斑块面积在整个河岸带中的比例降低,对水体水质的污染会有减缓作用,尤以上游变化为明显。建成地斑块面积增加,分布更加聚集,反映出河岸带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剧,尤其在中游地区表现明显。其中,植被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对水体恢复起到了促进的正效应,而建成地的增加不利于水体的恢复,起到负效应。由于各种景观要素作用的不同,不同区段水体表现出不同的恢复效果。上游基本保持现状,作为源头保护良好,中游水体有显著增加,下游区段,虽然水体有一定的恢复成效,但是由于人口密度较大,抵消了恢复的力度,所以没有中游地区的效果明显。各种因子的综合表明,在水体恢复的过程中,要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恢复,注重多因子的协调。
周婷彭少麟任文韬
关键词:河岸带河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住宅评价与住区绿化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宅的内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分析了生态住宅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国内外与生态住宅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讨论分析了生态住宅住区的绿化建设。认为发展生态住宅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住宅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生态住宅住区的绿化应强调生态住宅住区内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除了绿化率,还要考虑选取吸收或吸附污染物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为主要绿化植物,慎用外来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的引入。今后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住宅的规划、建设与评价等的研究。另外,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与特色,尽快制订建立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地方生态住宅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或技术指导细则等,以便更好地指引各地生态住宅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陈宝明陈伟彬周婷彭少麟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住宅
一种实现海岛山顶裸地复绿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海岛山顶裸地复绿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排水结合植物种植来实现海岛山顶裸地的复绿,所述排水为设置从山顶到裸地边界的排水沟渠实现排水,所述植物种植为种植草本、灌木和乔木,所述草本为象草,所述灌木为野牡丹、簕欓...
周婷张海杰黄仰婷周婉诗楚薇谢炜宇彭少麟
文献传递
华南森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预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预防方法,首先移除枯死的乔灌木和/或零星入侵植物;再在森林群落中的空地上均匀混合地种植本地树种大叶杜英、橄榄、短序润楠、幌伞枫、华润楠、大叶榕、槁树、樟树、阴香或锥栗中的几种,进行林...
陈宝明彭少麟虞依娜廖慧璇周婷甘倩刘景昱
文献传递
广东省植被—林业生态三十年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以广东省获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国家成果奖和省部一等以上重大奖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植被-林业生态领域里广东省生态学科技工作者三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我省植被-林业生态学工作者,在全球变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学和持续发展生态学等生态学前沿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在林业经营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勇于实践,为创新学科前沿理论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彭少麟周婷
关键词:科学技术进步奖杉木种源林业生态林分结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森林演替植被
正颌外科手术患者人格特征变化和手术满意度的关系
目的:测量和评估术前术后正颌外科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正颌患者满意度情况及其与术前术后正畸的关系,对照探讨满意度较高正颌患者术前术后人格特征变化.方法:正颌手术的患者36例,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正颌术后1~3年...
周婷曾融生
关键词:16PF人格人格特征术后满意度正颌外科
华南森林有害植物的生态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有害植物的生态控制方法,首先清除枯死的乔灌木和入侵植物;然后在清除了入侵植物的地域,种植幌伞枫、橄榄、朴树、五指毛桃、鸭脚木、展毛含笑、锥栗、阴香或潺槁中的几种土著植物,进行植被重建;植被重建后,及时...
彭少麟陈宝明周婷侯玉平刘淑超甘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