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渟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翻译
  • 3篇生态翻译
  • 3篇辜鸿铭
  • 2篇新文化
  • 2篇新文化运动
  • 2篇译学
  • 2篇英译
  • 2篇生态翻译学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运动
  • 2篇论语
  • 2篇翻译学
  • 2篇《论语》
  • 1篇一致性
  • 1篇译者
  • 1篇英译研究
  • 1篇渊源
  • 1篇生态翻译学视...
  • 1篇中西方
  • 1篇转喻

机构

  • 6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周小渟
  • 1篇闫怡恂
  • 1篇张林

传媒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辽宁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辜鸿铭英译《论语》的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被引量:6
2013年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辜鸿铭英译《论语》是一项能动的译著活动,能够适应其个人角色、社会背景、译本选择等翻译生态环境。在与传教士理雅各译版《论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通过分析辜鸿铭进行翻译活动时在适应其生态翻译环境基础上对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最终得出结论,辜鸿铭英译《论语》是一部获得最高整合适应度的优秀翻译作品。
周小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辜鸿铭论语
生态翻译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首提的一项前沿翻译理论,它以生态为视角,对翻译的过程、本质、原则、方法以及现象等做出全新的解释,并将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作为基石,探讨译者与译文的关系。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
周小渟
关键词:生态翻译《论语》辜鸿铭
文献传递
生态翻译学与文化转向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从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首提的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运用"关联序链"分析了生态翻译学的跨学科关联性、文化转向中蕴含的生态性。研究了生态翻译学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即成关系,最终提出了文化转向现象与生态翻译学都具有生态性,并且有着相同的研究基调,其中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可看作文化转向研究的重要方面。
周小渟闫怡恂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文化转向
以个人之创,补国民之伤——胡适与辜鸿铭观念异同之渊源探析
2015年
文学创伤研究多用于解释外裔文学作品,而本文阐释了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与保守主义者辜鸿铭的成长历史背景,并分析了历史背景中的创伤体验导致的思想异同,最终得出结论胡适与辜鸿铭文化、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创伤不可分割,使用创伤理论可以很好分析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家的思想演变。对于文化、社会创伤经历的研究,不仅可以在认知上辨认出不同历史时期和背景下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存在的根源,更重要的是让个人、群体、社会、民族、乃至整个文明都辨识出人类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让社会的各种因素界定各自的团结关系,汇聚智慧解决问题,并为后创伤时代人类思想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张林周小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西方文学翻译的一致性探讨
2012年
作为中国翻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翻译时期之一,五四运动前后酝酿了许多著名翻译家的诞生,不少著名西方文学也同时被翻译成中文引向大众。本文旨在整理规划西方文学引进中国的相同之处与其在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欲以管中窥豹之举,呼吁学术界对五四时期翻译文学更多的研究与探讨。
周小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翻译一致性
中西方转喻差异及翻译策略探析
2013年
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和生活中的重要现象,转喻的存在受制于不同的中西文化差异,文章指出了中西文化的转喻差异可体现为宗教历史、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三类,并根据相应的转喻形式提出了不同的的翻译策略。转喻差异的相关研究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文,对转喻翻译策略的研究则使得译者在了解中西差异的基础上对不同转喻进行解码输出,最终选择一种与之对应能够实现最大关联的翻译方式。
周小渟
关键词:转喻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