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新
-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省计经委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财政分配失衡的思考与选择被引量:1
- 1990年
- 近年来,国家财政分配严重失衡,财政收支状况日趋紧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经济扩张与紧缩相互交替,二是新旧体制转换中的磨擦,三是企业与地方双重承包割断了财政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四是改革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五是分配格局与分配秩序之间的矛盾。解决财政分配失衡的现实抉择,就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再造财政分配机制,重建财政分配秩序。
- 周树新
- 关键词:财政分配秩序国家财政收入财政分配机制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收支状况
- 国企分配关系的思考与选择——兼论资产收益分配分级分向税收调节被引量:1
- 1990年
- 当前国家与企业的收益分配体制改革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继续让利,国家已不堪承受,不让利,企业又没积极性。在这种两难局势下,再造分配机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思路。(一) 国企分配关系的简单回顾1978年以来,放权让利思路在国企关系改革上的展开,打破了以往集中过多。
- 周树新
- 关键词:资产经济利益
- 尽快走出收入分配失衡的误区
- 1991年
-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和行为不规范问题,不仅使改革的效应递减,而且使改革的深化也步履维艰:一方面放权让利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微观经济低效益运行的局面,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收权收利的对策,在这种两难局势下,很有必要重新再造分配机制。改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分配关系为管理者、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四者分配关系近年来,由于分配体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传统体制的“病灶”,收入分配仍然按政府事先规定的比例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进行。由于这种分配本身属于纵向的行政性分配,这就使得各自的利益差异和冲突加剧,尤其在市场失常和责、权、利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利益的相互蚕食。
- 周树新
-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营者劳动者微观经济资产所有者
- 从产权分割入手 再造经营机制
- 1988年
-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有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此而带来的企业财产关系的变化和企业独立利益的增强,使企业经营 机制日趋发生紊乱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取分割所有权的所 有制改革,必将加大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当前深化企业改 革中,有必要理顺和界定企业内部财产关系,逐步增强企业财产利益的 驱动和约束。 改革以来,特别是企业留利制度和地方财政分灶制度以及各种债券 的实行,使地方、企业、个人获得了相应资产的部分收益,从而强化了 各级经济主体的独立利益,形成了产权在国家、企业。
- 周树新
- 关键词:产权分割财产关系所有权经济主体企业留利所有制结构
- 体制变革中的资金收入化问题——兼论资产收益分配分级分向税收调节
- 1992年
- 本文从货币超量发行引起的资金紧缺与收入膨胀、实行企业基金制度尤其是拨改贷后资金分配侵蚀与资金泄漏、产权虚置与高速增长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剖析了资金收入化必然阻碍经济正常运行所带来的问题,提出按照投入与收益相对应分配原则,通过合理分配区界和双重税收调节,寻找实现产权制度和税收制度相结合,达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正确途径。
- 周树新
- 资金收入化问题的探讨——兼论资产收益分配分级分向税收调节
- 1992年
- 资金收入化及其在经济上的恶劣影响,已充分暴露出放权让利改革思路的重大缺陷。因此,改革的思路应按照投入与收益(风险)相对称的分配原则,从界定职能与权益入手,通过合理分配区界和双重税收调节。进而分离与初次分配相对应的产权收入和与再分配相对应的税收收入,从而实现产权制度和税收制度相结合,达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正确途径。
- 周树新
- 关键词:税收
-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双重挑战
- 1989年
- 两极现象: 平均主义和差距悬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分配方式趋向多样化和灵活化,个人收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但由于利益刺激超前起步,制衡机制相对滞后,结果是:一方面合理的收入差距非但未能形成,而且平均主义又有新的发展,
- 周树新
- 关键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平均主义分配不公基尼系数双轨制奖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