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彬
- 作品数:55 被引量:30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改良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 目的 分析MasonⅣ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者一期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探讨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根据桡骨头骨折形态,将MasonⅣ型骨...
- 王驭恺仲飙周祖彬郭上张长青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 经Kocher—Langenbech入路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长期随访效果评价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经Kocher—Langenbech(K—L)入路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12月经K—L入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5—43岁[(34.1±8.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坠落伤4例。伴发伤:颅脑损伤14例,胸腹脏器损伤8例,其他肢体骨折12例。伴坐骨神经症状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182d[(44.7±9.7)d]。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改良MedeD’Aubigne和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2.1±11.3)个月。Matta标准复位情况:解剖复位16例,不满意4例,差2例。改良MedeD’Aubigne和Postel评分:优1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术后异位骨化3例(14%),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9%)。14例表现为髋关节轻度间隙狭窄无退变,5例间隙狭窄伴轻度退变3例,3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例术后3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经K—L入路可充分显露游离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通过适当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后壁的完整性。长期随访结果提示手术治疗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唐明杰莫小联徐俊周祖彬孙玉强张长青
- 关键词:髋臼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11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病原学及耐药性等资料。结果 811例患者中共20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大、围手术期输血量大、术后引流时间过长及ICU天数过长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在病原学及药敏结果方面,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对莫西沙星和青霉素G耐药率分别达88.89%和94.44%;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对头孢替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达86.87%和93.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整体发病率较低,但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无明显特异性,临床需加强防护措施。
- 刘明东周祖彬刘国太孟延丰佟杰赵伟英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切口感染病原学
- 骨盆前环骨折的微创钢板固定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耻骨支骨折进行微创钢板固定的力学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微创骨折钢板固定技术与传统钢板固定技术对耻骨支骨折钢板固定后稳定性的影响;并对2005—2012年101例126侧使用微创技术进行耻骨支骨折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耻骨支骨折手术固定所需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随访耻骨支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传统和微创两种技术进行耻骨支骨折钢板固定,盆骨上最大应力分别为7.35MPa和5.59MPa,最大位移分别为4.31mm和4.38mill,骨折断端间相对位移分别为0.029nlm和0.012mm;与未固定时比较,骨折端面位移分别减小26%和59%。临床结果显示,耻骨支骨折手术所需平均时间及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5min及94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5~50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估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118侧(93.7%),良8侧(6.3%)。117侧骨折于术后12周内获愈合,另9侧骨折于术后6个月获愈合。本组无医源性神经和血管损伤发生。结论使用钢板对耻骨支骨折进行微创固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固定技术;其疗效满意,创伤小且更为美观。
- 唐明杰周祖彬于晓巍高悠水彭晓春孙玉强
- 关键词:耻骨骨盆有限元分析
-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从解剖完整的腕关节入手,阐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特点,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对于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的重要性。方法对8个新鲜解冻的腕关节和6个经甲醛浸泡的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同时对影响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评估。前臂中旋位,垂直于尺骨予20N拉力下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然后先后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结果发现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结论TFCC由三角纤维软骨盘、掌背侧桡尺韧带、尺骨月骨韧带、尺骨三角骨韧带、尺侧腕伸肌下腱鞘、半月板同源物、尺侧囊组成。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掌背侧桡尺韧带损伤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
- 周祖彬曾炳芳
- 关键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下尺桡关节生物力学
- 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的手术治疗
- 目的 报告手术治疗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误诊误治的陈旧性(大于四周)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 郭上仲飙周祖彬张弛王驭恺
- 关键词:ESSEX-LOPRESTI损伤桡骨头骨折下尺桡关节手术治疗
- 髓内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手术效果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7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髓内固定系统固定。男53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5岁(37~72岁)。骨折根...
- 周祖彬高悠水孙玉强
-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操作技巧
- 文献传递
- 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0、0.25、0.50、1.00、2.00、3.00、4.00、5.00mmol/L丁酸钠处理RAW264.7细胞,每种浓度设置3个复孔,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活细胞染色液检测0、0.25、0.50、1.00mmol/L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实验分为两组(n=3):诱导成熟后实验组加入1.00mmol/L丁酸钠处理,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等体积溶剂,观察并比较两组破骨细胞的数量和骨再吸收区域面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0、0.25、0.50、1.00mmol/L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中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与0mmol/L丁酸钠比较,1.00、2.00、3.00、4.00、5.00mmol/L丁酸钠均可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mol/L丁酸钠处理RAW264.7细胞24h后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对照组与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分别为9.33±2.08、4.67±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P=0.027);破骨细胞骨再吸收区域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2.43%±5.38%、14.2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0,P<0.001)。与其他浓度丁酸钠相比,1.00mmol/L丁酸钠可使NF-κB激酶的α/β亚基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质中亚基p65含量增多,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被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量及组蛋白H3的乙酰化均升高。结论随着丁酸钠浓度的升高,NF-κB的活性随之受到抑制,RAW264.7细胞凋亡增多。1.00mmol/L丁酸钠可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再吸收区域面积。
- 费嘉潘晨皓单浩杰林亦炜夏文阳周祖彬于晓巍
- 关键词:丁酸钠破骨细胞肠道菌群
- 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46例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1年1~11月手术治疗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46例,采用空心螺钉(cannulated screws,CS)固定的35例,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DHS+CS)固定8例,近端股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固定3例。根据Haidukewych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髋关节一般情况,分析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内固定方式与股骨颈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46例中,31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1例DHS+CS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抗感染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畸形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其它30例随访(20.1±5.9)个月,其中CS固定的22例,DHS+CS固定5例,LCP固定3例。29例复位质量为优良,1例一般。8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骨不连,1例同时存在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19例骨折愈合且维持了良好的髋关节形态(63.3%)。不同的骨折移位、断端粉碎程度及内固定方式与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是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CS、DHS+CS、LCP均可作为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是否有影响,需要更大样本的病例验证。
- 高悠水陈松周祖彬于晓巍宋文奇张伟孙玉强张长青
-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骨折外科手术骨折
-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1例67侧Tile C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18例;年龄11~71岁,平均36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C1型51例,其中C11型22例,C12型8例,C13型21例;C2型4例;C3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前方显露耻骨上支复位并在髂前上棘处开窗固定;后方采用沿髂后上棘的斜形切口暴露骨盆后环。评估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平均分别为49min、76mL;而后侧入路手术平均分别为63min、227mL。61例患者术后获12~53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根据Matta和Tornetta提出的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58侧(86.6%),良7侧(10.4%),一般2侧(3.0%)。64侧骨折手术后12周获愈合,另3侧骨折于术后6个月获愈合。49例(80.3%)患者恢复伤前工作和生活,8例(13.1%)轻度步态异常介工作等正常,4例(6.6%)步态明显异常似尚能胜任普通体力工作。本组患者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结论通过有限切开复位和固定的方法,在不需要暴露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对Tile C型骨盆骨折进行良好的显露和安全、稳定的固定,疗效良好。
- 孙玉强唐明杰宋文奇周祖彬于晓巍彭晓春张长青曾炳芳
- 关键词: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