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达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6篇儿童
  • 4篇外固定
  • 4篇关节
  • 3篇远端
  • 3篇灶性
  • 3篇软骨
  • 3篇外固定器
  • 3篇纤维软骨
  • 3篇近端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3篇畸形
  • 3篇固定器
  • 3篇发育不良
  • 2篇延长术
  • 2篇治疗儿童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肱骨

机构

  • 15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15篇周达飞
  • 6篇郭源
  • 5篇王玉琨
  • 4篇姜宇
  • 3篇杨征
  • 3篇董轶非
  • 3篇吕学敏
  • 2篇田伟
  • 2篇黄聪
  • 2篇傅刚
  • 2篇张宇辰
  • 2篇武勇
  • 2篇边臻
  • 2篇徐雷
  • 1篇龚晓峰
  • 1篇杨明辉
  • 1篇郭稳
  • 1篇王岩
  • 1篇程克斌
  • 1篇朱振华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骨折的疗效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使用外固定架治疗28例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11岁,平均6岁3月.18例Gustil...
黄聪周达飞边臻鲁明吕学敏郭源
关键词:外固定架开放骨折疗效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
2018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28例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7例,女11例。随访观察患儿的伤口愈合情况,外固定架结构的稳定性,针道感染情况,以及膝、踝关节活动度等;同时使用儿童疗效数据收集工具(PODCI)评估患儿的预后。结果随访1年以上。28例患儿骨折均愈合,延迟愈合2例,平均愈合时间16周(12~28周)。所有患儿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未出现畸形愈合,术后均回归正常生活;肢体过度生长6例,但均未超过1 cm;膝、踝关节活动均不受限。PODCI评分:移动能力和基本活动能力平均94分,运动功能平均86分,舒适度和(或)疼痛平均89分,个人满意度平均78分,总体功能平均91分(满分均为100分)。术后发生针道感染(PaleyⅠ级)7例,通过加强护理均得到控制。所有患儿的伤口均未发生感染,无外固定架失效情况。结论对于儿童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具有固定牢固、允许早期功能锻练、利于伤口的观察及处理等优点。因此,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骨折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黄聪吕学敏周达飞郭源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固定器
钢板与髓内钉辅助儿童股骨延长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针对儿童股骨大段延长病例,比较髓内钉辅助延长技术和钢板辅助延长技术在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在钢板辅助技术中对是否拆架同期立即钢板固定进行对比研究,以分析该技术合理的技术路线。方法自2014年1月7日至2018年9月10日共规划完成辅助延长手术21例,男12例,女9例;手术年龄(12.43±3.12)岁(范围6~18岁)。行髓内钉辅助延长手术者10例,钢板辅助延长者11例。钢板组中,拆架同期固定5例,非同期固定6例。在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间,以及钢板组内同期和非同期两亚组,比较系列手术总时长、总出血量、延长段愈合速度、并发症、术后功能等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结果髓内钉组延长长度为7.10(6.63,7.70)cm,钢板组为6.00(5.00,8.00)cm;髓内钉组总手术时间为300(240,330)min,钢板组为260(230,465)min;髓内钉组愈合速度为1.12(0.78,1.72)月/cm,钢板组1.00(0.75,1.71)月/cm;髓内钉组并发症3例,钢板组3例;髓内钉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5.00°(117.50°,150.00°),钢板组100.00°(90.00°,150.00°)。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钢板组中,拆架同期与非同期固定,在延长长度、愈合速度、手术次数、总出血量,术后功能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髓内钉和钢板辅助技术在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上接近,术者可根据患者生长潜力和自己的习惯术式进行选择;钢板辅助技术中是否拆架同期钢板固定,在当前样本量下无明显差异。
杨征王玉琨周达飞姜宇徐雷张宇辰段芳芳
关键词:骨延长术内固定器外固定器儿童
儿童马蹄足外架矫正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马蹄足,可矫正严重、僵硬的畸形并已得到大量的临床验证。但畸形矫正后踝关节活动范围 (range of motion,ROM) 如何,报道较少,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方法对外固定架矫正后的踝关节进行影像学测量,随访时踝关节最大背屈和最大跖屈时的胫跟角变化值认定为 ROM,并以 20°为分界,标记为优和差,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价不同变量对治疗结果的影响。设定可能影响结果的自变量包括:手术时年龄、发病原因、有无手术史、畸形 Dimeglio 评分、外固定架固定时长、术中是否做跟腱切断术 (tenotomy of achcilleus tendon,TAT)、随访时间。结果 2015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院小儿骨科共 42 例 (46 足),符合试验设计,纳入本研究。至末次随访,经影像学验证,踝关节 ROM 20 例优 (43.5%),26 例差 (5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患足是否有手术史 (χ^(2)=8.248,P=0.004)、术中是否 TAT (χ^(2)=6.083,P=0.014)、不同病因对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44,P=0.001)。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病因分类 (先天或后天畸形) 与活动度结果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与先天性畸形相比,后天性畸形患足活动度好的可能性是前者的 27 倍。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段,但并非所有患儿均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以影像学方法对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在各种因素中,发病原因对活动度结果产生影响,先天性畸形患足活动度更差。
杨征段芳芳闫桂森周达飞姜宇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骨折固定术关节儿童
超声检查在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儿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7岁4个月(9个月~13岁5个月)。所有患儿在伤后2周内接受患侧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以及双侧膝关节超声检查。以MRI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分别与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结果为关节内骨折14例(胫骨髁间嵴骨折8例、髌骨骨折4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2例),关节外骨折13例(股骨远端骺损伤6例、胫骨近端骺损伤6例、股骨远端骺损伤合并胫骨近端骨折1例)。X线诊断准确率为96%(26/27)。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4%(20/27),对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8/14)和92%(12/13)。超声与X线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儿童股骨远端骨折、胫骨近端骨折和髌骨骨折,但是对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和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等关节内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辅以超声检查可提高X线检查对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率;当X线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骨折而超声提示有膝关节积液(血)时,应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以免漏诊儿童膝关节内骨折。
徐刚郭稳程克斌陈涛周达飞王丹丹吕学敏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关节内骨折超声检查儿童
跟骨骨折模式的三维动态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足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不同速度载荷下以及不同后足位置时的跟骨损伤模式。方法基于足部CT数据建立包括骨骼、软组织和韧带,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和关节接触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8对建立的足部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显式分析。当后足处于内翻和外翻的不同位置时,施加不同的速度载荷,模拟跟骨应力情况,观察跟骨应力特点。结果距下关节内翻时的应力集中在跟骨后内侧,外翻时的应力集中在跟骨前外侧。在相同速度载荷下,距下关节外翻时的应力值、应力范围以及跟骨应变能明显小于内翻时的结果。结论距下关节内翻时产生的骨折线更倾向于出现在后距下关节的后内侧,骨折程度相对重。距下关节外翻时的骨折线将出现在后距下关节前外侧,骨折程度相对轻。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冲击试验的有限元分析,可以更直观观察骨折的发生模式。有限元分析是生物力学试验的良好补充。
周达飞武勇
一种应用于骨骺阻滞的螺钉垫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骨骺阻滞的螺钉垫片,包括圆环形垫片主体,所述圆环形垫片主体的内径为3.6mm,外径为10.0mm;以通孔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有若干肋条,所述肋条上均设有由中心向所述圆环形垫片主体边缘延伸的细槽...
傅刚田伟周达飞王玉琨朱振华郭源
文献传递
肱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的治疗
目的:肱骨内翻畸形是临床少见畸形,其病因未明,而肱骨内翻畸形本身仅仅是症状学诊断。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是造成肢体短缩和成角的原因之一。两者在影像学上有相似之处。本研究回顾肱骨内翻病例,通过影像及病理学检查,探讨肱骨近端...
周达飞
关键词:截骨矫形
双关节骨科测量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关节骨科测量尺涉及一种医用测量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对人体关节进行测量的双关节骨科测量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关节骨科测量尺,包括:连接件、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所述第一测量尺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周达飞董轶非王玉琨郭源田伟
文献传递
肱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对肱骨内翻病例的影像及病理学检查,结合术中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验证肱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是造成肱骨内翻的确切病因。检验肱骨近端截骨矫形能否改善肩关节功能。方法总结2002年至2015年治疗的12例肱骨内翻畸形,排除感染及外伤等病史,平均年龄12岁,平均随访时间3.8年。肩关节活动外展平均40°-60°,平均53.3°。肩关节前屈上举70°-120°,平均90°。术前行X线,CT及MRI检查。术中切除病变并行肱骨近端楔形截骨矫正畸形。术后对切除病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均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表现。术后病理6例回报为纤维组织,2例为纤维软骨组织,4例为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的混合。12例患儿均应诊断肱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12例患儿术后肩关节外展可达90°。肩关节的前屈上举活动度150°-180°,平均168.3°。手术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前术后的肢体长度差异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无明显病因的肱骨内翻畸形应诊断肱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并依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确诊。早期诊断并切除病灶有利于恢复上肢长度和肩关节功能。肱骨近端截骨矫形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
周达飞董轶非王玉琨
关键词:肱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