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 作品数:64 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研条件建设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战士红细胞比容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周青徐如祥张世忠余俐陈镇洲郭再玉
- 关键词:血红蛋白类军事医学
- 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前后人体血糖变化及乌拉地尔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一定量运动后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及口服降压药物乌拉地尔对人体代谢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7-21/30在湛江解放军422医院完成。选择南沙巡防区健康男性战士90名,入伍2年以上为老战士,30名,平均年龄24.4岁;入伍2年以内为新战士,60名,随机分为新战士组(平均年龄19.2岁,n=30)和新战士服药组(平均年龄19.9岁,n=30)。各组战士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活1年以上,参加守卫岛礁1年以上。新战士服药组分别在运动前7h和3h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0mg(30mg/片),常温安静状态下抽血测定各组战士的血糖浓度,之后各组战士在最高室外温度60℃、最大相对湿度8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再立即抽血测定血糖浓度。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运动前后行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名战士中途无脱落。①运动前后血糖变化值结果比较: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血糖浓度均明显降低犤(5.43±1.03),(5.66±0.70)mmol/L,P<0.05;(5.39±0.81),(5.99±0.81)mmol/L,P<0.05;(5.47±0.98),(5.60±0.81)mmol/L,P<0.05犦。②组间血糖变化结果比较:运动前后各组血糖浓度变化值比较基本接近(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一定量运动后可使人体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但口服乌拉地尔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服药组战士血糖降低程度与非服药组接近。
- 周青徐如祥张世忠余俐陈镇洲郭再玉
- 关键词:电解质血糖
- 大面积脑梗死误诊为脑积水合并癫痫1例分析
- 2006年
- 刘广韬周敬安周青赵亚群杨亚峥吴玉鹏
- 关键词:误诊
- 颅脑损伤并发精神症状的综合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颅脑损伤后精神症状和创伤应激障碍(PTSD)不仅是临床精神医学家关注的领域之一,如何减少和早期干预外伤后精神症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医院神经科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颅脑损伤引起精神症状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已经综合治疗方法做了全面的综述。
- 周青汤可谢金娟
- 雌激素和他莫昔芬对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雌激素受体及表型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E2)和他莫昔芬(TAM)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雌激素受体(ER s)及表型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应用浓度为10-9、10-8和10-7mmol/L的17β-雌二醇和浓度为10-8、10-7和10-6mmol/L的TAM作用于VSMC 24 h。RT-PCR法检测实验后VSMC ERα、ER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情况。结果E2能够促进ERα、ERβ和α-SMA表达,同时抑制OPN表达,TAM可以阻断E2对ERα和ERβ表达的促进作用,并抑制其对α-SMA和OPN表达诱导。结论E2促进了体外培养的VSMC表达ER s增加,同时促进体外培养VSMC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变,可被TAM阻断。
- 伍刚周敬安许百男刘策周青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颅内动脉瘤
- 恶性脑胶质瘤131I-chTNT(COTARA)靶向治疗的临床总结
- 目的:分析与评价I-chTNT(COTARA)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得出该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方法:总结2001.1—2002.6我科收治的20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情况,并随访至今。结果:1...
- 周青张世忠徐如祥
-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复发性靶向治疗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和展望被引量:9
- 2004年
- 帕金森病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目前虽然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科立体定向下丘脑核团毁损手术、埋置深部脑刺激器以及最近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但是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都有优缺点,而且所有的方法都不能够完全根治该病,只能是缓解现有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自然进程。
- 周青张世忠徐如祥
- 虚拟现实系统对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将圆柱直径缩小模拟手术路径微创化,观察并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包含的解剖结构。结果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均由岩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乙状窦之间经过,包含部分乙状窦,不包含小脑半球。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和静脉窦体积均小于微创化前(P=0.000);微创化前后后组脑神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微创化可在有效显露颈静脉孔区靶结构的情况下减少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 汤可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 关键词:颞骨岩部颈静脉显微外科手术
- 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大脑皮层血流灌注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大脑皮层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15例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周行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于水平位选择颅骨缺损直径最大层面图像划定感兴趣区,分别计算颅骨缺损区和对侧镜像区皮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意识清醒,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满意,无再次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颅骨缺损区皮层CBF和CBV的均值分别为91.12 ml·(100 g)-1·min-1和6.02 ml/100 g,明显高于对侧镜像区的均值69.22 ml·(100 g)-1·min-1和2.42 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骨缺损区皮层的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验证,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皮层脑组织血流灌注有增加的现象,为进一步病生理研究提供依据。
- 汤可袁小东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血液灌注
- 经翼点入路和经颞下入路切除杏仁核的虚拟现实显微解剖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比较经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切除杏仁核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15例尸体(共30侧)头颅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颞叶包含解剖结构的三维影像模型,绘制圆柱模拟翼点和经颞下入路显露杏仁核。观察、测量和比较路径中经过解剖结构情况。结果翼点手术路径中,脑组织、大脑中动脉、蝶顶窦所显露体积:前缘>后缘;路径所显露体积:后缘>前缘。颞下手术路径中,路径和脑组织所显露体积:前缘>后缘。针对杏仁核前缘和后缘,手术路径和脑组织所显露体积:翼点入路>颞下入路。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三维影像模型有助于量化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显露杏仁核的过程中,术野暴露和手术创伤情况,为微创手术提供指导信息。
- 周青汤可谢金娟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 关键词:杏仁核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