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宏亮

作品数:31 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玉米
  • 8篇植物
  • 8篇根系
  • 6篇土壤
  • 6篇根形
  • 6篇根形态
  • 5篇岩黄耆属
  • 5篇养分
  • 5篇黄耆属
  • 4篇根系形态
  • 3篇养分吸收
  • 3篇玉米根
  • 3篇植物区
  • 3篇植物区系
  • 3篇区系
  • 3篇磷吸收
  • 3篇活性
  • 3篇
  • 3篇大豆
  • 2篇豆科

机构

  • 25篇河北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31篇唐宏亮
  • 7篇贺学礼
  • 5篇申建波
  • 5篇罗都强
  • 3篇张福锁
  • 2篇马庆华
  • 2篇褚洪标
  • 2篇刘龙
  • 2篇曹自然
  • 2篇王洁
  • 2篇李洪波
  • 2篇赵丽莉
  • 2篇师耀龙
  • 2篇梁舒鹃
  • 2篇赵金莉
  • 2篇张春潮
  • 2篇荆晶莹
  • 1篇顾雅君
  • 1篇张瑞英
  • 1篇张书玲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草地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子囊菌炭球菌中分离的活性成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英文)被引量:9
2007年
在我国云南省高等真菌中寻找新的天然农用抗真菌活性物质时,发现炭球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离体抗真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较强农用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经红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确定其为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抑制率和2种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并评价了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对L-696,474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5%和82.9%;小麦赤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叶枯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对cytochalasin D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6%、82.4%、81.9%、80.5%和79.7%。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200μg/mL时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的孢子萌发;在5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10天后的治疗作用分别为74.3%和85.7%,保护作用为67.1%和79.5%。
罗都强唐宏亮杨小龙王飞刘吉开
关键词:CYTOCHALASIN抗真菌活性
中国岩黄耆属(Hedysarum L.)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被引量:3
2006年
依据种的现代分布、替代关系、地质历史、古气候和化石资料,探讨了中国岩黄耆属植物区系的发生、演变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岩黄耆属可能是由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中一类中生的原始灌木类群,在晚始新世到早渐新世或比这个时期稍晚一些,经过第三纪以来的环境分异变化,逐渐形成适应高寒山地生长的扁荚组种类和适应干旱环境生长的多茎组、短茎组种类,短茎组种类是多茎组对干旱强化进一步适应的结果,与此同时,原始的灌木类群自身也在继续演化,形成适应荒漠半荒漠生长的种类.这种演化过程揭示出生存环境中水热条件的剧烈变化是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
贺学礼唐宏亮张玉霄
关键词:岩黄耆属地理分布系统发育植物区系
植物学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22年
植物学课程群覆盖面广、学生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课程思政的辐射面广、连续性好、贯穿性强,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生物科学类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植物学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植物生物学”为例,探讨如何选取思政教育切入点,各课程间融会贯通,以点带面地精选经典案例,润物无声地把思政育人元素融入授课内容,使其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赵金莉唐宏亮陈凤丽郭辉娟李夏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群植物生物学
豆科植物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4年
分析和总结了豆科植物在共生固氮、水土保持、防风固沙、饲用、食用、药用等方面的用途,并就豆科植物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唐宏亮贺学礼
关键词:豆科植物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固氮作用
土地利用方式对球囊霉素土层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球囊霉素对维持土壤有机碳平衡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作用,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球囊霉素的土层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农田、人工草地、果园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采集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4个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壤球囊霉素、pH、速效磷、有机碳和蛋白酶活性,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球囊霉素土层分布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球囊霉素平均含量为1.41~3.18mg·g-1,占土壤有机碳的6.98%~31.34%,是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碳库。土壤球囊霉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剖面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除撂荒地外,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降低趋势。土壤球囊霉素分别与土壤速效磷、蛋白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速效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土壤球囊霉素的含量和分布。土壤球囊霉素含量和土壤蛋白酶活性之间为间接相关关系,该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建议把球囊霉素作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生长状况和土壤生态系统波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唐宏亮刘龙王莉巴超杰
关键词:球囊霉素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速效磷丛枝菌根真菌
丹参AM真菌资源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贺学礼赵丽莉赵金莉唐宏亮高爱霞赵莉郭鹏
课题研究从中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综合利用药用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首次研究了河北省著名道地药材丹参与AM真菌的共生关系,发掘和保育AM真菌4属24种,探明了自然条件下丹参AM真菌群落组成和...
关键词:
关键词:丹参中药材品种繁殖
野生大豆根系形态对局部磷供应的响应及其对磷吸收的贡献被引量:26
2013年
通过土柱试验模拟局部供磷,定量评价了磷局部供应对野生大豆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以及这些根形态参数对植株磷吸收的贡献。磷局部供应明显改变了野生大豆的根形态,使总根长增加了80.5%,比根长增加了32.6%,根表面积扩大了70.7%,根直径减小了27.6%,植株对磷的吸收增加了43.2%,地上干重增加了72.0%;在所有的根形态参数中,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长对野生大豆植株磷吸收具有较大贡献,其中尤以比根长对植株磷吸收贡献最大,即在根长增加的同时,根直径减小能够明显提高野大豆根系对磷的吸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对局部磷供应表现出高度的根系形态可塑性,通过局部养分供应优化根系空间分布和定向调控根系生长能显著提高植物对异质性土壤磷资源的获取能力。
林雅茹唐宏亮申建波
关键词:野生大豆根形态根构型
蜜环菌和天麻、猪苓的关系及尚未大量人工驯化原因被引量:9
2008年
主要概述了蜜环菌的主要特性和其与天麻、猪苓的关系,以及蜜环菌子实体尚未大量人工驯化的原因。
顾雅君张明艳唐宏亮张瑞英
关键词:蜜环菌天麻猪苓人工驯化
不同硒形态对玉米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明确玉米幼苗在不同浓度Se(Ⅵ)和Se(Ⅳ)处理下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效应,为缺硒土壤合理补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e(Ⅵ)和Se(Ⅳ)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相同硒浓度下,Se(Ⅵ)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Se(Ⅳ)处理;低浓度硒处理[Se(Ⅵ)≤12.50μmol/L,Se(Ⅳ)≤25.00μmol/L]玉米幼苗中硒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硒浓度下,硒浓度<12.50μmol/L时,玉米地上部Se(Ⅵ)的累积量低于Se(Ⅳ)累积量,硒浓度≥12.50μmol/L时,玉米地上部Se(Ⅵ)的累积量显著高于Se(Ⅳ)累积量。相同硒浓度下,Se(Ⅵ)处理的玉米幼苗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Se(Ⅳ)处理。[结论]低浓度硒[Se(Ⅳ)≤6.25μmol/L,Se(Ⅵ)≤12.50μmol/L]可促进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表现为根长伸长、根增粗以及氮、磷和钾累积量的增加,高浓度硒导致玉米生长受到抑制,氮、磷和钾累积量减小。
位晶牛乐唐宏亮
关键词:玉米亚硒酸钠根系形态养分吸收
水分和磷对苗期玉米根系形态和磷吸收的耦合效应被引量:17
2016年
水分亏缺和土壤缺磷已经成为玉米(Zea mays L.)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但水分和磷如何调节玉米根系形态和磷吸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土培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田间持水量的35%(W1)、55%(W2)、75%(W3)和100%(W4)]和2个磷处理[高磷:205 mg(P)·kg^(-1);低磷:11 mg(P)·kg^(-1)],探究水分和磷对苗期玉米根系生长和磷吸收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不管土壤磷供应如何,玉米苗干重、根干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随水分供应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根质量比和平均根直径随水分供应强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植株磷含量和磷累积量随水分供应强度的增加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2)水分亏缺(W1)和过量供应(W4)均不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水分亏缺(W1)抑制玉米对土壤磷素的获取,水分过量供应(W4)引起土壤磷素的奢侈吸收(W4),轻度的水分胁迫(W2)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减少对土壤磷的奢侈吸收,充足的水分供应(W3)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干物质累积和土壤磷素的吸收;(3)磷供应显著增加了玉米苗干重、根干重(W4除外)、总根长、根表面积、植株磷含量(W4除外)和磷累积量,但降低了玉米的根质量比。(4)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对苗干重、根干重、根质量比、总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植株磷含量、植株磷累积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对贡献分别为45.94%、36.71%、67.95%、59.63%、58.34%、81.86%、24.75%、35.66%和3.00%,磷对这些参数的相对贡献分别为34.78%、21.19%、14.84%、9.22%、9.21%、1.56%、35.54%、49.75%和94.40%,可见水分是控制玉米根系形态和干物质累积的关键因子,磷是控制玉米地上磷吸收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键因子。总体来说,低磷条件下玉米根系对土壤磷的获取偏向于以根形态为主导的�
唐宏亮马领然张春潮段霄霄
关键词:玉米水分供应根形态磷吸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