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喻建

喻建

作品数:38 被引量:1,05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3篇盆地
  • 2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9篇勘探
  • 11篇延长组
  • 9篇油气
  • 8篇成藏
  • 7篇油藏
  • 7篇油田
  • 7篇三叠
  • 7篇储层
  • 5篇地质
  • 5篇岩性
  • 5篇油层
  • 5篇三叠系
  • 5篇中生界
  • 4篇地质特征
  • 4篇岩性油藏
  • 4篇砂体
  • 4篇西峰油田
  • 3篇地层

机构

  • 35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低渗透油气田...
  • 6篇西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安北方惠安...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8篇喻建
  • 15篇付金华
  • 12篇杨华
  • 6篇罗安湘
  • 5篇窦伟坦
  • 5篇王道富
  • 4篇刘显阳
  • 4篇毛明陆
  • 3篇傅锁堂
  • 3篇张文正
  • 3篇张忠义
  • 3篇杨飏
  • 3篇韩天佑
  • 3篇杨亚娟
  • 3篇罗晓容
  • 3篇姚泾利
  • 3篇郭正权
  • 3篇宋江海
  • 3篇杜金良
  • 3篇惠潇

传媒

  • 5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科技与生活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十五”重要...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汞—恒速压汞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被引量:66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排替压力较高,平均喉道半径较小,孔喉体积比及孔喉比较大,渗流能力差;不同物性岩样的孔隙半径分布范围一致,喉道分布差异明显,进汞饱和度随孔隙个数的增多而增大;SHg—ΔSHg/ΔPc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进汞速率及孔喉结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发育,且对储层储集及渗流能力有较大的贡献;流体在注入过程中,首先进入孔隙主控区,紧接着进入孔喉共控区,最后进入喉道主控区;恒速压汞在研究致密储层孔喉结构时不能反映纳米孔喉特征,评价物性较好的储层效果较好。
喻建马捷路俊刚曹琰冯胜斌李卫成
关键词:致密储层压汞恒速压汞鄂尔多斯盆地
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07年
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数学模拟技术正成为油气运移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油气趋向于沿着范围狭窄的优势路径发生运移的认识,利用渗逾理论建立油气运聚数学模型,厘定模型在不同运移实验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而通过模拟分析,讨论大尺度宏观均匀输导层内运移路径的特征.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统长8油层段的运移研究为例,分析盆地尺度油气运移路径特征.获得油气在非均匀输导条件下形成优势运移路径的认识:流体势的空间变化决定了石油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输导层的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二次运移路径的特征及形态.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
关键词:油气运移输导层非均匀性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藏成藏规律被引量:12
2001年
鄂尔多斯盆地为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中生界主要发育三叠系湖相-三角洲相及侏罗系河流相沉积,沉积厚度大,生油条件好,具丰富的油气资料,随着勘探程序不断深入,对其隐蔽性油藏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本文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之一,结合近年勘探及研究成果,对隐蔽性油藏规律的总结分析。
杨华喻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河流相中生界成藏规律圈闭古地理
陕北地区三角洲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大型三角洲体系,形成了两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并发育多套油层。勘探实践证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延长组生油凹陷的控制, 三角洲储集砂体是形成大型油田的物质基础,次生浊沸石溶解在低渗透背...
杨华付金华喻建杜金良慕敬魁
关键词:沉积旋回勘探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被引量:63
2021年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1999年),大型岩性油气藏油气勘探阶段(2000—2012年),致密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在50余年的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多项地质理论,如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成藏理论、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成藏理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岩溶古地貌天然气成藏理论和盆地东部多层系成藏理论,推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张才利刘新社杨亚娟喻建韩天佑张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勘探历程成藏理论勘探启示构造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及发展潜力
自股份公司成立以来,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领导下,长庆油田分公司始终把勘探放在首位,紧密围绕“三步走”的目标,坚持持续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宏观油气勘探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重新认识的基本思路,长期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使油...
王道富杨华傅锁堂付金华席胜利罗安湘孙六一喻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勘探成果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成藏规律被引量:56
200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包括两种类型 :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藏和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三角洲生、储、盖成油地质格架是形成第一种类型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 ,三角洲河道、河口坝砂体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储油砂体上倾方向岩性变致密成为遮挡 ;第二种类型油藏形成主要受控前侏罗系古地貌形态 ,深切延长组的古河谷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古地形高部位是油气运移的指向 。
喻建宋江海向惠
关键词:隐蔽性油气藏中生界古地貌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运移成藏规律
西峰油田的发现及综合勘探技术成果简介
<正>《西峰油田的发现及综合勘探技术》是集石油地质研究、工艺技术攻关及勘探生产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工程研究项目,涉及了石油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及压裂测试等多学科、多专业,为地球科学与油气勘查技术领域。在西峰油田的勘探与发现...
胡文瑞王道富何自新杨华韩申庭傅锁堂窦伟坦付金华雷群蔺宏斌喻建刘显阳宋广寿王成玉郭正权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再认识及地质意义
2024年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存在大量强反射同相轴前积现象,与传统“平起平落、等厚分布”的地层方案差异较大,为重新认识延长组地层格架提供了新视角。【方法】通过岩心观察、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地震相、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延长组地震强反射连续同相轴可指示湖泛面凝缩层沉积。不同方向的地震相特征差异较大,平行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包括中等振幅中等连续性亚平行结构、强振幅强连续性前积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其中前积结构“穿层”最明显;垂直物源方向包括强振幅强连续性平行结构、强—中振幅中连续性丘状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地震相。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盆充填演化经历了多期快速湖侵、缓慢湖退的震荡过程,可划分为多期湖侵—湖退体系域(T-R)组成的三级层序单元,呈透镜状依次向湖中心进积叠置,发育“斜坡富泥、两端富砂”的沉积序列。【结论】新的层序格架与传统等厚沉积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烃源岩标志层没变,单井之间的对应关系变;二是延长组湖盆范围没变,湖盆充填演化过程变;三是砂岩总体分布规律没变,砂层之间的连通性变。
惠潇侯云超陈修龙盛芳喻建赵俊峰刘永涛
关键词:层序地层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实践
喻建窦伟坦罗安湘王秀娟韩天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