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公涛

作品数:2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理学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小说
  • 8篇新小说
  • 6篇叙事
  • 5篇里耶
  • 4篇文学
  • 4篇格里耶
  • 4篇法国新小说
  • 3篇电影
  • 3篇电影小说
  • 3篇作家
  • 3篇文本
  • 2篇叙事方式
  • 2篇艺术
  • 2篇文坛
  • 2篇现代主义
  • 2篇流派
  • 2篇《窥视者》
  • 2篇《城堡》
  • 2篇长篇
  • 2篇长篇小说

机构

  • 2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盐城教育学院

作者

  • 24篇姚公涛

传媒

  • 1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求索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江苏教育学院...
  • 2篇江苏第二师范...
  • 1篇小说评论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89
  • 1篇198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新时期“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评介中的本土意识
2008年
新时期的"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的评介中都体现出本土意识。对这两类文本的评介说明,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是会形成特定的文化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到评介;本土意识内涵中的小说审美意识对评介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本土意识的本土化特征和兼容性特征在两类文本评介中都有所体现。在特定的条件下,接受过程中本土意识中的某方面主导作用会凸现出来;同时文学评介的本土意识对评介文本的接受者是客观存在的。
姚公涛
关键词:本土意识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
在不同时空回荡的同一部乐曲:异化与抗争——从《白鲸》到《窥视者》
2006年
近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作家从文学文本出发,以较为理性的视点去审视人类的异化与抗争。本文试以《白鲸》、《红字》、《城堡》和《窥视者》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小说为例,简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小说文本中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社会对话过程中的异化和抗争,从而体味异化和抗争这同一部乐曲浑厚旋律之一二。
姚公涛
关键词:小说文本
试论《窥视者》的叙述艺术被引量:1
1989年
《窥视者》是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罗布-格里耶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法国1955年“评论家奖”。作品的内容相当简单:旅行推销员马第雅思回故乡小岛搞推销,在小岛上临近海边的一处悬崖洼地上,他有预谋地捆绑。
姚公涛
关键词:《窥视者》长篇小说新小说叙述艺术格里耶评论家
罗布·格里耶电影小说浅论
2007年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篇论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实验电影小说以及渗透在文本中的创作理念作一探析,以探求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姚公涛
关键词:电影小说叙事方式
论中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研究
2014年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姚公涛
关键词: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
从罗布·格里耶看“新小说”的话语构建
2002年
本文以罗布·格里耶为例,剖析了法国“新小说”在理论和文本创作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反动、话语模式的内涵、这一话语构建过程中体现的话语秩序以及话语模式对当代人文科学主流话语的整体呼应。文中认为:“新小说”在对传统小说话语反动的同时,就致力于构建自己的文本话语,而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话语构建的圈内、外控制原则;根据人文科学诸学科“知识公因”的学说,“新小说”体现了当今社会中人的矛盾状况以及陷入这一状态中的无力和尴尬。
姚公涛
关键词:新小说话语构建小说理论小说创作
论《城堡》的“迷宫”构建
2004年
卡夫卡的《城堡》以其独特的手法构建了一座纷乱繁复的迷宫 ;迷宫氛围的营造是它的重要特色之一 ;人物和文本结构的二重张力 ,则加重了文本的迷宫氛围 ;而文本对人的内宇宙的积极探索 ,为解读“人之谜”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姚公涛
关键词:《城堡》长篇小说现代主义文学风格
论我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译介
2013年
我国文坛对"新小说"的接受是从译介开始的,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介绍和翻译"新小说",当时出现的大多是介绍性的短文,少量的评介性文章往往根据主流话语作出结论,部分文章表现出务实精神。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了较为系统的译介,形成了新小说译介的第一次高潮,主要特点是:更加趋向于客观,并出现了标志性人物和标志性成果。20世纪90年代进入又一高潮,主要特点一是译介更为系统,二是开始重视对新一代"新小说"家及其作品的介绍。
姚公涛
关键词:译介
透过《重现的镜子》看格里耶的“新自传”
2005年
本文就罗布·格里耶的自传《重现的镜子》的“重现”的客体、“重现”的主体和“重现”与时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重现的镜子》中的叙述客体主要包括“形象”和“感觉”两个方面,它与传统自传文体在“真实性”和“情感介入”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叙述主体则呈现出多声部构成的复调特征,在复调中体现出叙述者的真诚;作为一面“重现”的镜子,作品在时间艺术上超越以往自传文本,直接认可时间的推移对回忆的“损害”,从而由一个侧面印证了叙述者的“客观”与“真诚”。
姚公涛
关键词:镜子客体真诚
论法国“新小说”对余华和马原创作文本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余华和马原的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叙事手法影响。余华的早期小说把叙事方式的变革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像"新小说"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一样,在叙述中忽视甚而无视传统小说的要素,从而采用新颖的叙述手法展开故事的叙述。马原是"先锋小说"的又一个重要作家,他的《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堪称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作为先锋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叙述圈套"说在中国文坛开创了"形式为内容"的先风。
姚公涛
关键词:叙事技巧格里耶余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