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海涛

作品数:22 被引量:1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青藏高原
  • 5篇青藏高原东缘
  • 4篇地层学
  • 4篇地质
  • 4篇青藏
  • 4篇磁性地层
  • 3篇地层
  • 3篇地质公园
  • 3篇昔格达组
  • 3篇磁性地层学
  • 2篇地质环境
  • 2篇第四纪
  • 2篇新生代
  • 2篇岩石
  • 2篇释光测年
  • 2篇晚新生代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湖相
  • 2篇古环境
  • 2篇古土壤

机构

  • 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2篇姚海涛
  • 17篇乔彦松
  • 13篇李朝柱
  • 13篇王燕
  • 13篇王书兵
  • 13篇蒋复初
  • 13篇赵志中
  • 11篇傅建利
  • 5篇陈永生
  • 4篇刘宗秀
  • 4篇王敏
  • 3篇李名则
  • 2篇宋立峰
  • 2篇徐刚
  • 2篇张伟
  • 1篇吴中海
  • 1篇蔡遥
  • 1篇李增悦
  • 1篇刘萪
  • 1篇刘刚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第七届全国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纪念李四光诞...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调查的新进展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调查的新进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发育了完整的晚新生代湖相、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系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记录了第四纪古环境时空变迁信息.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了约4.3MaB.P...
赵志中宋立峰陈永生王敏李名则乔彦松王书兵王燕徐刚李朝柱傅建利姚海涛蒋复初
关键词:地质环境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关于黄河形成时代的一些认识被引量:23
2013年
以黄河中游河套盆地-晋陕峡谷-三门峡盆地-三门峡峡谷-郑州邙山段黄河形成时代为主要研究内容,辅以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和盆地段黄河出现的时代来探讨统一黄河形成的时代。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发育9级黄河阶地,ESR和OSL年代结果表明,最高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200ka,100ka和80ka; 中游河套盆地普遍发育一套湖相沉积,其中盆地东南端托克托台地郝家窑剖面湖相沉积的亮度和烧失量数据呈现一致的由下向上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反映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不断增高,湖水盐度在增大,可能指示了湖泊处于封闭的环境,OSL结果显示湖相沉积结束的年代在100ka前后; 三门峡盆地东端发育的最高黄河阶地年代为150ka,而指示古三门湖湖水外泄的河湖相白砂层结束时间是200ka。文章总结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共和运动才是形成统一黄河的主因,尽管如此,上游兴海-共和河段及中游三门峡河段黄河(分别形成于200ka和200~150ka)出现要早于河套地区(100ka),而晋陕峡谷最晚贯通。也就是说,现今统一的黄河形成于100ka前后。
王书兵蒋复初傅建利李朝柱蔡瑶姚海涛乔彦松张自森李毅
关键词:河套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300 ka BP以来的干旱化演化过程及其原因
很多证据表明,青藏高原隆升是导致新生代全球和东亚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中国处在很多大气环流的交汇部位,气候主要受东亚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西风环流、高原季风的影响,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不同...
乔彦松綦琳刘宗秀王燕姚海涛杨婧赵志中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黄土-古土壤序列干旱化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风成成因证据被引量:57
2007年
成都平原地区的红土剖面一般由3部分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成都粘土层、网纹红土层、河流相砂砾石层。文章对位于成都双流的胜利红土剖面样品的粒度、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及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甘孜地区的典型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红土剖面中的成都粘土、网纹红土层是以具有风成特性的细颗粒物质为主,并且其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特征与甘孜地区典型风成黄土样品非常相似,而与该剖面中下伏的河流相样品有很大不同。成都粘土及网纹红土样品的石英颗粒与甘孜黄土及北方黄土一样,大多数都呈不规则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红土堆积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甘孜黄土也非常相似。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成都平原红土剖面中的成都粘土及网纹红土层属于风成成因。本次分析结果结合以前的研究表明,第四纪中期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冰期时植被覆盖率的大幅度降低,而青藏高原在此时期的快速隆升可能是形成该区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
乔彦松赵志中李增悦王燕傅建利王书兵李朝柱姚海涛蒋复初
关键词:成都平原
黄联关组形成时代的光释光测年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前人认为黄联关组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由冲积物堆积而成。本文对采自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关镇处的黄联关组上部黄色亚砂土层的7个样品进行光释光(OSL)测年,剔除一个可靠性差的结果,其余6个样品的OSL年龄分布在(143.3±21.4)ka^(87.4±8.7)ka,显示黄联关组至少是于晚更新世(Q3)早期,末次间冰期间,气候较湿热环境下形成的。
张克旗姚海涛乔彦松刘萪
关键词:OSL测年
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调查的新进展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发育了完整的晚新生代湖相、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系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记录了第四纪古环境时空变迁信息。上新世昔格达湖相沉积发育于4.2-2.6Ma B.P.,具有9个冷—暖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川西风尘堆积始于...
赵志中乔彦松王书兵王燕徐刚李朝柱傅建利姚海涛陈永生宋立峰王敏李名则蒋复初
关键词:青藏高原古冰川草地沙化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特征与古环境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发育了完整的晚新生代湖相、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系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古环境时空变迁的信息。上新世昔格达湖相沉积发育于4.2~2.6MaBP,具有9个冷—暖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川西风尘堆积始于1.15MaBP,连续记录了14个古季风变化旋回,成都平原红土记录了1.13Ma来的5个古环境演化阶段。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了约4.3MaBP的老冰期,第四纪时期出现了5次极端古气候事件,对应为5期冰期。
赵志中乔彦松王书兵姚海涛王燕傅建利李朝柱刘宗秀蒋复初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该区发育有典型的上新世河湖相、更新世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序列,它们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区域古环境演化信息,而且记录了高原隆升的信息,是研究晚新生代古环境演化及高原隆升...
赵志中乔彦松王书兵王燕姚海涛傅建利李朝柱刘宗秀蒋复初
关键词:地质环境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探析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保护地质遗迹和建设地质公园的热潮。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随着2000年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以来,我国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题...
李小京姚海涛张伟王敏
关键词: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及古环境记录被引量:45
2007年
对四川双流县胜利和黄甲2两个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且利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孢粉分析方法探讨了地层的沉积成因及形成环境.磁性地层的研究结果显示出,在2个剖面中,B/M界限均位于网纹红土的上部,并且在剖面的中下部记录了松山负向期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说明成都平原网纹红土的母质形成于第四纪中期.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成都黏土、部分网纹红土的母质与川西黄土一样属于风尘沉积.孢粉分析结果揭示出,网纹红土母质形成的第四纪中期,成都平原的植被为针叶林,气候经历了温凉较湿-寒凉较湿-温和或温凉较湿的变化.第四纪中期成都平原相对寒凉-温凉的气候特征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而青藏高原在此时期的快速隆升以及冰冻圈范围的扩张可能是造成该区气温较低的直接原因.
赵志中乔彦松王燕傅建利王书兵李朝柱姚海涛蒋复初
关键词:成都平原网纹红土磁性地层古环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