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碧沩

作品数:2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恒星
  • 6篇星际
  • 6篇银河系
  • 5篇星际介质
  • 5篇红外
  • 4篇星周包层
  • 4篇AGB星
  • 3篇星际消光
  • 3篇天体
  • 3篇麦哲伦云
  • 3篇变星
  • 3篇IRAS
  • 2篇星际尘埃
  • 2篇证认
  • 2篇天体物理
  • 2篇天体物理学
  • 2篇消光
  • 2篇光学证认
  • 2篇硅酸
  • 2篇硅酸盐

机构

  • 16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密苏里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湘潭大学

作者

  • 23篇姜碧沩
  • 6篇胡景耀
  • 5篇李爱根
  • 3篇李军
  • 3篇高健
  • 2篇钱忠钰
  • 2篇刘佳明
  • 2篇张可
  • 2篇王俊杰
  • 1篇陈丙秋
  • 1篇王钢
  • 1篇杨明
  • 1篇贾淑梅
  • 1篇聂俊丹
  • 1篇钟建新
  • 1篇田浩
  • 1篇向福元
  • 1篇李琼

传媒

  • 11篇天文学进展
  • 5篇天体物理学报
  • 2篇天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G...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演化晚期中小质量恒星星周包层的红外谱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星周包层中的分子与一般的星际尘埃成分相比,有机物的类型更丰富,无机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研究星周包层中丰富多样的红外谱特征能够揭示尘埃的组成、丰度以及星周包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在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包层中的富碳、富氧以及同时具有富碳和富氧物质的混合环境中,红外谱特征以及它们的载体各有特色.富碳天体的光谱显现出有机物的系列特征,暗示了这个阶段星周包层中有着丰富的有机物形成;位于21和30μm的两个特征是还未得到证认的强发射特征,分别因为其稀少和强辐射能量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富氧天体中,最丰富的是在9.7和18μm出现的谱特征,一般归于无定形硅酸盐尘埃颗粒;红外空间天文台的发射导致了大约50条窄带特征的发现,它们被认为来自结晶硅酸盐颗粒镁橄榄石(Mg2SiO4)和顽辉石(MgSiO3).此外,在13,16.8,19.5和31.8μm出现了一系列似乎具有相关性的特征,也归于氧化物载体.还有少数天体同时具有富碳和富氧的光谱特征,比如,富碳源却含有硅酸盐特征,虽然有人提出双星模型作为可能的解释,但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张可姜碧沩
关键词:PN
富氧AGB星在银河系中的分布
1994年
根据vanderVeen(1988)划分的IRASPSC的IRAS双色图区域选择了一批富氧AGB星的样本,对其银河系分布进行的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盘星系,主要分布在旋臂上,将其旋臂结构与已知的HII区的旋臂结构进行拟合,得到这批富氧AGB星的平均光度为8300L⊙(Ro=8.0kpc),
姜碧沩胡景耀
关键词:银河系AGB星富氧
星际C_(60)被引量:2
2013年
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尘埃的探索,肇始于1985年由Kroto等人首次在实验室合成,25年后最终于2010年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近几年天文工作者在多种星周、星际环境观测到C60.本文综述了与天文观测和理论密切相关的C60的有关物理性质;介绍了C60在星际空间中的观测特性;最后讨论了C60在星际空间的形成与激发机制.
李琼李爱根姜碧沩向福元钟建新
关键词:C60星际介质星际尘埃红外辐射
星流的搜寻被引量:4
2012年
在冷暗物质的宇宙学模型框架里,银河系(尤其是银晕)至少部分起源于对周围卫星星系的吸积。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大规模巡天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天文学家获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的关于银河系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天文学家发现了很多星流的候选体,为银河系的等级并合理论提供了观测上的证据。随着对星流研究的扩大和深入,人们对银河系及其结构和起源的了解也越来越详细。介绍了搜寻星流的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方法获得的星流研究结果。
田浩姜碧沩
关键词:银河系银晕
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消光被引量:1
2014年
综述了大小麦哲伦云在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消光规律及其2D消光图,并讨论了其尘埃的性质。大麦哲伦云(LMC)可见光波段的平均色余E(B-V)约为0.13 mag,其RV一般取2.6,AV约为0.34 mag。小麦哲伦云(SMC)可见光波段的平均色余E(B-V)约为0.16mag,其RV一般取2.8,AV约为0.45 mag。从紫外消光的区域性变化来看,LMC的恒星形成区30Dor和LMC2超大气体壳层区属于比较致密的区域,都缺乏2175驼峰,消光在紫外上升比较快;但LMC中相对弥漫的区域却有比较明显的2175消光驼峰。SMC的bar区域几乎看不到2175驼峰,消光在紫外陡峭地上升;而wing区域则有较强的2175驼峰,消光在紫外上升的趋势也较缓。在红外波段,LMC的E(J-H)/E(H-K)大致在1.03~1.36之间,显著低于银河系的典型值1.73,说明LMC近红外消光律的幂律谱指数是明显小于银河系的;SMC的红外消光很小,测光和內禀色指数的微小误差都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总之,LMC和SMC的消光曲线不能简单地像银河系消光曲线那样,用仅含单参量RV的理论曲线来描述,而是需要适合其自身的尘埃模型以描述其消光规律。
薛梦瑶姜碧沩高健
关键词:星际消光星际介质麦哲伦云
星际红外消光律被引量:5
2007年
该文综述了星际尘埃在红外波段的消光律。现有的观测表明,在0.7μm≤λ≤5μm范围内的星际消光可以近似用幂律函数来拟合,而对5μm≤A≤8μm范围内的星际消光争论比较多,但现在已明确该范围内消光律是随视线方向的变化而变化,这与以往认为在整个0.7μm≤λ≤8μm范围内星际消光为各处一致的结论是相左的。在8μm≤λ≤30μm范围内的消光主要由硅酸盐在9.7μm和18μm处的吸收特征所决定,其中9.7μm处的吸收所引起的消光强度(相对可见光波段消光)在太阳邻近弥漫星云和银心方向上有较大变化,其原因仍有争论;同时,由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C-H键伸缩振动引起的在3.4μm处的谱特征强度也和9.7μm硅酸盐谱特征类似,在太阳邻近弥漫星云和银心方向有较大变化。在λ≥30μm以上的远红外范围,由于观测的限制,人们主要利用尘埃红外辐射理论来间接研究消光率,不同尘埃模型给出的红外辐射明显地不同,对λ≥30μm的红外观测将提高该范围内消光律的准确性。
高健姜碧沩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星际消光星际介质红外硅酸盐
银河系中红外消光律
<正>本报告将介绍中红外消光律的研究现状,以及计划开展的工作。
姜碧沩
文献传递
从AGB星到行星状星云
1993年
本文阐述了AGB(Asymptotic Giant Branch)星的一些特性,尤其是它的质量流失机制、规律及计算;还阐述了对从AGB向行星状星云过渡阶段天体的研究进展情况。
姜碧沩胡景耀
关键词:天体观测行星状星云AGB星
Ia型超新星的消光改正被引量:1
2015年
Ia型超新星因其在宇宙学上起着标准烛光的作用而备受关注,正确的消光改正才能还原其本征亮度和颜色,然后才能在宇宙学中恰当地应用。综述了不同环境中的尘埃对Ia型超新星消光的影响,并讨论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的校正和Rv值偏小的原因。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的弥散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由前身星状态所导致的固有弥散,二是寄主星系内尘埃的消光。利用与距离无关的参数对绝对星等校正后,可以将弥散降低到0.1 mag以下。Ia型超新星的内禀色指数呈现出随时间演化的一致性,使得其红化比较容易计算。大量的观测和分析表明,Ia型超新星在寄主星系中的Rv值在低红化时,其情形比较接近银河系;而在红化严重时偏小,多在2.0以下,低于银河系的平均值3.1。一种可能的解释是Ia型超新星的星周尘埃对星光的多重散射,另一种可能是Ia型超新星寄主星系的尘埃与典型的银河系内星际尘埃的差异。
李军姜碧沩
关键词:超新星IA型超新星消光
脉动变星数据库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方便国内学者对脉动变星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目前包含了时间长达10 yr左右的巡天项目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大质量致密银晕天体,MACHO)和Optical Gravitational Lensing Experiment(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发现的脉动变星,一共容纳了来自银河系核球与大小麦哲伦云中的共近23万颗变星.采用的软件是LAMP,即Linux+Apache+MySQL+PHP.数据库的使用通过网页的简单搜索界面实现,搜索参数主要是天体的赤经、赤纬和半径.鉴于本数据库的灵活性,将来很方便加入其他的变星数据.
陈丙秋杨明姜碧沩
关键词:恒星变星银河系核球麦哲伦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