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玉
- 作品数:204 被引量:75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变化与不同剂量黄芩茎叶总黄酮的预处理效应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角度,观察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2006-12在承德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即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0.1g/(kg·d),0.2g/(kg·d)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1周灌服黄岑茎叶总黄酮和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1h。②实验评估:实验结束后快速取大鼠心脏,石蜡切片,采用DNA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反应强度。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 ̄0.01),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Bcl-2表达增高(P<0.05)。③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低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组(P<0.05),Bcl-2表达高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组(P<0.05),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不同剂量的黄岑茎叶总黄酮阻抑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 赵淑敏孔维孔祥玉
- 关键词:黄酮类黄芩脱噬作用基因,BCL-2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神经元突触的变化及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的预防保护作用
- 神经功能恢复与突触数量、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对突触加强保护有利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本实验用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SSTF预处理各组大鼠造模...
- 赵淑敏孔维孔祥玉
- 文献传递
- 第1齿状韧带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疏松型27.8%(5例);位于延髓上段脊髓侧方,纤维呈长三角形向外上方集中,在椎动脉后方跨越,在椎动脉的头侧止于硬膜并与之融合。其脊髓的附着部位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远端与第2~8齿状韧带融为一体,近端达延髓水平。组织学显示齿状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结论第1齿状韧带对维持脊髓位置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齿状韧带将蛛网膜下腔分成前后两部分,脑脊液压力不平衡可导致脊髓前后部分所受的应力不等,脊髓前方可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刺激从而加重或诱发脊髓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可能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解剖因素之一。
- 杜心如孔祥玉郭森王佳佳刘宏伟马泉刘英东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颅颈交界
-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SSTF预处理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术前给SSTF组大鼠SSTF(50、100、200mg·kg^1·d^(-1))灌胃,制备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SSTF预处理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LDH、CK水平。结论:SSTF预处理能通过保护心肌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 赵淑敏刘胜杨宏光孔祥玉宋成军刘永平
- 关键词: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缺血再灌注心肌酶
- 同时显示肾微血管和细胞构筑的实验研究
- 2003年
- 目的 :在媒染微血管的同时显示肾内细胞构筑 ,以了解肾微血管与肾小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单宁酸 -氯化铁法 (TA Fe)媒染肾微血管 ,再以苏木精、H E法复染来观察肾小管细胞结构。结果 :经复染的 2组切片各级血管和细胞均染色良好 ,血管壁平滑肌纤维、内皮细胞界限清晰 ,细胞核蓝染 ,H E染色的细胞质呈深浅不同的红色。因切片较厚 ,保证了微血管的立体感 ,细胞的染色效果却不及薄切片的鲜艳。结论 :TA Fe法配合苏木精或HE复染 。
- 孔祥玉赵淑敏马泉韩莉颜勇马卫军刘胜
- 关键词:HE染色法复染微血管构筑细胞构筑
- 大鼠脊髓T3全横断损伤模型的术后护理措施
- 脊髓全横断是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最常用的模型之一,人们多采用较低位脊髓全横断,如T7-11或L1-5。本实验制备脊髓高位即脊髓T3全横断模型,损伤更严重且术后死亡率更高。因此术后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本实验参考陈秉耀等的方法并...
- 郑小影赵淑敏孔祥玉马泉陈萌
- 关键词:全横断术后护理措施
- 改良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子宫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各部位血管构筑。方法 :应用单宁酸 氯化铁法 (TA Fe法 )灌流固定大鼠 ,取子宫不同位置做冰冻切片 ,氯化铁显色 ,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显微摄影。结果 :子宫壁出现类似电镜负染色效果 ,组织结构灰黑色 ,血管双线条状 ,分支明显 ,过管壁切面可见内皮细胞或平滑肌 ;子宫动脉进入肌层分支并形成一、二级血管网和多支环状动脉 ,环行动脉或二级血管网发出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粘膜 ,形成密集的三级毛细血管网。结论 :经灌流的子宫标本较长时间保存在媒染固定液内 ,导致血管外结构也被媒染 ;子宫壁有三级血管网 ;每个子宫有多支环状动脉 ;
- 赵淑敏孔祥玉马泉刘胜韩莉马卫军
- 关键词:媒染血管构筑子宫
-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损伤大脑微血管和神经元预防保护作用
- 赵淑敏张树峰孔维孔祥玉陈萌郑小影李涵
- 主要技术内容:从观察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s Reperfusion,IR)损伤后大脑组织中微血管形态结构和密度、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等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神经元损伤为切入点,以中药黄芩茎叶提取物黄芩茎叶总黄酮(SST...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药防治
- 外斜位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外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影像特征,探讨外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外斜45°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果:外斜位和正位显示股骨距阳性率分别为86.5%和29.0%。股骨颈主要抗压力骨小梁总宽度由上向下递减,与股骨距相交于Ward三角下角,此区骨小梁稀疏。次级抗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相连为一体。结论:股骨距与主要抗压力骨小梁交界处相对薄弱,是股骨颈骨折的好发部位。次级抗压力骨小梁即股骨距松质骨影像。外斜位X线片可以为临床上显示股骨距特征提供参考。
- 安永胜杜心如石友民李桂萍唐世英孔祥玉王天成
- 关键词:股骨股骨距X线片影像
-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Fas,FasL的表达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leave total flavonoid,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SSTF预处理组。SSTF预处理组术前1周给予SSTF 100 mg.kg-1.d-1,其余两组给等量PBS。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海马区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元密度,检测海马Fas,FasL蛋白的表达和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改变。结果:SSTF预处理可减轻损伤海马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使存活的神经元增加(180±13.2)。与I/R组比较,SSTF预处理组海马Fas,Fas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分别为13.26±3.18,19.08±2.76)。SSTF预处理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提高GSH-Px,LDH酶活性(P<0.01)。结论:SSTF预处理对I/R损伤海马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as,FasL表达和提高I/R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 陈萌赵淑敏李涵孔祥玉郑小影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黄芩茎叶总黄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FASFA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