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健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友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切除
  • 2篇踝关节
  • 2篇螺杆菌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1篇导管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束
  • 1篇电凝
  • 1篇电凝术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受体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机构

  • 8篇扬州友好医院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篇孙健
  • 2篇潘金泉
  • 2篇许乃山
  • 2篇李明
  • 1篇丁富军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腔滑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磨除骨赘,自体或异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术后石膏固定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rlssonankel function score,KAFS)、Tegner评分、前抽屉试验、踝关节活动度检查,以及术后MRI表现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4.7)个月。镜下发现所有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存在前方撞击表现:滑膜增生肥厚撞击2例,下胫腓前韧带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形成撞击6例,距骨骨性撞击5例,胫骨前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63.8±6.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7.9±4.1)分,KAFS评分由术前(56.5±7.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0.8±5.7)分,Tegner评分由术前(3.8±0.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5.9±0.9)分,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51.2±6.2)°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7.2±4.6)°,踝关节背伸角度由术前(10.1±3.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1±3.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跖屈角度术前(41.1±4.8)°,末次随访时为(44.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损伤后发生踝关节不稳,是导致前方撞击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关节镜下明确诊断后经过清除撞击物,可以明显提高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孙健丁富军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不稳
雷替曲塞与表柔比星在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与表柔比星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LC)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不可切除PLC行TACE患者随机分为雷替曲塞组(n=58)和表柔比星组(n=56),2组均行2~5周期TACE治疗。雷替曲塞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表柔比星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2次TACE治疗。雷替曲塞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表柔比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TACE术后4周复查发现,雷替曲塞组有24例AFP水平下降,表柔比星组有19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24个月时,2组患者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8个月时,雷替曲塞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组患者(P<0.05)。雷替曲塞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95%CI为10.76~13.26),表柔比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95%CI为8.32~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8个月(95%CI为16.85~19.15),表柔比星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6个月(95%CI为15.20~16.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或P<0.01)。雷替曲塞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表柔比星组(P<0.01)。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具有女性、乙肝、Child-Pugh分级B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肿瘤多发、肿瘤长径总和大于8 cm、有门脉癌栓、TNM分期Ⅲa期、术前AF P>400μg/mL等临床特征的患者时,采用雷替曲塞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采用表柔比星治疗的患者(P<0.05或P<0.01)。结论与表柔比星比较,采用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中位生存期�
孙健孙健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雷替曲塞表柔比星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 A组给予序贯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5 d以后继续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5 d)治疗,B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3/60)(χ^2=11.915,P=0.023);A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96.7%(58/60),显著高于B组的88.3%(53/60)(χ^2=9.915,P=0.0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72)。结论序贯疗法相比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孙健
关键词:序贯疗法
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采取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1月于扬州友好医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6例,根据随机奇偶抽签结果划分观察组(33例,奇数签)与对照组(33例,偶数签),对照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测定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角度变化,记录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外旋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通过采取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安全性理想,提倡运用推广。
孙健
关键词:骨水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肠息肉氩等离子束切除38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肠息肉氩等离子束切除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8例肠息肉患者采用氩等离子束切除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术中切除57次共54枚息肉,其中35例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占92.1%。术后也无1例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对38例患者进行结肠镜复查,所有患者原息肉创面黏膜平坦、光滑,覆有新生肉芽组织,无1例形成明显瘢痕。结论氩等离子束凝固术治疗肠息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孙健许乃山李明潘金泉
关键词:肠息肉
乙型肝炎病毒与性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包含部分双链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嗜肝包膜病毒,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建立持续感染,导致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可发展为肝细胞癌。HBV的嗜肝感染由牛磺胆酸钠多肽(NTCP)介导,NTCP属于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基底外侧区域的膜转运蛋白,并且主要负责结合胆汁盐的肝摄取,HBV大包膜蛋白的N-末端与NTCP相互作用进行细胞附着和病毒进入[1]。HBV感染后社区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2]结果显示,男女有相同的HBV感染机会,但HBV感染过程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性HBV感染者发病概率高,而且容易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状态。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的性别差异,包括年龄、饮酒、糖尿病、肝毒素、病毒感染和性激素,其中性激素及其受体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和病毒复制水平影响HBV的感染过程。HBV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而肝脏是多种激素转化、降解的重要器官,可影响性激素代谢。性激素与HBV有相关性,现综述如下。
孙健孙健
关键词:性激素性激素受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
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胃镜下应用高频电凝治疗并辅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疗效。方法将12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电凝组、对照组各62例。电凝组患者均于胃镜下行疣状胃炎高频电凝,术后与对照组均辅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三联治疗。结果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电凝组153枚成熟型隆起治愈率为94.8%(145/153),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32.83,P<0.001)。结论经胃镜高频电凝并辅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安全有效,可于临床推广。
孙健许乃山李明潘金泉
关键词:电凝术胃镜检查
3D打印模型及术前规划辅助治疗Dupuytren骨折的有效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及术前规划辅助治疗Dupuytre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60例Dupuytren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研究组采用3D打印模型及术前规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前、术后2个月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伸、屈、旋前、旋后等踝关节活动度明显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血管受损、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固定不稳发生率(0.00%)明显较常规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及术前规划辅助治疗Dupuytren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内固定稳定性,利于术后康复。
孙健
关键词:DUPUYTREN骨折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