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耐药
  • 5篇埃希菌
  • 5篇大肠埃希菌
  • 3篇体检
  • 3篇耐药大肠埃希...
  • 3篇抗体
  • 3篇抗体检测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研究
  • 3篇多重耐药
  • 3篇多重耐药大肠...
  • 3篇氨基糖苷
  • 3篇氨基糖苷类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相关基因
  • 2篇相关基因研究
  • 2篇耐药性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无锡市克隆遗...

作者

  • 14篇孙海平
  • 7篇林宁
  • 6篇唐朝贵
  • 4篇郑绍同
  • 3篇付启云
  • 2篇韩其香
  • 2篇杜顺华
  • 1篇徐新淮
  • 1篇姜玉章
  • 1篇王彩霞
  • 1篇金辉
  • 1篇糜祖煌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发现aac(6')-Ⅰb-cr基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调查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对分离自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液和伤口分泌物样本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研究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2")-Ⅰ、ant(3")-Ⅰ ant(4')-Ⅰ、aph(3')-Ⅱb]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npma).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4种ame基因:aac(6')-Ⅱ8株(40.0%)、ant2"-Ⅰ 8株(40.0%)、aac(3)-Ⅱ5株(25.0%)、aac(6')-Ⅰ b 2株(10.0%),以及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 1株(5.0%),其余9种基因未检出.对2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1株单独携带aac(6')-Ⅰ b经典型,1株单独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结论 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aac(6')-Ⅰ b-cr型基因,且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均有修饰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 genes (ames) and 16s rrna methylase genes in 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ods twenty strains of 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from sputum and wound secreti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 an in jiangsu province. eight ames [aac(3)-Ⅰ , aac(3)-Ⅱ, aac(6')-Ⅰb,aac(6')-Ⅱ, ant{2")-Ⅰ ,ant(3")-Ⅰ , ant(4')-Ⅰ , aph(3')-Ⅱb] and 6 16s rrna methylase genes (arma, rmta, rmtb, rmtc, rmtd, npma) were analyzed by pcr and verified by dna sequencing. results out of 20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ac(6')-Ⅱ was positive in 8 strains (40.0% ) , ant2"- Ⅰ in 8 strains (40.0% ) , aac(3)-Ⅱ in 5 strains (25.0% ) , aac(6')- Ⅰ b in 2 strains (10.0% ) and rmtb in 1 strains (5.0% ) , respectively. the rest 9 genes were not detected. among 2 strains harboring aac(6')- Ⅰ b, dna sequencing confirmed that 1 was aac(6')- Ⅰ b (t
林宁孙海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菌株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0株多重耐药ECO菌氯霉素耐药基因(catB,cmlA)。结果catB基因阳性3株(阳性率15%),cmlA基因阳性7株(阳性率35%)。一株catB基因PCR产物经DNA测序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与已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录的cat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为与大肠埃希菌CATB3[登录号:ABP35557]序列98%(88/89)相同,能判断为新亚型。结论该组多重耐药ECO菌对氯霉素耐药与携带catB,cmlA基因相关。
孙海平林宁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氯霉素耐药基因测序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谱及菌株亲缘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ECO)分离株耐药基因谱与亲缘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株ECO 34种耐药基因,并作聚类分析。结果20株中TEM、SHV、CTX-M-1群、OXA-1群、aac(3)-Ⅱ、aac(6′)-Ⅰb、ant(3″)-Ⅰr、mtB、dfrA1、dfrA12、dfrA17s、ul1c、atB和cml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55%、40%、10%、75%、40%、15%、5%、10%、5%、75%、90%、15%和35%,聚类分析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TEM、SHV、CTX-M-1群、aac(3)-Ⅱ、aac(6′)-Ⅰb、dfrA17、sul1和cmlA基因检出率高,ECO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林宁孙海平金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2007年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312株致病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试验为K-B法。结果:感染革兰阴性杆菌62.8%。主要菌群有铜绿假单胞菌29.5%,鲍曼不动杆菌12.8%,肺炎克雷伯菌10.9%,大肠埃希菌5.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等,革兰阳性球菌18.2%,真菌18.9%,头孢哌酮/舍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搞菌活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40.8%,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8%,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5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常用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我院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所占比例也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
付启云韩其香郑绍同孙海平唐朝贵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16S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检测20株多重耐药ECO菌1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5.0%),并为新亚型;16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0.0%)。15号株rmtB基因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GenBank)已登录的rmtB氨基酸不同,为新亚型。结论本组多重耐药ECO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多重耐药ECO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林宁孙海平糜祖煌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志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CO)多药耐药株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志。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整合子遗传标志(qacE△1-sul1)、转座子遗传标志(merAt、npA、tnpU)。结果20株ECO中qacE△1-sul1基因阳性14株(阳性率70.0%);merA基因阳性3株(阳性率15.0%)。结论ECO多药耐药株整合子遗传标志(qacE△1-sul1)、转座子遗传标志(merA)携带率高。
林宁孙海平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整合子转座子
克雷伯属菌耐药元件检测及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耐药克雷伯属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及与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株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克雷伯属菌,用PCR法分析67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元件标志基因,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和样本聚类分析(neighbour-joining法)。结果 20株耐药克雷伯属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4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志;指标聚类分析提示,KPC与ISKpn6高度相关联,SHV与IS26高度相关联;样本聚类分析显示,4号与18号株、15号与20号株分别为克隆传播。结论克雷伯属菌耐药元件检测可揭示菌株耐药的遗传学背景。
林宁孙海平
关键词:克雷伯菌属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耐药
临床感染常见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抗肠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板监测172株粪肠球菌和68株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补充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粪肠球菌对青毒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3.26%和19.76%,而屎肠球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5.62%和90.83%;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33%、18.98%、39.05%,而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4.63%、35.29%、75.00%;经统计分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500mg/L)、链霉素(2000mg/L)的耐药率分别是54.85%、51.74%,而屎肠球菌却为71.16%、70.15%;发现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应根据肠球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方案;警惕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动态监测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付启云韩其香郑绍同孙海平唐朝贵
关键词:肠球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革兰阴性 (G-)杆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 (E test)检测 1 5 6株 (G-)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和确认产ESBLs的菌株。结果 肠杆菌科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菌株总药物敏感率分别为 80 .4 6 %和 5 7.6 9%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及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肠杆菌科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以头孢他啶 1 4 .32 %为最低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为 0。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4 0 .5 2 %和 8.82 %。结论 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唐朝贵孙海平郑绍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弓形虫感染及抗体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2002年
孙海平杜顺华唐朝贵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抗体检测全身性疾病ELIS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