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莲
- 作品数:41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DR非优等原始影像成因简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对DR非优等原始影像成因简要分析,说明必须加强放射技师的责任心,规范操作,认真维护设备,加强医患沟通,才能延长DR使用寿命,发挥DR所长,进一步提高影像质量。
- 董希忠孟凡莲李伟
- 关键词:DR伪影噪声影像质量
- 床边X射线摄影的防护被引量:5
- 2006年
- 董希忠孟凡莲施东向张涛
- 关键词:放射防护问题床边X射线检查放射技师住院伤病员
- 国人内听道DSCT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观察国人内听道的形态,并测量内听道各径线数值,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志愿者402例804耳行颞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观察内听道的形态,并对各相关径线进行测量。结果内听道形态为平行管状699耳,喇叭口状53耳,壶腹状50耳,不规则型2耳。内听道长度为(9.810±1.830)mm,内听道底管径为(5.084±0.739)mm×(3.246±0.613)mm,中段管径为(5.044±0.956)mm×(4.228±0.791)mm,内耳门区前后径为(5.049±1.05)mm,内耳门区上下径为(5.657±1.196)mm。两侧内听道各测量数值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这与文献报道不同;部分年龄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SCT薄层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可清楚显示内听道的形态,并能精确测量内听道的管径及长度,对活体解剖测量具有指导意义,为临床和影像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 栾慧王永奇殷玉梅孟凡莲逄铭源
- 关键词:颞骨内听道解剖学
- 双源CT各向同性技术在内听道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各向同性技术在内听道解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对402例正常志愿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观察内听道的形态,并对各相关径线进行测量。结果经两位从事影像阅片工作多年医师评估,所有图像内听道结构显示清晰,内听道形态中平行管状699耳,喇叭口状53耳,壶腹状50耳,不规则型2耳。内听道长度为(9.81±1.83)mm,内听道底管径(最大径×最小经)为(5.08±0.74)mm×(3.25±0.61)mm,中段管径(最大径×最小经)为(5.04±0.96)mm×(4.23±0.79)mm,内耳门区前后径(5.05±1.05)mm,内耳门区上下径(5.66±1.20)mm。结论DSCT在各向同性方面的优势,能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观察内听道的空间立体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径线进行精确测量,真正实现了活体观测。
- 栾慧王永奇逄铭源孟凡莲王爱杰刘志健
- 关键词:内听道体层摄影术
- 急性期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定量分析,探讨正常脑组织不同部位急性期放射损伤的敏感性.方法 44例欲行全颅放疗的颅内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3周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扩散张量成像,测量非肿瘤侧大脑半球接受总放射剂量为27 Gy时的等剂量区域内脑同灰质、脑回白质、深部灰质、深部白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部分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容积比率(VR)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常规及增强磁共振扫描非肿瘤侧大脑半球均未发现异常信号,而放疗后脑回灰质ADC值升高(t=-3.819,P<0.05),脑深部灰质核团ADC、容积比率值升高(t=-3.31、-2.810,P<0.05),脑深部灰质核团FA、RA值降低(t=2.906、2.349,P<0.05),其余部位放疗前后DTI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期脑灰质较白质对放疗损伤敏感,DTI能从组织细胞功能水平对放射性脑损伤急性反应进行评价.
- 王永奇王爱杰孟凡莲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颅内肿瘤
- 头颅x线摄影三维角度测量仪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课题根据头颅x线摄影现状,提出了一种头颅三维x线摄影角度测量仪的设计。介绍了角度仪的结构、内容、原理、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统计分析了该角度仪的摄影准确率。该角度测量仪能满足各种头颅摄影位置角度的需要,摄影准确率达95%以上。本测量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准确的头颅三维x线摄影角度测量专用工具。
- 张孔源邢玉芝孟凡莲潘心海
- 关键词:X线摄影术
- FSK302-1型500mA X线机限时电路疑难故障一例
- 2008年
- 张永波王现亮孟凡莲
- 关键词:500MAX线机故障现象限时电路
- 不稳定髌骨外移度测量方法的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髌骨外移的影像学分度测量方法 ,为临床精确测量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利用CR成像技术对已确诊为髌骨外移的 30例病人进行髌骨外移的分度测量 ,主要测量髌骨最大横径中点到股骨内、外髁顶点连线的内侧缘垂线的距离 ,以此距离与髌骨最大横径长度作比较 ,将髌骨外移分为四度。结果 :本组 30例病例经CR测量 ,15例为髌骨Ⅰ度外移 ,8例为髌骨Ⅱ度外移 ,5例为髌骨Ⅲ度外移 ,2例为髌骨Ⅳ度外移 ,即髌骨完全性脱位。各组病例与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吻合。结论 :①CR成像技术对髌骨的外移进行了准确的测量。②髌骨的外移分度测量 ,为髌骨外移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直观的测量方法 ,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 董光张孔源孟凡莲逄铭源王爱香
- 关键词:髌骨分度CR成像股骨脱位
- 正常人视交叉前间隙的MRI形态特征
- 2015年
- 目的从活体影像解剖学角度观察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获取其相关参数,为神经外科鞍区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为神经解剖学提供基础研究。材料与方法对165例志愿者,男87例,女7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4.6岁;按年龄分青年组(18-40岁)60名,中年组(41-60岁)60名,老年组(61-80岁)45名,行视交叉区T1WI MP-RAGE序列、T2WI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视神经重建轴面MR图像,测量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及视交叉前角角度,计算前间隙面积,比较男女之间、年龄组之间及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中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18.3±3.3)mm;左侧为(18.2±3.1)mm,右侧为(17.3±3.3)mm;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视神经颅内段分别为(17.6±3.1)mm、(18.3±3.0)mm、(17.3±3.2)mm。165名志愿者中,163名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2名近似梯形,其面积为(44.7±7.7)mm^2;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前间隙面积分别为(47.1±6.5)mm^2、(45.6±6.9)mm^2、(43.7±7.0)mm^2。视交叉前角为(72.7±7.4)°;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视视交叉前角分别为(69.5±7.9)°、(72.5±7.8)°、(72.3±8.0)°。所有测量参数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神经颅内段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交叉前间隙面积、视交叉前角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其相关参数,建立正常人群的标准参考值,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 赵霞孟凡莲王现亮李达朱融于秀荣赵文静
- 关键词:视交叉视神经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MRI诊断分析
- 孟凡莲王现亮樊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