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宪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PC12细胞
  • 5篇SIM2
  • 4篇蛋白
  • 4篇综合征
  • 3篇受体
  • 3篇周期
  • 3篇细胞周期
  • 3篇分化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神经生物学
  • 2篇神经元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生物学
  • 2篇唐氏综合征
  • 2篇突触
  • 2篇突触蛋白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干细胞

机构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4篇孟宪芳
  • 10篇施静
  • 5篇彭彬
  • 5篇刘晓春
  • 5篇李熳
  • 4篇李玲俐
  • 4篇张静
  • 3篇梁燕玲
  • 3篇常丽英
  • 3篇张苏明
  • 2篇易春霞
  • 2篇杨晓
  • 2篇梅爱农
  • 2篇张春
  • 2篇吴亮
  • 2篇杨志华
  • 2篇罗艺
  • 2篇邱平
  • 2篇胡岳
  • 1篇朱忠华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5年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其开放阅读框,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结果:①成功构建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的原核表达载体;②经NI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③制备了高滴度的兔抗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今后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孟宪芳施静刘晓春陈金中
关键词:原核表达
突触蛋白-I在胚胎干细胞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梁燕玲常丽英梅爱农孟宪芳张旻张苏明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细胞分化
阿司匹林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作用途径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水肿以及p5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分组: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2只、缺血再灌注组20只、阿司匹林20mg/kg组20只和40mg/kg组20只。缺血再灌注各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4h和48h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10只,5只用于脑水含量测定,5只用于p53表达的测定。假手术组12只于对应时间段分别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3只用于脑水含量测定,3只用于p53表达的测定。②模型制备: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结扎各血管,不阻塞大脑中动脉。③给药:阿司匹林20mg/kg组和40mg/kg组分别于缺血30min、24h和48h腹腔注射20mg/kg,40mg/kg阿司匹林。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p53表达的变化。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全部大鼠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20mg/kg组和40mg/kg组的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率分别为85%,60%和30%。②缺血再灌注时,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水含量逐渐增加,到48h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6.32±0.61)%,(77.65±0.30)%,P<0.05]。而阿司匹林20mg/kg组与阿司匹林40mg/kg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水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27±0.35)%,(78.57±0.13)%,(86.32±0.61)%,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48h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大脑皮质p53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程度和p53的表达而实现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孟宪芳施静刘晓春李玲俐张静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阿司匹林神经元细胞保护
Single-minded 2分子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014年
Single-minded 2(Sim2)蛋白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族(basic helix-loop-helix,bHLH)家族,是真核生物蛋白质中的一个大家族,其家族成员参与调控血细胞生成、肌细胞生成、神经发生、性别决定等,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im2调控细胞发育,神经再生,并参与多个器官肿瘤发生;此外,Sim2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退行性疾病及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等的发生发展亦密切相关。
王小兰杨志华楚广品孟宪芳
关键词:SIM2发育肿瘤
小鼠Sim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PC12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小鼠Sim2(mSim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PC12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初步阐明Sim2基因在Down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从新生小鼠大脑中扩增mSim2全长阅读开放框(ORF),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PC12细胞;RT-PCR方法检测mSim2基因在PC12细胞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mSim2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mSim2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RT-PCR结果显示,瞬时转染的PC12细胞中有明显的mSim2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mSim2后,处于G0/G1期的PC12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而G2/M期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1)。结论:Sim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参与Down综合征的发生;Sim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孟宪芳施静刘晓春李伶俐彭彬
关键词:PC12细胞细胞周期唐氏综合征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被引量:13
2019年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高层次人才,但在目前的“医教协同”背景下,也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欠缺的现实问题.按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36个月时间内有33个月和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一起轮转各临床科室.繁重的临床工作对培养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总结现阶段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方式:开展文献俱乐部活动锻炼学生的科研逻辑思维能力,指导研究生开展以临床需求为原则的科学研究,编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课程医科篇》教材并新增该选修课.这些尝试在不占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时间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熊京晏汉娇孟宪芳吴亮杨晓张春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
神经生物学课程开设的发展和反思(摘要)
2009年
施静张育文李熳孟宪芳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教学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参与胃内脏伤害性信息向下丘脑传递的通路中是否有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参与。方法 检测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分别给予NMDA受体拮抗剂D APV、AMPA受体拮抗剂CNQX及nNOS抑制剂L NNA后Fos样蛋白在下丘脑室旁核 (PVN)的表达 ;并用RT PCR方法检测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脑干NMDA受体、AMPA受体和nNOSmRNA的表达及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预先注射D APV或L NNA可以明显抑制胃内灌注福尔马林诱导的Fos样蛋白在PVN的表达。②胃内注入福尔马林可以增加NR1和nNOSmRNA的表达 ,减少AMPA受体mRNA的表达 ;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以明显阻断三种mRNA表达的改变。结论 迷走神经和NMDA受体及其下游因子NO参与了胃内脏伤害性信息向下丘脑室旁核的传递。
易春霞雷君茹立强孟宪芳
关键词:胃内AMPA受体迷走神经伤害性刺激NMDA受体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被引量:7
2016年
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生物有氧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它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在细胞信号传导和保持机体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因素刺激下,ROS会急剧增多,进而通过细胞氧化应激影响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炎症反应。ROS的异常表达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它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楚广品邱平胡岳孟宪芳
关键词:ROS炎症神经系统疾病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1β、IL-1ra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观察电针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试验评分、炎症灶局部病理反应 ,以及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完全弗氏佐剂 50 μL注入SD大鼠左后肢外踝关节皮下制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 (刺激参数为0 .5~ 1.5V ,4~ 16Hz,3 0min) ,应用跖、背屈关节评分连续观察大鼠 7d内的痛反应曲线 ,应用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病灶局部皮肤组织炎性病理反应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IL 1β、IL 1ra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可明显减少炎症痛大鼠的疼痛评分 ,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炎性病理反应 ,并抑制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mRNA表达 ,促进IL 1ramRNA表达 ,使IL 1ra/IL 1β比值上升 (P <0 .0 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灶局部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从根本上解除局部病灶免疫细胞的激活状态 ,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调控作用 ,从外周途径缓解疼痛。
李熳王丽娜易春霞孟宪芳曾青张静李玲俐施静关新民
关键词:病灶IL-1RAMRNA表达IL-1Β佐剂性关节炎方法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