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山 作品数:10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RNFL厚度改变的Meta分析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是否变薄。方法电子检索辅以手工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s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对于连续性变量结果,计算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CI)。应用Rev Man 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7个符合要求文献纳入Meta分析。总体效应OSAHS组RNFL厚度比健康对照组薄;按OSAHS病情程度亚组分析:轻中度的OSAHS和对照组之间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OSAHS患者和对照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RNFL厚度变薄。而且RNFL厚度变薄程度和OSAHS病情程度成正相关。 俞茜 顾永昊 季青山 孙思勤关键词: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白内障病人双眼手术中疼痛和配合度的比较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双眼白内障病人第一眼和第二眼术中疼痛和配合度的差异。方法纳入双眼白内障病人157例,所有手术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方式,双眼白内障选择其中较重的眼先行手术,在7 d内再行另外一只眼。术后立即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中疼痛,手术者手术中评估病人术中配合度。结果第一眼术中VAS疼痛评分与第二眼术中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8,P<0.001)。第一眼术中配合度评分与第二眼术中配合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15,P<0.001)。结论双眼白内障病人第二眼较第一眼术中疼痛明显,且配合度差。 季青山 孙思勤 温跃春关键词: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疼痛 剥脱综合征与LOXL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基因多态性与剥脱综合征(XFS)和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XFG)的关系。方法:以LOXL1、多态性和XFS/XFG为关键词进行meta分析,在PubMed和Embase检索2013年5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式和固定效应模式研究LOXL1基因多态性(rsl048661、rs2165241和rs3825942)与XFS/XFG发病风险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结果:在高加索人群中LOXL1基因多态性(rs1048661、rs2165241和rs3825942)同XFS/XFG的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是2.19(1.96~2.45)、8.80(6.05~12.79)和3.41(3.11~3.73)。而在亚洲人群中,LOXL1基因多态性(rs1048661和rs2165241)同XFS/XFG的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是0.06(0.02~0.18)和0.15(0.09~0.25)。结论:LOXL1基因多态性同XFS/XFG发生密切相关,但各种群之间相关性有所不同。 唐聪 季青山 钟敬祥 钟景贤关键词:多态性 剥脱综合征 青光眼 META分析 鼻黏膜瓣留置对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鼻黏膜瓣留置对慢性泪囊炎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 ystorhinostomy,EES-DCR)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160例(1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ES-DCR联合鼻黏膜瓣留置组(A组)和EES-DCR祛除鼻黏膜瓣组(B组),每组各80例(80眼)。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随访资料149例,其中A组73例、B组76例纳入分析。A组手术成功率97.3%(71/73)高于B组82.9%(63/76)。在随访期间;;A组有19.2%(14/73)、B组42.1%(32/76)患者吻合口周围发生肉芽组织增生(P<0.05)。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有7例、B组20例患者有明显瘢痕组织形成(P<0.05)。A组有2例因肉芽组织增生、B组有13例因肉芽组织和/或瘢痕组织增生阻塞造瘘口引起手术失败。结论 EES-DCR联合鼻黏膜瓣留置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提高EES-DCR手术成功率。 季青山 钟敬祥 劳苇 涂云海 吴文灿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黏膜瓣 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并进行常规培养,观察并鉴定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3月龄新西兰白兔12只,摘除新鲜眼球,光学显微镜下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面完整分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后得到CE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锥虫蓝染色法计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M—Dil染色法进行细胞标记传代;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抗体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揭取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联合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CECs,且快速贴壁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5~7d即融合形成单层,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为95%;CM—Dil染色显示培养的CECs呈现红色环状的荧光颗粒,标记率达90%以上,连续传代后仍显示红色荧光。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核圆,细胞质中NSE呈棕黄色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间足突相互连接,细胞体积大而扁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ZO-1呈绿色荧光。结论通过完整分离角膜后弹力层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体外培养、纯化和传代兔CECs,传2~3代的细胞具有CECs的生物学特性,有望为组织工程化角膜内皮移植膜的构建提供优质� 祁冰 侯光辉 季青山 崔裕波 吴静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标记 重组蛋白PTD-HSP27的制备及其穿细胞膜和角膜组织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制备PTD-HSP27蛋白并研究其能否穿过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细胞膜及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进入眼前房。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获得重组目的基因片段PTD-HSPB1-6His,构建重组质粒p KYB-PTD-HSP27-6His,原核诱导PTD-HSP27蛋白表达及纯化重组蛋白后对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重组蛋白PTD-HSP27并检测其穿透SRA01/04细胞膜的能力及兔眼角膜组织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并纯化制备目的蛋白PTD-HSP27,在PTD-HSP27孵育后的SRA01/04细胞及结膜囊滴注PTDHSP27兔眼前房内均可检测出重组蛋白PTD-HSP27。结论:通过重叠延伸PCR法及镍柱层析纯化法可以获得较纯的重组蛋白PTD-HSP27;重组蛋白PTD-HSP27能够穿透SRA01/04细胞膜及穿越兔眼角膜进入房水。 刘莲 余榕捷 戴云 曾智星 郭晓令 季青山 钟敬祥关键词:蛋白转导域 热休克蛋白27 晶状体上皮细胞 以猪角膜脱细胞基质为载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实验性角膜后板层 2013年 目的: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角膜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移植术后在活体的生理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诱导移植的种子细胞;取当地质检合格的猪眼球以直径6.2 mm、厚100μm、冷冻脱水进行角膜深板层载体的制备;接种经CM-DiI荧光标记的第2~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于载体的后弹力层面,体外培养7~10 d行细胞形态、密度、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待细胞与后弹力层面融合形成单层后,用于兔角膜移植。受眼:正常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24眼),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移植组)12眼,对照组(单纯猪角膜深板层移植组)12眼,全角膜范围去除术眼内皮细胞,实施移植手术。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猪后弹力膜/基质载体上贴附生长,形成紧密连接的单层,形态近似六角形,呈铺路石状分布,具有正常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基本透明,周边角膜略有水肿。对照组单纯猪角膜深板层移植后,移植角膜明显水肿、混浊。结论:以异种角膜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异种异体移植后,能够在活体上成活,并能维持角膜透明,具有正常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术式。 祁冰 侯光辉 李柳 季青山 吴静 周清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Ologen植入与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Ologen植入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of Controlled Trials、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1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将获得的临床对照研究,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临床对照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Ologen植入组114例,小梁切除术联合MMC组123例),质量评分均大于16分,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Ologen植入组术后患者眼压减低,但眼压降低百分率与MMC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在青光眼药物种数治疗减少、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Ologen植入治疗青光眼在长期眼压控制成功率方面与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效果相当,在避免MMC治疗引发的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 罗丹 温跃春 季青山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丝裂霉素C META分析 单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生物羊膜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取对照研究对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并双眼均需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25例(50眼),其中一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A组),另一眼行单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眼压、滤过泡类型、手术前后的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前眼压为10.20~50.60mmHg(1kPa=7.5mmHg),平均为(31.77±12.93)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6.70~19.90mmHg,平均为(12.51±3.99)mmHg;B组患者术前眼压为11.70~53.00mmHg,平均为(31.11±12.62)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为7.50~27.80mmHg,平均为(14.52±5.01)mmHg;最终随访时A组平均眼压控制情况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A组功能性滤过泡23眼,B组20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平稳、充分降低眼压,并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且羊膜的应用未见并发症明显增加。 季青山 聂莉 方爱武 潘伟华 张金顺 王玉宏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生物羊膜 EphA2基因过表达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 ARC),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50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始发生的进行性晶状体混浊。尽管先进的手术可以治疗白内障,但其目前仍是世界上引起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 晶状体... 季青山关键词:EPHA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