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 作品数:58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沟眶象线粒体基因组及象甲科系统发育分析
- 2024年
- 利用二代测序方法获得了沟眶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基于象甲科29个物种(内群)和叶甲科3个物种(外群)的37个线粒体基因核苷酸序列和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象甲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沟眶象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只有nad1利用TTG作为起始密码子,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都以ATN起始;终止密码子除cox1和nad4以不完整的T结尾外,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都是以TAA和TAG作为终止密码子;除trnS1因缺少DHU臂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环,无法形成完整的三叶草形状,剩下的tRNA基因均能形成完整的三叶草形状;trnS1的反密码子不是常见的GCU而是UCU。2种系统发育分析产生相同的拓扑结构:隐喙象亚科、龟象亚科、魔喙象亚科、小蠹亚科、粗喙象亚科和隐颏象亚科为单系群,而象虫亚科为非单系群;沟眶象与Trigonopterus carinirostris+(T.jasminae+T.kotamobagensis)为姐妹群。本研究获得了沟眶象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重建了象甲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沟眶象的系统发育位置,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象甲科系统发育关系和线粒体基因组学。
- 林兴雨任凯杰宋南
- 关键词:鞘翅目象甲科沟眶象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 烟青虫的分类地位和起源地辨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1852)现今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和非洲等地,但其起源地尚不清楚。本文在梳理烟青虫分类地位和系统发生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其食性、习性、地理分布及其与重要寄主植物烟草分布格局关系等资料,推断其起源地很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域。同时从烟青虫种群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大陆漂移理论等因素的作用对该推断进行解析。
- 宋南李为争董钧锋丁识伯汤清波马继盛
- 关键词:烟青虫
-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
-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为对照,通过田间调查、盆栽接虫试验、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N3030Bt上的虫孔率、百株幼虫数、百株...
- 罗梅浩郭线茹原国辉宋南李坤
- 关键词:转BT基因玉米亚洲玉米螟抗性
- 文献传递
- 麦红吸浆虫性信息素前体及麦红吸浆虫性信息素
-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红吸浆虫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以及一种麦红吸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方法与应用。麦红吸浆虫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氮气保护下,在配有磁力搅拌器的史莱克管中,加入CuCl和盐酸羟胺,冰浴冷却,再注入质量分数为...
- 那日松刘佳宋南尹新明卢世超武予清汤清波李为争刘炳杉王长青
- 文献传递
- 一种人工饲养避免昆虫蚁狮自相残杀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蚁狮人工饲养领域,涉及一种人工饲养避免昆虫蚁狮自相残杀的方法及其应用。(1)采集蚁狮将幼虫带入养虫室,调节饲养条件进行集体饲养;(2)将不同龄期的蚁狮幼虫放入相应的饲养盒中进行区别;(3)将步骤(2)中盛有不同...
- 宋南林兴雨刘向阳
- 文献传递
- 取食对寄生蜂的影响
- 寄生蜂是调节昆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寄生蜂对其寄主害虫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寄主害虫的种群数量、寄生蜂的寿命和生殖力、寄生蜂的摄入营养以及寄生蜂对其寄主的搜寻效率等。寄生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蜂体内营养积累和成蜂取食两个途径...
- 罗梅浩宋南原国辉郭线茹
- 关键词:寄生蜂食物来源营养分配
- 文献传递
- 梨冠网蝽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臭虫次目科级水平的系统发育分析
- 2023年
- 【目的】为探究梨冠网蝽Stephanitis nash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臭虫次目(Cimicomorpha)科级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梨冠网蝽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选择已知的臭虫次目150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作为内群,选择蝽次目(Pentatomomorpha)2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作为外群,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重建臭虫次目科级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梨冠网蝽的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OP650254)全长为15045 bp,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控制区。13个PCGs中除nad5的起始密码子为ATC外,其余PCGs的起始密码子都是ATT,ATA或ATG;cox2和nad4l具有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其余11个PCGs为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所有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rRNA基因rrnL全长1237 bp,A+T含量为81.08%;rrnS全长为763 bp,A+T含量为82.04%。ML和BI构建的臭虫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基本一致的;网蝽科(Tingidae)、臭虫科(Cimicidae)、榈蝽科(Thaumastocoridae)、盲蝽科(Miridae)、丝蝽科(Plokiophilidae)、驼蝽科(Microphysidae)、捷蝽科(Velociped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姬蝽科(Nabidae)、粗股蝽科(Pachynomidae)和瘤蝽科(Phymatidae)均为单系群,而猎蝽科(Reduviidae)为非单系群,网蝽科与榈蝽科和猎蝽科部分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了臭虫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猎蝽科为非单系群,其他11个科为单系群,有利于更加全面对臭虫次目系统发育和线粒体基因组学的理解。
- 林兴雨赵特宋南
- 关键词:网蝽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 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及扁甲总科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探究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扁甲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下一代测序方法获得了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并基于扁甲总科65个物种(内群)和2个象甲总科物种(外群)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通过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扁甲总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锯谷盗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711 bp(GenBank登录号:OM215199)。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的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nad2和nad1)的起始密码子是ATC或GTG,其余1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都是以ATT或ATG开头;cox1,cox2,nad2,cox3和nad3以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结尾,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结尾。除trnS1因缺少DHU臂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环,无法形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此外,trnS1的反密码子不是常见的GCU,而是UCU。rrnL基因的全长为1281 bp,A+T含量为76.58%。rrnS基因的全长为757 bp,A+T含量为75.90%。【结论】2种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构建的扁甲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基本一致的,均表明扁甲科为单系群;锯谷盗科,大蕈甲科和露尾甲科均为非单系群;锯谷盗O.surinamensis与单齿谷盗Silvanus unidentatus构成姐妹群。
- 林兴雨翟卿宋南尹新明
- 关键词:鞘翅目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 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研究概况
-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研究概况,包括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生物学、大量饲养及田间控害作用、寄主选择行为、棉铃虫齿唇姬蜂与植物的关系、植物次生物质及农药对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影响、棉铃虫齿厝姬蜂多分DNA病毒,以及对棉铃虫齿唇姬...
- 宋南罗梅浩郭线茹原国辉
- 关键词:棉铃虫齿唇姬蜂饲养寄主选择多分DNA病毒
- 文献传递
- 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基因组及蚜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菜缢管蚜[Lipaphis pseudobrassicae(Davis,1914)]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对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蚜亚科(Aphidinae)的系统发育关系。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内群包含蚜亚科的31个物种,外群选择绵蚜亚科(Eriosomatinae)中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Paracolopha morrisoni和米倍蚜(Meitanaphis microgallis)3个物种,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蚜亚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743 bp(GenBank登录号为OP796483),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显示蚜族为单系群。在最大似然法分析结果中,长管蚜族为单系群,十字蚜属与短棒蚜属构成姐妹群。然而,在贝叶斯法分析结果中,长管蚜族为非单系群,十字蚜属与短棒蚜属+双尾蚜属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长管蚜族、十字蚜属和菜缢管蚜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 林兴雨宋南
- 关键词:半翅目蚜亚科菜缢管蚜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