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杰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感知
  • 1篇沿江
  • 1篇园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湿地公园
  • 1篇水系规划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土地资源承载...
  • 1篇偏好
  • 1篇青年
  • 1篇青年人
  • 1篇人工湿地
  • 1篇人工湿地技术
  • 1篇绿地
  • 1篇景观
  • 1篇景观环境
  • 1篇净水
  • 1篇公共卫生
  • 1篇公园
  • 1篇风景园林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尹杰
  • 1篇干靓
  • 1篇刘谦
  • 1篇翟宇佳
  • 1篇李京生
  • 1篇王兰

传媒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新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风景园林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结合人工湿地技术的净水策略在商丘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2011年
在近年来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中,人工湿地由于净水效果好、工程造价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本文对结合人工湿地技术的净水策略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介绍了该策略在商丘水系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其它城市生态水系规划起到借鉴作用。
刘谦尹杰
关键词:人工湿地净水水系规划
城市小微绿地尺度与类型对青年人感知偏好与感知恢复效益的影响
2024年
大城市生活重压以及与自然疏离加剧青年精神负担,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城市更新中,优化小微绿地以提升青年日常体验,促进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尤为重要。研究采用图片模拟与PRS-11量表,分析12个不同尺度(10 m×10 m至40 m×40 m)与类型(水面、草地、广场)小微绿地的感知恢复效益。627份有效样本显示:尺度上,水面与草地中较大尺度(30 m×30 m、40 m×40 m)的恢复效益显著;类型上,草地的恢复效益最优,水面次之,广场最低,其中水面具高远离感与魅力性;个人属性上,童年居住在乡村和男性青年感知恢复效益更强。研究为小微绿地更新提供实证依据,推动促进青年感知恢复效益的健康城市建设。
翟宇佳余静瑶范彬彬陆滢之尹杰
关键词:青年人
“同一健康”视角下人与动物相互关系对空间规划的影响与应用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同一健康”(One Health)是跨学科进行整体性健康研究及管理的理念,关注人类—动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健康联系。在生态文明构建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考虑人与动物健康共融的规划策略将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新思路。【方法】阐述“同一健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人与动物在城乡空间中的相互影响机制,强调将兼顾人类与动物健康需求融入规划的重要性。【结果】探索了促进人类与动物共存的3条空间规划策略:1)划定生态红线,缓解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降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暴发风险;2)规划合理的共享空间,促进人与动物之间的正向互动;3)基于日照、风场和动物群落分布等多维度空间模拟,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和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同时探讨了“同一健康”视角下空间规划流程的优化,着重强调多学科参与前期诊断和多方动态监测等关键点。【结论】基于“同一健康”理念,为城市空间规划中人与动物健康共融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国土空间规划中全域全要素的理论基础。
尹杰谢依庭王兰
关键词:公共卫生生物多样性
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入手,构建了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以指标标准值为依据的线形打分法,将属性数据进行标准化,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的指标权重,采用以加权求和法为核心的评价模型对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最后,根据确立的5等级评价分级标准,对中山市东升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尹杰李京生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承载力评价城镇化进程层次分析法
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特征对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被引量:4
2024年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干靓唐艺源尹杰
关键词:风景园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