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炜迪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流化
  • 5篇流化床
  • 3篇循环流化床
  • 3篇循环流化床锅...
  • 3篇流化床锅炉
  • 3篇锅炉
  • 2篇选煤
  • 2篇煤粒
  • 2篇分选
  • 2篇干法分选
  • 2篇干法选煤
  • 2篇布风
  • 2篇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压降
  • 1篇制粉
  • 1篇制粉系统
  • 1篇气固
  • 1篇气固流动
  • 1篇燃烧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特种设备...
  • 1篇电力规划设计...

作者

  • 7篇尹炜迪
  • 6篇吕俊复
  • 3篇杨海瑞
  • 3篇吴玉新
  • 3篇王庆功
  • 2篇韦鲁滨
  • 2篇刘雪敏
  • 1篇郝正虎
  • 1篇刘青
  • 1篇张守玉
  • 1篇赵锦洋
  • 1篇李博
  • 1篇李舟航
  • 1篇汪佩宁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燃烧行为模型被引量:18
2015年
为计算煤泥燃烧行为的运动和干燥过程,基于沿垂直方向一维运动与颗粒内部退缩蒸发界面假设建立了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煤泥的运动和内部温度参数。结果表明,煤泥的运动过程与粒径相关,细颗粒下落后向上运动,较小颗粒到达某一位置之后稳定燃烧,较大颗粒可以落到床层表面。由于炉膛内部物料分布的影响,颗粒的稳定时间在整体下降趋势中存在一个峰值。大颗粒受到床料的影响,在床层上方速度衰减迅速,200 mm颗粒到达表面时,速度为1~2 m/s,不会对床层产生较大扰动。到达床层表面时,大颗粒仅表层被干燥,温度与中心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干燥部分占整体体积较小,如100 mm颗粒干燥层所占体积分数为3.24%,不会对于燃烧效率造成显著影响。
尹炜迪李博吴玉新杨海瑞刘青吕俊复赵锦洋
关键词:CFB锅炉煤泥燃烧行为
一种流化床干法选煤设备
一种流化床干法选煤设备,它包括分选室、进煤口、分选介质入口、布风系统、沉煤排出系统、浮煤溢流口和排气口,所述沉煤排出系统包括多个沉煤储存室,每个沉煤储存室的底端安装有一个沉煤间歇排料阀;每一沉煤储存室内布置有一排布风管,...
王庆功吴玉新吕俊复尹炜迪韦鲁滨
文献传递
一种流化床干法选煤设备
一种流化床干法选煤设备,它包括分选室、进煤口、分选介质入口、布风系统、沉煤排出系统、浮煤溢流口和排气口,所述沉煤排出系统包括多个沉煤储存室,每个沉煤储存室的底端安装有一个沉煤间歇排料阀;每一沉煤储存室内布置有一排布风管,...
王庆功吴玉新吕俊复尹炜迪韦鲁滨
超高压背压式热电联产被引量:1
2013年
介绍了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热电联产行业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压运行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是提高热效率的有效途径,并以全国首台投运的低能耗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纯背压汽轮机组为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最后,分析了超高压背压式运行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李舟航刘雪敏尹炜迪吕俊复
关键词:热电联产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压降对其燃烧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流态优化,研究了改变床压降运行对其燃烧效率的影响。以480 t/h CFB锅炉为对象,实验测量了不同床压降下的飞灰、底渣含碳量变化,并建立一维CFB燃烧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一维燃烧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流态优化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床压降降低时,炉膛内床存量下降,颗粒停留时间变短;同时,过渡区物料浓度明显下降,使得二次风穿透效果改善。因此,多数情况下呈现飞灰含碳量下降而底渣含碳量上升的趋势。床压降降低时,底渣质量份额增加,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随床压降呈现非单调变化的趋势。CFB锅炉流态优化过程中,当合理的控制给煤粒度并使得床压降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可使得燃烧效率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升高。
刘雪敏尹炜迪汪佩宁杨海瑞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效率
基于颗粒粒径分布的褐煤烟气干燥过程建模被引量:1
2014年
褐煤在制粉系统干燥下降管中的温度历程决定了其脱挥发份过程,影响了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粒径分布不均是下降管中的褐煤干燥过程的重要特点。该文基于颗粒内部的干湿区和退缩蒸发界面假设构建褐煤干燥模型,研究了不同粒径分布下褐煤的干燥过程,并对于实际工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开始受到小颗粒控制,随后受大颗粒控制。小颗粒的干燥过程可以分为干燥阶段、升温阶段、降温和平衡阶段。实际情况下,毫米级小颗粒在干燥管中具有可燃挥发分析出的危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初始烟气温度与平衡温度;窄粒径分布可以减少小颗粒份额,降低可燃挥发分析出的影响。
尹炜迪吴玉新吕俊复郝正虎张守玉
关键词:粒径分布制粉系统温度历程
选煤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的数值建模
2014年
为了对选煤流化床内低速浓相气固流动进行数值建模,采用Euler-Euler模型对选煤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一系列子模型对流动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各工况下的流动特征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了一套可应用于选煤流化床内浓相低速鼓泡流动行为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Syamlal气固曳力模型对选煤流化床流动特征的预测更合理,偏微分颗粒温度模型(PDE)能更准确地描述颗粒脉动行为。在浓相气固选煤流化床中,应该选择Dispersed k-ε模型来考虑气相的湍流行为,并采用部分滑移条件分析颗粒-壁面间的相互作用。
王庆功尹炜迪吕俊复杨海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