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耀杰
- 作品数:59 被引量:3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被引量:7
- 2002年
- 分析校园信息的特点,提出适合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的软硬件配置与数据库设计,并对系统功能作详尽的分析。阐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 岳耀杰东野光亮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校园GIS综合信息管理MAPINFO高校
- 基于生态安全条件的沙区土地结构优化与高效利用——以科尔沁沙地为例被引量:9
- 2006年
- 我国沙区治理的根本在于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是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八仙筒镇的“坨甸”土地利用模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八仙筒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优化。评估表明,优化结果可以达到生态—生产效益并重的目标。
- 沈培平岳耀杰王静爱吕红峰易湘生
- 关键词: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安全科尔沁沙地
- 棉花雹灾脆弱性试验研究(Ⅰ):模拟降雹对棉花损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研究棉花雹灾脆弱性可为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减灾提供关键科学支撑。应用降雹模拟装置,设计35种降雹情景,进行了降雹对棉花植株损害的田间试验;利用Logistic方法分析了降雹致灾因子与棉花植株损害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降雹致灾强度的增加,棉花植株脆弱性增大,导致棉花植株损伤程度增大;棉花蕾期脆弱性大于花铃期,是防预和减轻棉花雹灾的关键期;降雹直径、降雹密度与棉花因雹落叶率、断枝率和落蕾铃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Logistic函数关系,降雹直径预测棉花植株雹灾损失效果更优,花铃期较蕾期函数拟合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综合评判降雹对棉花植株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理解棉花雹灾脆弱性形成的机理。所述研究方法对其他雹灾承灾体脆弱性试验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 胡国芳仇梦梦周兰栗健沈亚楠岳耀杰
- 关键词:雹灾LOGISTIC
- 巴图湾水库风沙入库量的估算被引量:3
- 2008年
- 风沙入库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库带来了严重的填淤危害。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巴图湾水库岸边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速与风沙流的同步观测,计算出库岸流动沙丘表面的平均输沙率。利用巴图湾水库1986~2005年9月份的5期TM遥感影像统计出水库两岸受不同风向影响的流动沙丘断面的平均长度,结合巴图湾水库附近乌审旗河南乡气象站1985~2004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出不同风向大于起沙风的风速年均持续时间,初步计算出巴图湾水库的年均入库风沙量。结果表明:(1)巴图湾水库的年均入库风沙量为3.65万t,其中西岸风沙入库量为3.55万t,东岸为0.10万t。西岸风沙危害最为严重,是治沙工作的重点。(2)巴图湾水库的风沙入库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风沙入库的方向会随着风向的变化而改变。东南风与西北风是造成东西两岸风沙入库的主要风向。西北风对风沙入库量的贡献最大。(3)在大于起沙风的风速中,5~12m/s。风速段是风沙入库的主要风速。当风速中7m/s以上的风速持续时间有一个较小的增加时,入库风沙量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增加。(4)库岸半固定沙丘的风沙入库,降尘和风水复合侵蚀引起的库岸坍塌也是入库风沙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巴图湾水库的实际年入库风沙量应该大于3.65万t。
- 宋阳严平杜建会赵平和高雪杉岳耀杰潘星慧朱孟郡
- 关键词:风沙流输沙率
- 一种人工模拟降雹灾害的试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模拟棉田降雹灾害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棉花生长期、冰雹大小和降雹密度为变量设计雹灾情景;(2)将试验田划分为试验小区和对照小区,再根据步骤(1)设计的情景划分所述的试验小区;(3)在每个棉花...
- 岳耀杰栗健王静爱张峰张化赵金涛史培军周兰张国明
- 文献传递
- 我国冬小麦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被引量:39
- 2009年
- 霜冻是一种威胁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对其致灾因子危险度的研究,可为大尺度的作物霜冻灾害区划及农业保险提供依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原理,以全国751个气象台站56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统计得到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不同灾害等级(轻霜冻、中霜冻、重霜冻)的年霜冻日数,并计算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不同等级霜冻的发生概率,基于以上两项指标对冬小麦霜冻致灾因子危险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霜冻年霜日最大值为129d,而轻霜冻和中霜冻霜日最大值分别为23 d和19 d,冬小麦受重霜冻危害时间较长;冬小麦霜冻的频发区、多发区、少发区从北向南依次分布,随着霜冻等级增加,频发区的面积差异不大,但多发区的面积减小、少发区面积增大;冬小麦霜冻灾害危险度等级最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几个省份,如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危险度等级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
- 林晓梅岳耀杰苏筠
- 关键词:生育阶段致灾因子霜冻灾害冬小麦
- 生态安全条件下亚洲沙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基于数字地图与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沙尘传输关系,研究了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式、方法与技术。研究表明:①亚洲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宏观三圈格局为:内圈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沙漠地带;中圈以建设人工草地为主,辅以大面积自然恢复的草原地带;外圈以农、林、牧复合为主的交错地带。中国处在宏观三圈格局的中东部,北方沙区是影响东亚沙尘暴的重要源区。②中国半干旱沙区土地利用呈现微观三圈模式,基于RS数据,依据“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原则进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了外圈沙丘地恢复天然草地生态用地———中圈草原地带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牧业生产———内圈甸子地高效农业生产用地的生态—生产范式。③典型区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地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与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持。
- 岳耀杰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吕红峰何春阳严平
- 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补偿
- 1950-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33
- 2015年
- 通过构建中国大陆地区1950-2009年县域单元的冰雹灾害案例数据库,并采用GIS技术,对近60a冰雹灾害发生时间、区域范围、县域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雹灾的时空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地区雹灾空间分布呈现一带多区的特点,从东北至西南形成一个雹灾带,有黄土高原、环渤海、东北平原、云贵高原、江淮平原、新疆阿克苏、青海东部和华中地区共8个多雹灾区;(2)雹灾季节变化明显,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雹灾主要集中在2-4月,其它地区集中在5-9月,随着年初至年末月份的变化,多雹灾区呈由南向北推进,然后再南撤的变化过程;(3)1987年以前,年冰雹灾害发生的县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87年之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为雹灾高发期。
- 赵金涛岳耀杰王静爱尹圆圆冯红英
- 关键词:冰雹灾害GIS技术
- 基于地面实测的土壤风蚀遥感定量反演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榆阳沙区为例
- 土壤风蚀的测量与估算方法主要有野外风沙测量、风洞实验、137Cs同位素技术和风蚀模型评价等。但上述方法要么局限于田块尺度,不能满足对大尺度区域快速的风蚀估算和预报要求;要么缺少野外风沙实测支持,测量结果仍停留在定性或半定...
- 岳耀杰高路张峰赵金涛
- 关键词:风蚀遥感
- 文献传递
- 减轻土壤风蚀的土地利用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以半干旱区榆阳区为例
- 沙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广大,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土壤风蚀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生态问题。不合理土地利用是造成土壤风蚀与...
- 岳耀杰
- 关键词:土壤风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