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帅霞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桃蚜
  • 2篇酯酶
  • 2篇氯氰菊酯
  • 2篇解毒酶
  • 2篇菊酯
  • 2篇抗性
  • 2篇活性
  • 2篇高效氯氰菊酯
  • 1篇胆碱
  • 1篇多功能氧化酶
  • 1篇选育
  • 1篇选育过程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植物
  • 1篇生殖隔离
  • 1篇酸性磷酸酯酶
  • 1篇品系选育
  • 1篇种群

机构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5篇帅霞
  • 3篇王进军
  • 2篇任艺
  • 1篇邓新平
  • 1篇邓永学
  • 1篇刘怀
  • 1篇吴仕源
  • 1篇杨帆
  • 1篇何林
  • 1篇赵志模
  • 1篇安峰明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 1篇Zoolog...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桃蚜抗性品系选育及其3种解毒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对桃蚜进行室内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 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及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磷酸酯酶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桃蚜酸性磷酸酯酶对底物的Km,Vmax差异都不显著;碱性磷酸酯酶Km差异不显著而Vmax则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帅霞王进军安峰明任艺
关键词:桃蚜抗性多功能氧化酶酸性磷酸酯酶
桃蚜高效氯氰菊酯抗性选育过程中酯酶含量和活性变化被引量:10
2005年
采用生物测定和微量滴度酶标板法监测了桃蚜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随着筛选次数增加 ,桃蚜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筛选 3代后相对抗性倍数为 13 0 0 ,10代后为 4 9 86倍。随着抗性增强 ,桃蚜酯酶酶源蛋白含量从 35 86 32增加到 6 6 2 990 μg/mL ,酯酶活性从 33 6 76 0增加到 171 0 0 5 2μmol/ (mL·min)。比较抗性发展过程中酯酶酶源蛋白含量及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结果发现 ,随着选育次数的增多 ,更多的桃蚜个体分布在酯酶酶源蛋白含量和酯酶活性高的区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抗性筛选过程中的LD50 与酯酶含量及活性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酯酶在桃蚜对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发展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帅霞王进军
关键词:桃蚜高效氯氰菊酯酯酶酶活性
桃蚜的抗性选育及其两种解毒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于室内对桃蚜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 86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酯酶(Est)、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s)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较两个品系酯酶与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抗性品系的桃蚜有更多的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桃蚜酯酶对底物αNA的Km和Vmax都显著大于敏感品系;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底物DTNB的Km则显著小于敏感品系,但两个品系的Vmax差异不显著。酯酶同工酶电泳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缺失E3酶带,但其酯酶同工酶染色较深。
帅霞王进军任艺李戎
关键词:桃蚜活性研究抗性选育解毒酶DTNB酶带
桃蚜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于室内对桃蚜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较两个品系乙酰胆碱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更多的桃蚜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桃蚜酯酶对底物的Vmax、Km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杨帆帅霞
关键词:桃蚜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乙酰胆碱酯酶
竹裂爪螨毛竹种群与慈竹种群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其生殖隔离被引量:8
2004年
对危害毛竹 (Phyllostachyspubescens)和慈竹 (Neosinocalamusaffinis)的竹裂爪螨 (Schizote tranychusbambusae)两个种群进行相互间的食性选择和生殖隔离试验 .结果表明 ,由于两种竹子叶片在物理结构上差异较大 ,尤其是慈竹叶片背面具有成排细茸毛 ,导致竹裂爪螨毛竹种群不能在慈竹叶上完成世代发育 ;竹裂爪螨慈竹种群能取食 ,危害毛竹叶片 ,但由于寄主转换后 ,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导致存活率低 ,繁殖力弱 .两种群取食各自嗜食的寄主植物时 ,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 ,2 7℃条件下 ,当毛竹种群以毛竹为食时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rm)、周限增长率 (λ)、净增殖率 (Ro)分别为 0 .14 15、1.15 2 0和 15 .6 2 98;慈竹种群以慈竹为食时 ,rm、λ、Ro 分别为 0 .0 993、1.10 4 4、10 .0 6 2 2 ;慈竹种群取食毛竹叶片时 ,rm、λ、Ro 分别为 0 .0 391、1.0 399和 2 .5 5 4 2 .生殖隔离试验表明 ,两种群间能互相正常交配 ,且互相交配的时间与两种群自交时的交配时间 (1次 )差异不明显 .同一种群交配产生的后代 ,其性比均在 2∶1左右 ,而不同种群杂交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雄性 (竹裂爪螨为孤雌产雄 ) 。
刘怀赵志模邓永学邓新平何林吴仕源帅霞
关键词:竹裂爪螨毛竹慈竹种群参数生殖隔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