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新

作品数:53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6篇社会学
  • 6篇文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李二曲
  • 8篇明清
  • 7篇审美
  • 7篇文化
  • 7篇文学
  • 5篇道德
  • 4篇儒家
  • 3篇读图
  • 3篇读图时代
  • 3篇哲学
  • 3篇中国审美文化
  • 3篇人文
  • 3篇教育
  • 3篇境界
  • 3篇工夫论
  • 2篇当代中国审美...
  • 2篇道德本体
  • 2篇道德哲学
  • 2篇研究生教育
  • 2篇艺术

机构

  • 48篇西安电子科技...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作者

  • 52篇常新
  • 8篇赵伯飞
  • 3篇史耀媛
  • 2篇邓俊荣
  • 1篇闫星
  • 1篇杜敏
  • 1篇赵巍
  • 1篇薛志忠

传媒

  • 7篇西安电子科技...
  • 4篇理论导刊
  • 4篇唐都学刊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南都学坛(南...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船山学刊
  • 2篇黑龙江民族丛...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经济师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管子学刊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化语境下审美文化的民族性追求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整个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社会转型,各种经济或政治实力,各种文化和思想观点不断地交锋或调和。西方社会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交锋与调和中占有更多的话语权。非西方的其他社会则在文化领域展开了一场反一体化的斗争。中国的审美文化应主动地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对立统一中寻求突破点和平衡点,既对传统的文化作出合理的现代阐释,又对西方文化进行理性的吸收和消化。
常新
关键词:后现代性中国审美文化命运
明清关中书院与文学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明清关中书院与文学之关系,从社会文化史视角对明清关中地区书院的复兴、书院的学术、书院与科举、书院与文人之风气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明清关中书院对明清关中文学发挥着促进作用,为科举人才的培养和文学环境的营造创造了条件,成为明清关中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常新
关键词:明清时期书院科举学术
“仁义之根”与“万善之原”——关于李二曲“性论”的几个问题
2011年
作为明清之际理学大家,李二曲融摄了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关于"性"之论述既有朱子"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义涵,又与阳明"心之本体即是性"、"心即性"的思想相契。其"性"之思想表述内容丰富,既有道德本体之义,又有宇宙论事实叙述。作为道德本体之"性",未发之时它无善无恶,湛然虚明;已发之时便产生情。为保证性情同一,李二曲提出"以性约情"之说。关于"性"之宇宙论事实叙述较张载之"气本论"大为逊色,但他仍然强调"性"与"气"相即不离。
常新
关键词:李二曲道德本体
“读图时代”的镜像——视觉文化当代转向的文化学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致使当代文化出现了由"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的转向,图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成为文化领域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使传统的文化叙事方式及表现方式发生了剧变,传统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和神圣性遭到了颠覆,文本的意义变得愈来愈多元;在和市场机制"联姻"的过程中,视觉文化在有意和无意中产生了文化霸权的因素,同质化的倾向使得大众成为无意的被动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前现代性意识形态问题的范式被改变,它以隐喻的方式暗含在文化中,阶级对立变成了在消费过程中的身份认同;消费一再地被视觉刺激所激活,这使得"读图时代"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常新
关键词:视觉文化文化转向意识形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被引量:9
2009年
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在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下,加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科建设,用国际比较的视野审视我国研究生教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培养专业化、知识化、高素质的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史耀媛常新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科
《老子》研究的优秀之作——读《〈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经典,对中国思想史影响极大,历来不乏研究。但是由于资料与理论方法的限制,20世纪以前的研究始终没有大的突破。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老子》的研究出现了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方法的突破,如古史辨学派提出的疑古思想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常新
关键词:《老子》研究文本中国思想史二重证据法疑古思想
中国古代礼俗形成和发展的民族学考察被引量:1
2008年
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其间有些东西虽有生吞活剥之嫌,但也不乏真知灼见之作,尤其有些成果在理解和解释中国史前文化现象至少在方法上开辟了新的视野,使中国原始文化在向礼乐文化变迁的那些不为人所易察觉的轨迹能有所呈现,对此,我们有必要把中国重视文献和西方注重逻辑推理的历史研究方法理性、合理地结合起来用以研究中国的礼俗文化。
常新
关键词:礼俗文化原始文化民族学
《洛阳伽蓝记》的社会文化史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洛阳伽蓝记》以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兴废为题,记述了北魏定都洛阳期间的政治、人物、风俗、掌故传闻及北魏和西域文化交流等,该书不仅可视作了解北魏洛阳佛教史及社会政治史的辅助材料,而且可以说是一部反映该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洛阳伽蓝记》的内容涵盖了地理、历史、宗教、风俗、文学等各方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资料价值。
常新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社会文化
李二曲工夫论中“格物致知”与“慎独”的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同阳明一样是一种向内的意向性活动,通过对先验良知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穷理"的道德境界。他对"独"的理解更接近《中庸》的原意,其"慎独"的工夫论强调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对于晚明以来王学末流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常新
关键词:李二曲
“读图时代”思想的“存在”境遇——从思想的表达何以可能与可能如何说起被引量:4
2014年
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是理性的基本前提。历史上,思想依语言表达而确证存在的实在性,因而有"我思故我在"。在依赖触屏而掉进"读图时代"的我们还能"我思故我在"吗?亦即当作为思想载体的思想者表达思想所需的公共空间,必须借助图像化了的新媒体的时候我们如何存在?以图像化为特征的公共空间使得思想者的思想表达陷入一种尴尬的境遇,即:获得社会认同和接受的渠道逐渐单一化,身份的确认与思想的表达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体。这使得思想者逐渐丧失了思想的独立性,亦即:思想表达越来越受制于图像化了的媒体操控。但另一方面,思想者本身的角色惯性,又使得他们要直面现实,对图像化的公共空间保持警惕,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境遇进行思想上的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调适与图像化世界的关系,以保持自身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并向社会表达其对于现实存在的批判与应该如何的设计。作为思想载体的思想者,这种悖论式尴尬境遇可能就是当下思想的存在境遇,也是我们的存在境遇。
常新
关键词:读图时代思想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