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颖珠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电复律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电复律
  • 1篇心脏起搏
  • 1篇心脏再同步
  • 1篇心脏再同步化
  • 1篇移植术
  • 1篇再同步

机构

  • 4篇辽宁医学院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4篇庄颖珠
  • 4篇晋群
  • 2篇张吉新
  • 2篇李晓燕
  • 2篇许琳
  • 1篇公衍文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胎球蛋白A对慢性肾脏病合并瓣膜钙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AHSG)对慢性肾脏病(CKD)2~4级[eGFR15~89ml·min-1·(1.73m2)-1]患者发生瓣膜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1年1月1日至9月1日就诊于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及肾内科的CKD2~4级住院患者167例,测定血清AHSG浓度,并行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判断是否存在瓣膜钙化,评估血清AHSG、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在确保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血糖、血脂、血压等因素)一致的条件下,瓣膜钙化组的血清AHSG水平低于无瓣膜钙化组,P<0.05。(2)针对同一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分析,AHSG低水平组较AHSG高水平组中发生瓣膜钙化的比例更高,OR<1,说明AHSG水平降低的患者患瓣膜钙化的危险性增加(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瓣膜钙化与AHSG水平(β=-0.611,P<0.05)和年龄(β=0.427,P<0.05)有关;传统钙化危险因素(包括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及平均动脉血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AHSG水平下降可能是导致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在消除年龄差异后,AHSG水平下降是CKD发生瓣膜钙化、瓣膜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晋群庄颖珠李晓燕许琳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冠心病瓣膜钙化
IL-17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IL一-17的变化,并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该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①随机选取2011-03-01-2011-07-0l就诊于济南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的ACS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及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确保基线水平一致后检测并比较其血清IL-17水平;②同时检测ACS组54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cK)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其病变支数,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IL-17水平与各因素的相关性;③将ACS患者54例按照病情程度随机平分为3组,给予A、B、C3种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1个月,分别检测入院时、治疗后两周及治疗后4周的血清IL-17水平,比较不同剂量组瑞舒伐他汀对该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①3组患者基线水平包括年龄、性别、血糖、血压、吸烟情况及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SA组与非冠心病组(P〈0.05),SA组IL-17与非冠心病组IL-17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7与CRP(B=0.873)、肌钙蛋白(p=4.990)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p=11.121)呈正相关(P〈0.05),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K等指标未进入回归方程;③在瑞舒伐他汀治疗两周时,使用剂量越大,IL-17下降越明显(P〈0.05);在治疗4周时,3种剂量降IL-17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血脂及常用心血管急症检测指标(CRP、血清心肌酶等)呈正相关,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可一定程度上提示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为ACS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晋群庄颖珠张吉新李晓燕许琳公衍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瑞舒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疗效,从而探讨ULMCA的最佳血运重建方法。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随访期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MACCE)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人群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ULMCA病变患者,干预措施为CABG术或PCI术,结局指标包括:随访期内MACCE和TVR,分别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共20417例患者,PCI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32(1.18~1.47,Z=4.89,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随访24个月内两种处理方法的术后MAC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时的MACCE发生率OR为1.55(1.14~2.11,Z=2.78,P=0.005),随访48个月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69(1.35~2.12,Z=4.56,P=0.000);PCI组与CABG组的TVR发生率OR为3.944(3.789~4.105,Z=67.26,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再次分析,结论较分层前未发生有意义的改变。结论 PCI与CABG在术后24个月内MAC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后PCI组的MACCE发生率增加,是CAGB组的1.55倍,48个月时达1.69倍;PCI组术后TVR的发生率高于CABG组,是CABG组的3.944倍,分层分析后结论与分层前基本相同,即在各随访期内,PCI组的术后TV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ABG组。
晋群庄颖珠
关键词:META分析冠状动脉疾病
CRT/CRTD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人工心脏起搏技术。CRT在传统单腔、双腔起搏器的基础上改良为左、右心室及右心房三腔起搏,使房室间、室间及室内同步激动,纠正了心脏的电-机械失同步,从而改善了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对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加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CRT/CRTD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拥有广阔的前景。
庄颖珠晋群张吉新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充血性心力衰竭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