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伟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三维建模
  • 2篇蚀变
  • 2篇铁矿
  • 2篇柱状图
  • 2篇钻孔
  • 2篇钻孔柱状图
  • 2篇矿床
  • 2篇AUTOCA...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模型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图
  • 1篇地质图件
  • 1篇信息处理
  • 1篇渣系
  • 1篇三维建模技术
  • 1篇蚀变带
  • 1篇数据处理
  • 1篇四面体
  • 1篇四元体系

机构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张伟伟
  • 4篇贾蔡
  • 4篇张明明
  • 4篇袁峰
  • 4篇李晓晖
  • 2篇王兴会
  • 1篇刘桂建

传媒

  • 2篇矿床地质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AutoCAD的钻孔柱状图自动绘制被引量:1
2012年
钻孔柱状图是最基础的地质图件,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传统的地质图件主要依靠手工绘制,工作量巨大,成图质量不高。随着工业技术的完善,对勘察工作的速度和地质图件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准确又省时省力的自动制图方法成为必然的趋势(方世明等,2004)。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钻孔柱状图的自动成图软件,如ARC/INFO、Surpac、AutoCAD、MapGIS、SuperMap等。
张伟伟袁峰张明明张淑虹李晓晖贾蔡
关键词:钻孔柱状图AUTOCAD地质图件花纹图案
基于AutoCAD的钻孔柱状图自动绘制
针对传统手工绘制地质图件工作量大、质量低的特点,本文以VS2005为开发平台,结合Access数据库支持和AutoCAD软件,实现由钻孔数据直接生成符合我国行业标准的DWG格式的钻孔柱状图的全过程软件,提高了绘制的自动化...
张伟伟袁峰张明明张淑虹李晓晖贾蔡
关键词:矿产资源信息处理
文献传递
基于实体模型的泥河铁矿床三维建模及蚀变研究
泥河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发现的扮岩型铁矿床,本文拟在矿床三维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实体模型,探讨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提取和解译,并利用八面体体元对模型进行填充、属性赋值,在此基础上进行蚀变分带研究。
贾蔡袁峰张明明李晓晖王兴会张伟伟
关键词:铁矿床数据处理三维建模技术
文献传递
基于CaO改性的铜渣系磷酸盐材料及其重金属吸附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我国铜渣堆积导致的占地效应和污染效应问题日益严重.本研究以CaO为改性材料,制备一种高效去除重金属(Pb、Cr、Cd、Cu和Ni)的铜渣系磷酸盐吸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技术表征了CaO的添加量对铜渣系磷酸盐材料结构的影响,利用吸附动力学和傅里叶红外分析仪(FTIR)探讨了改性材料在CaO-SiO_(2)-Fex Oy-P_(2)O_(5)四元体系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CaO的增加材料逐渐由层块状解体生成多孔结构.CaO的添加会使Fe离子从Fe_(2)SiO_(4)和Fe_(3)O_(4)结构中释放,促进铁基磷酸盐凝胶的生成,从而增强磷酸盐对铜渣的凝结性;(2)CaO添加量为铜渣的3%时,四元体系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最强,除Cd和Cu在600 mg·L^(-1),Cr在200 mg·L^(-1)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外,其余浓度下均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理论吸附能力依次为Pb(476.19 mg·g^(-1))>Cd(112.36 mg·g^(-1))>Ni(90.09 mg·g^(-1))>Cr(86.21 mg·g^(-1))>Cu(81.97 mg·g^(-1));(3)在CaO-SiO_(2)-Fex Oy-P_(2)O_(5)四元体系中,对Pb、Cd、Ni的吸附主要由铁基磷酸盐凝胶共沉降和Si—O—Si(Si—O—Me)四面体形成的网络结构固定协同作用,然而对Cr的吸附以Si—O—Si四面体形成Si—O—Me非桥接氧结构固定为主,对Cu的吸附则主要以铁基磷酸盐凝胶共沉降为主.本研究提供了以废治污的新思路,为重金属污染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张伟伟周春财孙金科张雨琳杜娇刘桂建
关键词:CAO四元体系
基于实体模型的泥河铁矿床三维建模及蚀变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泥河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发现的玢岩型铁矿床,该矿床的蚀变自上而下可分为浅色蚀变带、叠加蚀变带、深色蚀变带,深色蚀变带又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带,即上部的膏辉岩化带和下部的碱性长石化带。本文拟在矿床三维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实体模型,探讨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提取和解译,
贾蔡袁峰张明明李晓晖王兴会张伟伟
关键词:泥河铁矿矿床蚀变带地层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