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元昌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麦
  • 4篇小麦
  • 3篇试种
  • 2篇性状
  • 2篇性状选择
  • 2篇诱变
  • 2篇诱变效果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水仙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秋水仙素
  • 2篇闽麦06
  • 2篇二棱大麦
  • 2篇丰产
  • 2篇丰产栽培
  • 2篇丰产栽培技术
  • 1篇新种质

机构

  • 9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张秋英
  • 9篇张绍南
  • 9篇张元昌
  • 9篇叶定生
  • 6篇涂祖荣
  • 6篇余建华
  • 3篇金美玉

传媒

  • 5篇福建稻麦科技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大麦科学

年份

  • 3篇2000
  • 3篇1998
  • 3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秋水仙素对二棱大麦农艺性状诱变效果的探讨
2000年
切离处于分蘖盛期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申麦 1号 ,莆 6 0 0 8,闽麦 0 2 )植株的各个分蘖 ,将其基部浸泡于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中 2 4h ,可诱发产生大量性状变异 ,在M2 代 ,对5个性状的考察结果显示 ,4个品种 (系 )处理的株高 ,主穗长 ,千粒重 ,均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 ;主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 ,有 3个品种 (系 )处理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选择结果表明 ,这些变异在M1代可进行有效选择 ;有些变异在M2 代就可趋于稳定。
张秋英叶定生张绍南金美玉张元昌
关键词:秋水仙素二棱大麦性状选择
大麦新品种闽麦02试种示范结果初报被引量:1
1997年
涂祖荣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叶定生张元昌
关键词:大麦闽麦02试种
闽麦06不同播种量试验初报
1997年
涂祖荣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叶定生张元昌
关键词:小麦闽麦06播种量
利用Ta1基因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为选育抗赤霉病品种 ,从 10 0多个亲源材料转育的Ta1小麦复交群体中 ,选择较好的不育株作母本 ,以 33个抗赤霉病品种 (系 )作父本 ,通过自由杂交 ,选择 ,再杂交再选择的轮选过程 ,使抗赤霉病基因累加和重组 ,从而选育出多个抗赤霉病性和综合丰产性均超过苏麦 3号的新材料 ,以及大量不同类型的抗赤霉病新种质。
张秋英张绍南叶定生张元昌金美玉
关键词:TAL基因小麦赤霉病种质创新
小麦轮回选择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1997年
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涂祖荣张元昌
关键词:小麦轮回选择亲本选配
秋水仙素对二棱大麦农艺性状诱变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切离处于分蘖盛期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申麦 1号、莆 6 0 0 8、闽麦 0 2 )植株的各个分蘖 ,将其基部浸泡于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中 2 4 h,可诱发产生大量性状变异。在 M2 代 ,对 5个性状的考察结果显示 ,4个品种 (系 )处理的株高、主穗长、千粒重均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 ;主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 ,有 3个品种 (系 )处理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选择结果表明 ,这些变异在 M1代可进行有效选择 ,有些变异在 M2
张秋英叶定生张绍南金美玉张元昌
关键词:秋水仙素二棱大麦性状选择
大麦新品种闽麦06试种、示范结果及丰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1998年
大麦新品种闽麦06试种、示范结果及丰产栽培技术涂祖荣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叶定生张元昌(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350019)收稿日期:1997-11-10闽麦06系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于1985年用加拿大11/浙皮1号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大...
涂祖荣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叶定生张元昌
关键词:大麦丰产栽培
福建省近期育成小麦新品种联合鉴定结果初报被引量:1
1998年
为筛选适合福建省不同生态区试种、示范的小麦新品种而进行联合区试。综合各地表现:参试品种中,绵阳26、漳麦1号和福太5号三个品种较对照种泉麦1号增减产均不显著,这三个品种可继续参试并可多点试种,以进一步明确其利用范围;莆麦7号比对照减产55%,且产量不稳,但仍可再参试一年;金麦12、建阳二八和泉麦20产量水平较低,暂不宜再参试。
涂祖荣张秋英张绍南余建华叶定生张元昌
关键词:小麦
大麦新品种在试种示范中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1998年
涂祖荣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叶定生张元昌
关键词:大麦试种示范栽培
共1页<1>
聚类工具0